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立方星

鎖定
立方星是國際上廣泛用於大學開展航天科學研究與教育的一種小衞星,具有成本低、功能密度大、研製週期短、入軌快的特點,通過組網形成星座,可實現對海洋、大氣環境、船舶、航空飛行器等的監測。可應用於空間成像,通信,大氣研究,生物學研究,新技術試驗平台等方面。 [1] 
中文名
立方星
外文名
CubeSat
性    質
小衞星

立方星研發背景

國際上將重量小於1噸的衞星,稱為小衞星。英國薩里大學引領的“體重”在百公斤量級的小衞星技術,在30年前給衞星產業帶來了第一次衝擊,在許多高需求領域承擔起重要角色;而在十年前,得益於微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功能相對單一但研發成本極低的微納衞星開始高速發展。自2003年首次發射升空,立方星如今已進入許多實際應用領域,並於2014年入選《科學》雜誌“2014年全球十大科學突破”。

立方星研究歷程

2015年9月25日,中國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載着四顆衞星飛向太空,其中就有3顆立方星。 [2] 

立方星專業賽事

長征七號飛天成功,大學生自己動手圓航天夢正當時。據瞭解,立方星是近年來微小衞星領域的熱點,新型微衞星體積僅有4*4英寸,看起來就像一個立方塊,因而被稱為立方星。
新華社海口6月27日電(記者劉鄧)長征七號飛天成功,大學生自己動手圓航天夢正當時。記者從2016年天際探索杯全國大學生立方體衞星大賽新聞發佈會獲悉,該賽事26日正式開始,分網絡設計預賽、地區複賽和總決賽三部分;大賽以大學生為主體,國內各大專院校在校學生均可以個人或團隊名義報名參賽。大賽將通過徵集立方星設計方案、研究立方星、參與微型立方星製造、資助獲獎參賽隊伍的設計項目、幫助優秀團隊實現太空搭載發射等形式,共同促進相關領域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據悉,大賽將以網絡報名、提交方案、甄選為主要方式選出符合要求的項目進入地區複賽;在進入複賽的參賽者中選擇約50個有創新有技術的隊伍,對其參賽方案的立方星進行加工製造,大賽組委會將提供項目資金和部分標準化組件;總決賽獲獎者除獲得10萬到25萬元人民幣的獎金,其立方星作品還將有機會免費搭載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送入太空。中國大學生立方星大賽組委會主席郭正標在新聞發佈會上介紹,該賽事由海南省科協等主辦、中科院三亞遙感信息產業園等承辦,以響應國家創業創新號召、倡導大學生積極投身科技創新、動手實踐為目的,提升大學生以科技創新方式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據瞭解,立方星是近年來微小衞星領域的熱點,新型微衞星體積僅有4Ⅹ4英寸,看起來就像一個立方塊,因而被稱為立方星。 [3] 

立方星功能配置

立方星看上去像只魔方,裏面卻是五臟俱全——不到10釐米的計算機主板可以管理衞星姿態、熱控和應用載荷等所有星載系統;集成電路只有幾十克重;動量輪僅拇指大小;用來星地間通訊的天線,只有1元硬幣大;聯通各設備的導線不足1毫米粗。

立方星研究現狀

星眾空間COSPOD-M系列雙12U立方星部署器是現階段國內最大的立方星部署器,設計為記憶合金解鎖裝置,分離衝擊小,可以確保衞星分離姿態的穩定性。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