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笑竹

鎖定
愛竹、畫竹是中國文人畫家的審美時尚,興味未減。元代僧人覺隱曾説“喜氣寫蘭,怒氣寫竹。”此論一出,怒氣寫竹几成定論。艾慶芸先生筆下的“笑竹”,從傳統中來,但又不滯於傳統。他畫的竹“輕筠滴翠笑婆娑,灑進晨光盡是歌。百態千姿翩起舞,枝枝葉葉唱婀娜。”
中文名
笑竹
作    者
艾慶芸
性    質
藝術
類    別
山水畫

笑竹作者簡介

艾慶芸,1938年出生,天津寶坻人。現為文化部中國書畫藝委會委員,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一級美術師。他精通素描、水粉、油畫的多種技法,在中國畫方面,人物、山水、花鳥皆工,尤擅畫竹。他一改傳統畫竹的舊有程式,首創“五葉手勢”等新技法,且色彩斑斕,給人以醒目喜悦,激人奮進之感,世稱“笑竹”。曾在北京、天津、山東、甘肅、福建等地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法國、德國、澳大利亞、韓國等14個國家舉辦過個人書畫展。出版有《艾慶芸寫竹》、《笑竹百圖》等專著十多部。

笑竹作品由來

笑竹 笑竹
愛竹、畫竹是中國文人畫家的審美時尚,興味未減。竹畫成為中國花鳥畫中的重要一科,其根本原因在於竹已經成為民族精神的象徵,寄寓着堅貞不屈、虛懷高潔的精神。
元代僧人覺隱曾説“喜氣寫蘭,怒氣寫竹。”此論一出,怒氣寫竹几成定論。艾慶芸先生筆下的“笑竹”,從傳統中來,但又不滯於傳統。他走進竹林,從北京紫竹院公園,到蘇北竹山、福建原始竹林,在諸多竹的世界裏寫生、拍照、尋訪、研究。艾慶芸喜竹、愛竹——質樸、剛柔、虛心、高風亮節,他在借鑑傳統主題的同時,又把符合現代審美情趣的主觀精神注入畫中。得其情而盡其性,賦予竹子以人格化、社會化的特徵。艾慶芸説:“萬物皆有情,而竹的情感尤為豐富。它的枝枝、乾乾、葉葉無不表現出竹的喜怒哀樂。‘喜畫梅,怒畫竹’的古法着實委屈了竹子。”
艾慶芸深深感到中國畫中的傳統墨竹已不能滿足當今人們的藝術欣賞需要,同時,也不能充分表達當今藝術家的情感需求。在以豐衣足食為主的時代中,畫師的筆下也應隨時代而變。艾慶芸先生將主題變“怒”為“喜”,他要使竹笑遍五湖四海。
鄭板橋筆下的墨竹表現了他內心的孤寂、無助、絕望和對社會的憤世嫉俗,而艾慶芸要用竹來表現紅火的時代。他要為追求祖國的強盛而吶喊,他畫的竹要給人們一種勃勃生氣。因此,他的一切技法都是要教他筆下的竹“笑”起來,竹竿要“拔出聲音來”,叫它們自然地給人以喜悦——“輕筠滴翠笑婆娑,灑進晨光盡是歌。百態千姿翩起舞,枝枝葉葉唱婀娜。”他要畫茂林修竹,畫老籜新簧,畫層層疊翠,畫鬱郁竹海。他進而用胭脂硃砂畫起了更富時代感的紅竹。
藝術的生命力在於不斷的創新,人們稱艾慶芸畫的竹為“笑竹”,多年來,通過對傳統墨竹的深入研究,吸取西畫技法,對自然界竹子的大量寫生考察,艾慶芸先生創造了使竹擬人“笑”起來的新技法——“五葉巴掌法”、“先葉後枝法”、“立體竿法”等。一改傳統墨竹畫法的舊程式,中西合璧,且色彩斑斕,其竹作充滿生氣、喜氣、昂然向上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