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符南強

鎖定
符南強, 男 ,漢族 ,原名符必東,又名符祿,字冷佛
籍貫:廣東定安文曲(今海南省瓊海縣轄)
出生年月:1901年 犧牲日期:1929年12月
中文名
符南強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1年
逝世日期
1929年12月
出生地
廣東定安文曲墟

符南強人物生平

符南強,原名符必東,又名符祿,字冷佛,1901年出生於海南定安縣文曲墟(今瓊海市萬泉鎮)官台村的一個農民家庭。1913年符南強在官台高等小學讀書。他天資聰敏,勤於學業,博聞強記,成績屢列前茅,深受老師疼愛。1917年,他以優異成績考上了瓊崖中學。
1919年初,符南強因父親逝世輟學返回家鄉。為了分擔壓在母親肩上的重擔,符南強決定隨族叔到南洋謀生。在新加坡,符南強白天給資本家打工,晚上秉燭夜讀,遨遊書海。他涉獵了大量的革命書籍和進步刊物,思想逐漸向馬克思主義傾斜。他廣泛結交華僑中的進步人士,開展革命活動。

符南強軼事典故

1924年1月,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標誌着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和國共合作局面的形成。符南強受國內蓬勃發展的革命形勢的感召,決定回國參加革命鬥爭。
1924年初,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在廣州黃埔創辦陸軍軍官學校,以培養軍事人才。7月,符南強告別了母親和新婚的妻子,赴穗報考黃埔軍校。他參加了黃埔軍校第二期學生的入學考試,被正式錄取。在軍校濃厚的革命氛圍中,符南強的政治思想覺悟又有了新的提高。他經常接觸革命師生,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在政治上要求進步,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2月,為了消滅盤踞在東江地區的軍閥陳炯明,廣東革命政府派黃埔軍校學生和鐵甲車隊東征。符南強參加了東征,經受了一次實戰鍛鍊。東征告捷後,符南強隨軍校第二期學生在潮州分校繼續修習主要學科。東江收復不久,滇、桂軍首領楊希閔劉震寰在廣州舉兵叛亂。中共廣東區委堅決主張給叛軍以武力鎮壓。符南強隨軍校同學一起星夜回師省城,參加討伐楊、劉之役,取得全勝,使廣州局勢轉危為安。戰事結束後,符南強這一期學員又接着上課,補學兵器、地形、炮兵、工兵等課目。僅用幾個月時間,完成了預定的教育計劃。9月6日,黃埔軍校第二期學生畢業。符南強鄭重其事地在畢業生登記表上填寫誓詞:“謹遵校訓,親愛精誠。服從黨綱,五權三民。履行遺囑,國民革命。繼承先烈,奮鬥犧牲。發揚光大,赴義蹈仁。言出身隨,誓底功成。”符南強在黃埔軍校經過一年的緊張學習和現場實踐,系統地掌握了政治和軍事知識,為他日後成長為優秀的軍事指揮員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畢業後,他被派往廣東東莞中學任軍事教官。1927年初又返回廣州繼續參加革命活動。 [1] 
