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端午節(蔣村龍舟勝會)

鎖定
端午節(蔣村龍舟勝會),流行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的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1] 
端午節(蔣村龍舟勝會)是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蔣村街道居民在端午日自發組織賽龍舟的一種民俗活動。蔣村龍舟競渡的起源和水患有關。每年的農曆四月廿四開始,至五月十三小端午止,鄉民們自發在村裏請龍王、供龍王、謝龍王、吃龍舟酒,求龍王不要發大水。 [1] 
2011年5月23日,端午節(蔣村龍舟勝會)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Ⅹ-3。 [1-2] 
中文名
端午節(蔣村龍舟勝會)
節日時間
農曆四月廿四至五月十三
節日類型
傳統節日
流行地區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
節日起源
祭祀龍王
節日活動
掛艾葉、菖蒲、請龍王、供龍王
節日飲食
吃粽子、吃“五黃”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遺產類別
民俗
遺產編號
Ⅹ-3
保護單位
杭州市西湖區蔣村龍舟協會 [1] 
批准時間
2011年5月23日

端午節(蔣村龍舟勝會)歷史淵源

端午節(蔣村龍舟勝會)始於唐代,興盛於南宋,名於清代。清代被御封為“龍舟勝會”,是杭州市西湖區蔣村老百姓自發組織的傳統民間娛樂活動,已有千年歷史。 [3-4] 
自明代開始數百年間,蔣村端午划龍舟的習俗從沒間斷過,據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在蔣村看到划龍舟像趕集會一樣熱鬧,就御賜“龍舟勝會”,從此,蔣村“龍舟勝會”之稱謂一直沿用,並流傳至周邊五常、古蕩、益樂等鄉鎮。 [1] 

端午節(蔣村龍舟勝會)主要活動

端午節(蔣村龍舟勝會)活動流程

端午節(蔣村龍舟勝會),杭州市西湖區蔣村土語稱“龍船徜徉”,就是龍船到各家造訪,在各家房前的水塘裏表演。從四月二十日開始,龍船就陸續徜徉;到五月初五日是高峯,各鄉所有龍船都彙集到蔣村深潭口石塘角競渡;五月十三日,蔣村稱小端午,這天全鄉各村都參加龍舟勝會。這天過後,一年一度的龍舟勝會就告結束。 [5] 
蔣村龍舟勝會活動

端午節(蔣村龍舟勝會)活動規模

活動範圍
端午節(蔣村龍舟勝會)的活動範圍以蔣村為主體,在蔣村現有的兩萬餘人中,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下至七八歲的小孩,幾乎人人都會劃幾下,其中青壯年劃手有五千多名。蔣村已有163條龍舟(2014年底統計數字),其中赤膊龍舟150條,半天裝龍舟11條,滿天裝龍舟2條,以自然村為單位組建的龍舟隊60多支。 [4] 
每年端午節這天都有一二百條龍舟匯聚在西溪濕地深潭口洋“勝漾”。“勝漾”有規定的路線,每條龍舟要先劃遍深潭口洋的四周,到深潭口洋中間原地做360度旋轉(俗稱“載泥壩”)。龍舟勝會結束後,村民們以村為單位聚在一起吃龍舟酒。 [1] 
龍舟槳手
一般龍舟上有十名槳手,可分為五檔:一檔、二檔管方向,保龍頭;三檔防水淹,保船艙;四檔盡力劃,保速度;五檔競技表演。除了十名槳手,龍舟艄上還站着一個人,謂之壓艄人,俗稱踩艄龍頭。任務是把龍舟的船尾壓低,不使龍舟頭重腳輕,從而避免折槳沉船的危險。一比擊槳整齊而有力;二比踩艄姿態優美,踩艄與划槳動作是否協調;三比龍頭翹得高且水拋得高;四比龍嘴出水量大等。兩船並排時,同時也比速度。 [5] 

