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竹禽圖

(宋徽宗趙佶畫作)

鎖定
竹禽圖:是中國宋代皇帝趙佶(1082-1136),即宋徽宗的作品。圖繪石崖伸出兩根竹枝,兩隻禽鳥相對棲於枝上,用筆細膩工整,但竹子的枝頁、棘條都用色敷染而不勾勒,崖石的畫法可見生拙之筆。此作與《臘梅山禽圖》、《五色鸚鵡圖》那種雙鈎細筆的畫法有所不同,與《柳蘆雁鴉圖》、《池塘秋晚圖》的畫法也不一致。
中文名
竹禽圖
作    者
趙佶
創作年代
宋朝
分    類
花鳥畫
類    型
中國古畫
材    質
絹本,設色
規    格
縱33.8釐米、橫55.5釐米
收藏機構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竹禽圖作者簡介

趙佶(1082-1136),即宋徽宗。宋代皇帝,畫家。徽宗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宋神宗十一子,是中國宋朝第八位皇帝。 元豐八年(1085)封遂寧郡(今四川省遂寧市)王。紹聖三年(1096)封端王(今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他兄長宋哲宗幼子早夭,死後傳位於他,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
傳世作品較多,有些是御用畫家代筆之作。作品有《臘梅山禽圖》、《五色鸚鵡圖》、《芙蓉錦雞圖》、《紅蓼白鵝圖》、《池塘秋晚圖》、《柳鴉蘆雁》、《瑞鶴圖》、《溪山秋色圖》等。人物畫方面有《聽琴圖》、《文會圖》。山水畫方面以《雪山歸棹圖》為代表。此外,還臨摹有李昭道《摘瓜圖》,張萱的《搗練圖》和《虢國夫人遊春圖》。曾下令編撰《宣和畫譜》、《宣和書譜》和《宣和博古圖》等,僅《宣和畫譜》就有二十卷,包括二百三十一家的六千三百九十六件作品。 [2] 

竹禽圖作品賞析

宋徽宗趙佶畫的花鳥畫中的鳥只有《竹禽圖》中的兩隻鳥飛得最遠。它們飛到了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這幅《竹禽圖》橫55.4釐米,縱33.8釐米。宋人花鳥畫都是以小品畫見長,又以精細而見功。此畫也不例外。在粗略的崖石間伸出兩枝翠竹,一上一下形成一個側着的“V”字。竹枝和竹葉都沒有勾勒,此畫法與趙佶的《芙蓉錦雞圖》等以往的畫作有所不同。翠竹下面的還有一叢荊棘。一上一下的竹枝上停着兩隻小鳥。下面的那隻鳥側對着人們,它仰着頭在看上面的那隻鳥。上面的那隻鳥腹部正對着人們,頭向右側着,它回望着下面的那隻鳥。兩小鳥目光相對,互相顧盼,彷彿就差嘴巴一張一合鳴叫的瞬間了。這兩隻小鳥是畫面的主角。看着它們就使人想起杜甫的那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不妨換一下,“兩隻小鳥鳴翠竹”。
全畫竹草崖石用寫意畫的方法處理,兩小鳥用工筆畫的方法繪製。粗細方法互助也顯示了徽宗的繪畫技藝的高妙。畫卷後面有皇室後裔趙孟頫的題跋:“道君聰明,天縱其於繪事,尤極神妙。動植物無不曲盡其性,殆若天地生成,非人力所能及。此卷不用描墨,粉彩自然,宜為世寶。然蕞爾小禽蒙聖人所錄,抑何幸耶。” [1] 
宋徽宗《竹禽圖》

竹禽圖名家題跋

趙孟頫跋宋徽宗趙佶《竹禽圖》 趙孟頫跋宋徽宗趙佶《竹禽圖》
畫幅的右側有徽宗的簽押並鈐有「御畫」印。畫卷後有元趙孟頫、明朱棡項元汴,清宋犖張之萬,近代張大千的鑑藏印,汪砢玉《珊瑚綱》、陳繼儒《妮古錄》著錄。趙孟頫在卷後的跋中指出「此卷不用墨描,粉彩自然」。
趙孟頫跋宋徽宗趙佶《竹禽圖》,縱33.8釐米。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竹禽圖》趙孟頫的題跋:“道君聰明,天縱其於繪事,尤極神妙。動植物無不曲盡其性,殆若天地生成,非人力所能及。此卷不用描墨,粉彩自然,宜為世寶。然蕞爾小禽蒙聖人所錄,抑何幸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