1927年10月,中共中央南方局制訂了《經營瓊崖計劃》,提出割據瓊崖,並制訂了“派軍事人員將原有農軍依軍隊編制訓練”等幾項措施。中共瓊崖特委制訂了新的軍事計劃,請求省委組織一部分武裝人員來瓊。為此,中共廣東省委決定派符南強等一批同志到瓊崖工作。12月初,符南強抵達瓊崖樂會四區革命根據地。當時瓊崖特委正着手將討逆革命軍改編為工農革命軍,分設東、中、西路指揮部。徐成章任東路總指揮,下轄三個營,符南強任第三營營長。第三營駐紮在樂會縣。改編後,徐成章率領東路軍南征天涯海角,符南強率領三營參加了南征。這次南征橫掃200餘公里,使樂會縣、萬寧縣、陵水縣、崖縣4縣的紅色區域基本連成一片佔之後,符南強又率第三營開回樂萬邊境,分兵發動羣眾,舉行武裝暴動,開展土地革命。
1928年1月上旬,中共廣東省委指示瓊崖特委,必須“在短期內完成全島的暴動,肅清全島的反動勢力”。瓊崖工農革命軍第三營根據特委指示,決定以進攻樂會縣中原市為重點,舉行全縣性的武裝總暴動,鞏固和發展樂四區革命根據地。符南強任暴動總指揮。 [1] 
1月27日夜間,第三營3個連的200多名戰士和樂會縣農民赤衞隊、羣眾共7000多人到樂會縣三區新坡村集中,符南強進行了戰鬥動員和作戰部署,決定分三路行動。第一路由陳哲夫指揮,向中原北面進攻;第二路由符南強直接指揮,向中原西面進玫;第三路由王學偉指揮,向中原南面進攻。暴動剛一開始,符南強一馬當先,帶領第二路隊伍越過城外秧地,突進中原市區,迅速逼近城隍廟,以猛烈的炮火將敵軍控制在據點內。第一和第二路隊伍趁勢挺進市區,沒收了反動分子和姦商開的貨店物資。符南強對城隍廟敵據點組織了幾次衝鋒,但敵軍以密集的火力固守營壘,我軍強攻未能奏效。在戰鬥中,符南強的肩部負了傷。他不顧個人生命安危,以頑強的毅力堅掙指揮戰鬥。這時天已矇矇亮,雙方陣地隱約可見,給我軍繼續作戰帶來困難,加上時間拖久了,嘉積市的敵軍聞訊可能進行奔襲,切斷我軍退路。符南強當機立斷,命令各路暴動隊伍立即撤出戰鬥,回師樂四區。這次暴動,擊斃敵軍10餘人,牽制了敵人,使東路各縣順利地舉行了暴動。 [1] 
符南強回到樂四區後,一邊養傷,一邊致力於樂四蘇區的建設。他組織第三營指戰員到羣眾中開展宣傳,發動青少年參加工農革命和農民赤衞隊,以及勞動童子團和少年先鋒隊。符南強還親自給農民赤衞隊上軍事課,指導他們進行軍事訓練。在第三營和農民赤衞隊的保衞下,樂四區革命根據地得到不斷鞏固和發展,並率先在全島開展土地革命,成為全瓊革命的中心。後來,瓊崖特委遵照中央關於工農革命軍一律改為工農紅軍的指示,將瓊崖工農革命軍改稱為瓊崖工農紅軍,馮平任總司令,梁秉樞任東路總指揮,符南強任東路副總指揮。梁秉樞率第一營駐陵水,符南強率第三營駐樂會,協調和指揮瓊崖東路的武裝鬥爭。 [1] 
1928年3月中旬,國民黨第十一軍第十師師長蔡廷鍇率領4000餘人抵瓊,“圍剿”瓊崖革命根據地。敵三十團向駐守在樂會縣的東路紅軍“圍剿”。符南強協助特委指揮東路的反“圍剿”鬥爭,4月下旬,敵軍一個連從烏皮乘船向龍滾方向移動,符南強指揮紅軍和赤衞隊開赴龍滾溪南岸伏擊,全殲首批登岸的敵人,北岸的敵人倉皇撤退。五六月間,特委決定取消東、中、西各路指揮部和總司令部,各連紅軍直接由軍委指揮,各縣的武裝則由縣蘇維埃政府指揮。符南強負責指揮保衞樂四區革命根據地的戰鬥。他親自在文魁嶺、土地嶺、火燻、高塘等地組織部隊阻擊敵人,保衞革命根據地。特委和瓊蘇政府機關撤至中平仔山區後,符南強參與指揮保衞中平仔的三次戰鬥,掩護特委和瓊蘇政府向母瑞山轉移。
1929年初,中共廣東省委決定派符南強到廣西工作,他化裝為打魚人,乘船抵博鰲港,然後取道澳門到達廣西,被安排在張雲逸等同志領導的共產黨掌握的廣西警備第四大隊工作。後來,他化名符祿,潛入國民黨南寧警備隊司令部當大隊長。12月,參加了由鄧小平、張雲逸等同志領導的百色起義。這次起義,成立了紅七軍,創建了右江革命根據地。符南強在紅七軍中參加軍事指揮工作。年底,在保衞右江根據地的戰鬥中壯烈犧牲,時年28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