端午節(蔣村龍舟勝會)龍舟製作

裝飾種類
龍船分四種:一是赤膊龍船,即普通的農用船,不裝飾;二是滿天幛,以龍為主的彩裝船;三是半天幛,比滿天幛的裝飾稍簡;四是烏頭龍船,即用黑布包住龍頭,等勝會結束時便用火燒掉,謂之“放龍歸天”,名為“齋龍王”。 [5] 
製作工藝
民國初年(1912年),以村民蔣其高為頭的18户人家,請來了船匠、石匠、木匠、漆匠、繡花匠、雕花匠、器譜匠、塑佛匠等八大工匠自己琢磨、設計,圖案先用南瓜雕刻出模型,再用木頭雕刻成型。整整用了兩年的時間,花了近萬塊銀元,在民國十六年(1927年)的端午節,蔣家村的彩龍船終於造好。整隻彩龍船前雕有龍頭,龍頭下有一塊石刻的牌匾,上書“蔣村龍舟勝會”,龍頭上還停有一隻金雞,權當鳳尾。龍頭後面有一個手執會旗、揹着“龍舟勝會”揹包的太子,後有龍尾,龍尾上還掛了條蜈蚣,是為了驅除百蟲。龍船中間插有39面旗幟,有帥旗、虎頭旗、龍旗和三角旗,還有13頂涼傘,其中3頂大涼傘,直徑有1米左右,10頂小涼傘,分列兩邊,插在10個操槳手的頭上。前後有2塊牌樓,中間是插虎頭旗的架子,船中有1個香亭,內供有老龍王,旁邊還有一個抽收架,通過一抽一收,有4個小孩在翻跟頭,代表着龍宮裏的一些文藝活動。兩邊還插有18件武器。
蔣村的龍舟裝飾有“滿天幛”“半天幛”“赤膊龍舟”“潑水龍舟”等。滿天幛龍舟製作程序較多,共需700多個工時。
1.造船。以杉木為主,2.6立方通長杉木20支,船的總長為8.6米,兩頭尖,中艙寬為1.8米。
2.搭架子。在造好的船.上搭上木架,可在上面裝飾。需杉木兩個立方,做成圓柱腳8根,牌樓一個,上下花板21塊,其他按造型所需選取。
3.雕花。龍舟上的花板,全是有主題的雕刻,主要雕《封神榜》《西遊記》《三國演義》等老百姓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
4.上漆。因船要在水裏行,船造好後,要上桐油漆。
5.繡花。滿天幛龍舟共需裝飾大涼傘3把,小涼傘10把,三角龍大旗4面,小三角旗28面,飛虎旗10面,百腳旗2面,大帥旗1面,小帥旗10面,橫幅2塊。這些旗上正反兩面都繡有龍等各種圖案。
6.其他配飾。船上還需有十八般武器,香爐亭一座,龍王一尊,龍王太子一位,小靠一件,鞦韆架一個,四位小人物(西遊記中的唐僧師徒),龍頭、龍尾、錦雞、蜈蚣各一隻,划槳10把,踩艄、避艄槳各一把等。
7.樂器。需蘇鑼、虎鑼、小鑼、狗叫鑼、小大鈸、中鼓、豹鼓、海鑼各一隻,還需樂師專門譜曲。 [5] 

端午節(蔣村龍舟勝會)文化特徵

端午節(蔣村龍舟勝會)是一項融祭神、紀念、問天、祈福、禳災、競技於一體的民間文化活動。 [4] 
唐朝時,蔣村地區河港縱橫,水網密佈,每當入夏山洪肆虐。因此人們在入夏之季製作龍舟,願水患不再肆虐百姓,傷及河田。這一時期,其它地方的龍舟競渡活動逐步流傳開來,與古蔣村西溪獨特的地形相結合,形成了生生不息的蔣村龍舟文化。 [3] 
活動的當天,家家裹粽子、吃粽子;户户門前掛艾葉、菖蒲、桃枝、大蒜、灰粽子(乖種子);吃“五黃”,即雄黃酒、黃魚、黃瓜、黃鱔、鹹鴨蛋中的蛋黃;掛香袋;新出嫁的女兒家,這天要備粽子、毛巾、扇子等送至男方家,並將物品分發給親友,俗稱“贊節”。蔣村有“端午大如年”、“划龍舟體強慶豐年,觀龍舟吉利保平安”的説法。 [1] 

端午節(蔣村龍舟勝會)傳承保護

端午節(蔣村龍舟勝會)傳承價值

端午節(蔣村龍舟勝會)藴藏着重要的歷史、文化、科學價值等。在蔣村西溪建有十餘所寺庵,如集福庵、水香庵、聖廟、鹿苑庵、新庵、慈覺庵、瑞雲庵、潭影庵、生生庵、護生庵、云溪庵等,不僅是佛門之地,也是文人學士聚會創作的詩文社團所在地,成為西溪濕地風光的核心價值。 [11] 

