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航天一院)研製的新型四級全固體運載火箭,是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家族第一型固體運載火箭。該火箭主要用於快速機動發射應急衞星,滿足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等應急情況下微衞星發射需求。
[1-2]
火箭全長20.8米,重58噸,起飛推力120噸,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400公斤,
[3]
低軌運載能力可達700公斤。火箭在接到任務命令後,24小時內完成星箭技術準備和發射任務,其中在發射點的發射準備時間不大於1小時,具備“日發射”能力。2015年9月25日,作為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家族第一型固體運載火箭、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唯一一型固體火箭的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首飛成功。低軌運載能力達2噸的長征十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正在論證中
[4]
。
2019年6月5日12時06分,中國在黃海某海域從海上發射平台,運用“長征11—WEY”運載火箭將七顆衞星同時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進入預定的600公里高度圓軌道,中國首次海上火箭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61]
。
2020年12月10日4時14分,中國在西昌衞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衞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5]
- 中文名
- 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
- 外文名
- Long March 11 Solid Launch Vehicle
- 狀 態
- 現役
- 所屬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研製單位
-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 首飛時間
- 2015年9月25日
- 推進方式
- 固體燃料
- 簡 稱
- LM-11或CZ-11
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研製背景
編輯
長征十一號珠海航展上的模型(2張)
同時,應對突發自然災害等應急型任務的需求也催生了快速響應航天技術的發展。應急衞星需要實現快速集成總裝和快速在軌測試,從而實現快速響應發射。“長十一”的研製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滿足快速響應航天任務的需要,實現24小時快速發射。
[6]
2010年10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將長十一火箭作為內部型號立項。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梁小虹向新華社記者透露,我國火箭家族中的新一代小型運載火箭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2015年內將首飛。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已完成研製階段的各項工作,進入首飛前最後準備階段。梁小虹表示,未來該院在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的基礎上,將進一步規劃發展系列化固體運載火箭,與其研製的液體運載火箭互為補充,不斷完善我國航天運輸體系。
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已經成功發射近200次,固體火箭發射還是首次。液體火箭的優勢在於運載能力大,可達5噸―10噸,但是缺點在於加註時間長,從測試到發射整個流程需要20―50天。固體火箭雖然運載能力不如液體運載火箭,但是它最大的優勢在於接到發射命令之後,從測試到發射能在一天內完成,“固體火箭的快速反應能力能夠很好地應對突發災害後的通訊和觀察任務,便於針對性地採取措施。”
[8]
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研製團隊
編輯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設計團隊
設計團隊照片(8張)
副總設計師:王健儒,動機部分負責人。
伺服系統主任設計師:陳安平
總體主任設計師:嚴寶峯
總體副主任設計師:吳強
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管理團隊
總指揮楊毅強(3張)
發動機總指揮:張士林
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結構特點
編輯長征十一號採用國際通用星箭接口,可滿足不同任務載荷、不同軌道的多樣化發射需求。
[4]
火箭系統由固體運載火箭、發射支持系統組成,一級採用中國最大規模和推力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可牽引大型固體發動機和運載火箭固體助推器技術的發展。
[13]
火箭具有可整體貯存、操作簡單、發射成本低、發射週期短的特性,它最大的優勢是“快速、便捷、靈活”,可實現衞星快速組網和補網,能很好地滿足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等應急發射需求。