端午節(蔣村龍舟勝會)傳承狀況

端午節(蔣村龍舟勝會)因龍頭用於划龍舟,直接與水接觸,故要上漆,漆有底漆及紅、綠、白、黑、藍各色彩漆,根據要求選取。因年輕人不願意去學這門手藝,這門民間藝術已近失傳。會雕刻的人越來越少。在蔣村,手藝好的雕刻師傅只有蔣子林一人。在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河渚街景區和西區有龍舟展示館,館內陳列滿天幛、半天幛、赤膊龍舟、五常龍舟、和睦龍舟、烏篷船等實物,並陳列各種龍舟模型及蔣村和五常龍舟勝會歷年圖片。 [5] 

端午節(蔣村龍舟勝會)保護措施

2005年11月1日,蔣村成立了杭州市西湖區蔣村龍舟協會,蔣村龍舟競賽已成為第四屆東亞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 [9] 
2008年來,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年年舉辦了國際龍舟比賽。街道有162條龍舟,60餘支龍舟隊,青壯年隊員多達4000多名。 [5]  [6] 
2009年起,民間公益組織公羊會加入到了蔣村龍舟傳承和保護中。 [8]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杭州市西湖區蔣村龍舟協會獲得“端午節(蔣村龍舟勝會)”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1]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端午節(蔣村龍舟勝會)”項目保護單位杭州市西湖區蔣村龍舟協會評估合格。 [13] 

端午節(蔣村龍舟勝會)社會影響

端午節(蔣村龍舟勝會)社會活動

1987年,蔣村鄉選派的龍舟隊參加杭州西湖國際旅遊節龍舟表演賽。 [5] 
1993年,蔣村鄉參加在北京舉辦的全國龍舟邀請賽。 [5] 
2001年,蔣村鄉舉辦了首屆“蔣信杯”龍舟比賽。 [5] 
2005年5月1日,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的建成和開放,各地遊客紛紛慕名前來休閒觀光。蔣村龍舟還參加西博會娃哈哈西湖狂歡節,編演蔣村龍舟舞對外演出。 [5] 
2006年5月,蔣村百姓在西溪濕地舉行龍舟賽,炮仗、鑼鼓震天,河裏處處可見各種龍舟和刻着雕花的船槳,參加龍舟大賽的有116條,觀看羣眾有8000多人。 [7] 
2023年6月11日,西湖區蔣村街道端午“龍舟勝會”開幕,400多人齊聚蔣村港,世界冠軍、浙江大學中國水上運動發展中心副主任許亞萍來到現場助陣。 [10]  22日,杭州蔣村“龍舟勝會”在西溪濕地深潭口起航,200餘條赤膊龍舟分別從合建港(含圓覺廟)、十字港、嚴家橋(含五常港)三個下水點出發,騰舟破浪直達深潭口,參與“龍舟勝會”中難度較高、具有觀賞性的“勝漾”環節。 [12] 

端午節(蔣村龍舟勝會)榮譽表彰

1997年,蔣村鄉人到香港參加國際龍舟賽奪得了亞軍。 [5] 
1998年,蔣村鄉人蔘加全國龍舟邀請賽和西湖國際金秋龍舟賽中,連奪兩項桂冠。 [5] 
2000年,蔣村鄉人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國際邀請賽中,取得了季軍的成績。 [5] 
2001年,蔣村鄉人在澳大利亞國際龍舟錦標賽中獲得銀牌。 [5] 
2008年,蔣村街道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龍舟)”。 [1] 
2019年2月,杭州市西湖區蔣村街道辦事處憑藉“龍舟競渡”入選文化和旅遊部公佈的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 [6] 

端午節(蔣村龍舟勝會)文化軼事

傳説南宋皇帝趙構有一次打了勝仗,便命令軍隊和百姓在西湖裏划龍舟以示慶賀,於是就有了滿天幛龍舟和半天幛龍舟。龍舟前飾龍首,後裝龍尾,船舷兩旁排列健壯的操槳手,船尾有持長槳的舵手,船上彩旗招展,也有全用彩色幔帳的(滿天幛龍舟和半天幛龍舟),船裏坐着敲鑼打鼓的樂手。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節,八社四鎮的村民都會從四面八方集聚而來,這一有着濃厚地方特色的民俗一直保存着。 [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