該系統由固體運載火箭、發射支持系統組成,一級採用中國最大規模和推力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具有可整體貯存、操作簡單、發射成本低、發射週期以小時計算,最大的優勢是“快速、便捷、靈活”,可實現衞星快速組網和補網,能很好地滿足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等應急發射需求。
[14]
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技術參數
編輯火箭級數 | |
推進劑 | |
火箭全長/米 | |
整流罩直徑/米 | 1.6/2.0 |
最大直徑/米 | 2.0 |
起飛重量/噸 | 57.6 |
起飛推力/噸 | 120 |
700kmSSO運載能力 | 350kg→400kg① |
LEO運載能力 | |
備註 | 軌道縮寫對照: SSO:Sun-synchronous orbit,太陽同步軌道 LEO:Low Earth orbit,近地軌道 ①長十一項目團隊利用前兩發火箭的飛行數據找設計餘量, 在保證可靠性的前提下取消了一些產品,已使火箭運載能力 |
直徑/米 | 2.0 |
起飛質量/噸 | 39.8 |
推進劑質量/噸 | 35 |
最大推力/千牛 | 1200 |
海平面比衝/秒 | 248 |
工作時間/秒 | 約72 |
外殼材料 | 鋼 |
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動力系統
編輯
發動機試車(2張)
發動機研製由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航天四院)團隊承擔:
總指揮:張士林
總設計師:王健儒
四級發動機總體設計師:趙東民
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技術突破
編輯長征十一號火箭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運載能力和適應能力強,火箭規模和起飛推力大,測試發射快速,操作使用簡便,一體化、集成化、智能化程度高,綜合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可與國際主流固體運載火箭相媲美,對於完善中國航天運輸系統體系,提升快速進入空間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17]
固體推進
長征十一號遙一箭發射前準備(8張)
複合材料整流罩
長征十一號首飛(13張)
最初長十一火箭的整流罩也和其它火箭的結構一樣,但由於它的直徑太小,金屬結構不可避免地會產生變形,裝配時,千斤頂都無法修正。後來全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整流罩技術的突破,不僅解決了裝配難題,還增強了性能、提高了載荷。
長征十一號遙二箭(10張)
以往液體火箭的整流罩都是在“鋼筋鐵骨”外面貼一層軟木貼片,再在外面塗上防護漆,就足以應對飛行過程中的種種衝擊。但長十一火箭的熱環境更嚴酷,綜合環境適應性要求更高,傳統軟木型防熱材料耐燒蝕性差,不具備複雜環境使用條件,且大厚度施工週期長、效率低。
長征十一號遙三箭(23張)
無依託發射
除了24小時內完成發射準備外,還必須具備全天候、無依託發射的能力。所謂無依託發射,就是不需要專門的火箭發射場,不需要勤務塔、不需要臍帶塔、不需要導流槽,連發射台都不需要,只要有一片平地就可以了。
為了實現這種能力,長十一採用了能夠自主移動、完成測試準備的發射平台──即機動戰略導彈的發射平台。可以説,整支長征十一號火箭都是在遠程戰略導彈的基礎上開發的軍民兩用經濟版。
與導彈的差異
長征十一號遙四箭(21張)
另一方面,長征十一號也不完全是降級的縮水版。軍用戰略導彈設計一旦定型,以後變更設計就非常難,要很多年才有一次改型的機會,而且改進幅度不一定很大。改進頻率和深度的不足,使很多新技術和新設計得不到驗證和實用化的機會,不利於科研能力和產品技術水平進步。
長征十一號火箭同時承擔新型技術驗證平台的角色,比如它的第一級火箭,是中國推力、燃燒室裝藥量、柔性噴管尺寸等方面最大的型號,刷新了中國固體火箭發動機研製歷史的多項紀錄。這方面的性能和成本,就比現役的東風-31甚至是東風-41都要高。
海上商業發射
近年來,許多地處赤道地區的國家對發射近赤道、低傾角衞星的需求越來越旺盛。發射這類衞星,離赤道越近,運載能力損失越小,發射成本越低。因此在靠近赤道的海上進行火箭發射,成為許多航天強國爭相開發的一種發射模式。針對國際商業用户的需求,中國計劃在2019年推出海上低傾角發射服務,這項發射服務對於低傾角衞星來説“將是比較划算的發射方式”。
[19]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計劃用萬噸級的普通貨船改造成為海上發射平台,火箭則使用對發射設施依賴較少、技術較成熟的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
[21]
屆時,長征十一號可將500千克的衞星送到軌道傾角為0到10度,高度為500公里的軌道。
[22]
2019年6月5日12時6分,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征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將技術試驗衞星捕風一號A、B星及五顆商業衞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試驗取得成功,這是我國首次在海上實施運載火箭發射技術試驗。
[23]
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意義與優勢
編輯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研製意義
長十一“一箭三星”發射成功(5張)
長征十一號火箭可滿足不同任務載荷、不同軌道的多樣化發射需求,有力地促進了中國小衞星的規模化發展與應用。
[7]
長征十一號箭突破了大型固體發動機(120號大推力固體發動機)、快速測試發射(準備到發射的時間在24小時以內)、衞星環境綜合保障等關鍵技術,首次實現了運載火箭的全箭整體儲存、星箭快速對接、環境自主保障、高效快速發射,具備全天候數小時內完成發射的能力。
[7]
作為我國長征系列火箭家族第一型固體運載火箭,也是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唯一一型固體型號,長十一火箭具有“快速、可靠、便捷、低廉”的優勢,主要用於滿足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等應急情況下微小衞星發射需求。
此次發射任務的成功,標誌着我國具備了微小衞星快速組網能力,對提升我國快速進入空間能力具有里程碑意義,有力促進了我國小衞星的規模化發展和應用。
[24]
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競爭優勢
2.“長十一”能夠為小衞星提供最優化、最靈活的發射服務,使小衞星也擁有主載荷享有的優先權,獲得個性化訂製服務。再加上“長十一”獨有的靈活選擇發射地點的能力,可以把衞星送入一些受制於現有發射場的測控、落區範圍而難以到達的目標軌道。“長十一”的出現可以大大拓展我國小型航天器的應用範圍。
3.“長十一”使用標準的星箭接口。接口的標準化使火箭能夠適應不同衞星的任務需求,減少星箭接口匹配的工作量。標準接口具有的互換性也為“長十一”在各種快速應急任務中靈活地匹配不同類型的有效載荷提供了便利。
4.“長十一”具備24小時發射準備時間和機動發射帶來的快速響應能力。因此,其不僅能擔負常規的小衞星發射任務,也能在自然災害等應急條件下迅速提供航天發射支援。
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火箭成就
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已創造出13項中國第一:
第一型國家立項的固體運載火箭;
第一型實現小時級發射的運載火箭;
第一型具備機動發射能力的運載火箭;
第一型具備長期貯存能力的運載火箭;
第一型可無依託發射的運載火箭;
第一型適應複雜發射環境的運載火箭;
第一型具備實用運載能力的固體運載火箭;
第一型適合小衞星快速發射的運載火箭;
第一型四級全固體運載火箭;
第一型向外國衞星提供搭載服務的固體運載火箭;
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記錄
編輯序號 | 火箭 編號 | 發射日期 | 載荷 | 發射 軌道 | 發射地點 | 發射 結果 | 備註 |
---|---|---|---|---|---|---|---|
1 | 遙一 | 2015年9月25日 09:41:40 | “浦江一號”衞星 三顆“上科大二號”衞星 | SSO | 酒泉衞星 發射中心 機動發射陣地 | 成功 | 首飛; |
2 | 遙二 | 2016年11月10日 | 分離載荷: 不分離載荷: | SSO | 酒泉衞星 發射中心 機動發射陣地 | 成功 | “一箭五星”; 火箭隊伍首次 探索了民營衞 星商業搭載的 |
3 | 遙三 | 2018年1月19日 12:12:49.784 | 吉林一號視頻07星 吉林一號視頻08星 “淮安號”恩來星 (“淮安號”2U立方體微納衞星) 天儀“瀟湘新區號”微納衞星 (長沙天儀“瀟湘二號”衞星) 天儀“亦莊·全圖通一號”新 (長沙天儀“瀟湘六號”衞星) 加拿大開普勒通信公司KIPP衞星 | SSO | 酒泉衞星 發射中心 機動發射陣地 | 成功 | 酒泉衞星發射中心 執行的第100次航 天發射任務; 首發運力提升型號; 首次“全商業”發射 |
4 | 遙四 | 2018年4月26日 12:42 | (第二代亞米級視頻衞星+ (OVS-2+OHS-01/02/03/04) | SSO | 酒泉衞星 發射中心 機動發射陣地 | 成功 | 中國星座組網 同一軌道面發 射衞星數量最 |
5 | 遙五 | 2018年12月22日 07:51:00.2280 | 虹雲工程技術驗證衞星 (虹雲·武漢號) | SSO | 酒泉衞星 發射中心 機動發射陣地 | 成功 | 航天科工虹雲 工程首發星; 首顆低軌寬帶通 |
6 | 遙六 | 2019年1月21日 13:42 | “吉林一號”光譜01/02星 (“吉林林草一號”、“文昌超算一號”) 天儀瀟湘一號03星(青騰之星) 零重空間“靈鵲”遙感星座首顆技術驗證星 | SSO | 酒泉衞星 發射中心 機動發射陣地 | 成功 | |
7 | 海遙一 | 2019年6月5日 12:06:01 | 捕風一號A/B衞星 中電網通一號A/B衞星 吉林一號高分03A衞星 天啓三號衞星 | SSO | 黃海海域 | 成功 | |
8 | 遙七 | 2019年9月19日 14時42分 | “珠海一號”03組衞星 | SSO | 酒泉衞星 發射中心 機動發射陣地 | 成功 | |
9 | 遙八 | 2020年5月30日4時13分 | 西昌衞星發射中心 | 成功 | 首次在西昌衞星發射中心執行火箭發射任務;首次採用2米直徑整流罩;首次在固體運載火箭上設計了內支撐結構。首次採用全新信息化發射平台實施發射。
[54]
| ||
10 | 2020年9月15日 | SSO | |||||
11 | 遙九 | 2020年12月10日4時14分 | 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衞星 | 西昌衞星發射中心 | 成功 | ||
12 | 2022年3月30日10時29分 | 天平二號A、B、C衞星 | 成功 |
註釋:
SSO:太陽同步軌道(Sun-synchronous Orbit)
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後續發展
編輯商業一型
長征十一號商業一型將火箭一級外殼材料由鋼換為碳纖維,並將一級發動機海平面比衝由248秒提高到252秒,進一步提高了火箭性能,700公里SSO運載能力提高到500公斤。火箭可採用陸基或海基且冷熱兼容的多種發射方式。
商業二型
長征十一號商業二型是我國第一型按成本目標設計、生產、運營的火箭。它在商業一型的基礎上,將火箭一級直徑拓展到2.5米,增大了一級的裝藥量,延長了一級的燃燒時間。同時通過單機集成,實現箭上電器一體化。該型火箭將覆蓋絕大多數低軌衞星發射需求。
[3]
火箭起飛質量115噸,整流罩有2.4/2.7/2.9米三種直徑尺寸可供選擇,火箭700公里SSO運載能力提高到1.5噸,火箭採用簡易台架熱發射的發射方式。
[3]
- 參考資料
-
- 1. 一箭六星!我國固體運載火箭首向國際用户提供發射服務 .網易[引用日期2018-01-20]
- 2. 快箭“長十一” 彎弓射蒼穹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2015-9-25[引用日期2015-10-22]
- 3. 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開拓商業航天市場新思路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2017-08-09[引用日期2017-08-11]
- 4. 9時41分 長征十一號搭載四顆衞星成功首飛 .騰訊太空.2015-09-25[引用日期2015-09-25]
- 5. 獨家視頻丨又一次一箭雙星!我國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衞星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0-12-10]
- 6. 一問“長十一”:為誰而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引用日期2015-09-25]
- 7. 快箭“長十一” 彎弓射蒼穹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引用日期2015-09-25]
- 8. 中國固體運載火箭長征十一號有望明年首飛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2013-03-02[引用日期2017-04-02]
- 9. 長征十一號首飛.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2015925,酒泉.
- 10. 視頻 | 長十一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紀實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官微.2020-09-19[引用日期2020-09-19]
- 11. 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研製團隊:心中有夢 行者無疆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2015-9-25[引用日期2015-10-22]
- 12. 長征十一號有多牛 遠超美國同類火箭發射準備時間 .中青在線.2018-01-19[引用日期2018-04-26]
- 13. 中國固體運載火箭研製穩步推進 長征十一號有望明年首飛 .人民網-人民日報.2013-03-04[引用日期2013-03-04]
- 14. 中國固體運載火箭長征十一號今日成功首飛 .新浪[引用日期2017-04-02]
- 15. 我國固體動力技術應用領域實現新突破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2015-9-25[引用日期2015-10-22]
- 16. 長十一火箭固體發動機團隊:“再累,我們也覺得是享受”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2015-9-25[引用日期2015-10-22]
- 17. 長征十一號一箭四星 中國新一代固體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引用日期2015-09-25]
- 18. 長征十一號的“黑色鎧甲”:先進複合材料技術打造高強度火箭整流罩 .新華網.2018-01-19[引用日期2018-01-19]
- 19. 中國計劃在2018年推出海上低傾角發射服務 .網易新聞.2017-07-06[引用日期2017-07-15]
- 20. 今年我國運載火箭 將實現海上發射“首秀” .網易新聞.2018-02-28[引用日期2018-04-27]
- 21. 成功發射虹雲工程首星 長征十一號火箭適應性大幅提高 .中國新聞網.2018-12-22[引用日期2018-12-22]
- 22. 我國長征火箭開發海上發射 助推商業航天 .人民網.2017-07-07[引用日期2017-07-15]
- 23. 長征十一號一箭七星,中國航天完成首次海上發射 .網易.2019-06-05[引用日期2020-12-11]
- 24. 我國第一型固體運載火箭長征十一號首飛成功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7-04-02]
- 25. 六問“長十一”:有哪些競爭優勢?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引用日期2015-09-25]
- 26. 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將進行首次海上發射 .國家航天局[引用日期2019-06-09]
- 27. 長征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成功實現我國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 .新華社[引用日期2020-09-15]
- 28. [中國發射] [任務簡報] 2016年11月11日,脈衝星導航試驗衞星和瀟湘一號將由長征11號自酒泉發射 .航空航天港[引用日期2016-11-02]
- 29. 全球首顆脈衝星導航試驗衞星下月發射 “揚州造”衞星運載箱一路護駕 .網易新聞.2016-10-26[引用日期2016-11-02]
- 30. 湖南首顆人造衞星送往酒泉 “瀟湘一號”11月出徵太空 .新浪新聞.2016-10-30[引用日期2016-11-02]
- 31. 長征十一號 · 脈衝星導航試驗衞星等五星 · 發射成功 .航天愛好者網[引用日期2016-11-03]
- 32. 脈衝星試驗衞星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中國太空網.2016-11-10[引用日期2016-11-10]
- 33. 科創KS試驗載荷(CAS-2T)搭載長征十一號升空 .China Spaceflight.2016-11-10[引用日期2016-11-10]
- 34. "豐台少年一號暨少年夢想一號"在酒泉衞星發射基地升空_未來網 .鳳凰資訊.2016-11-10[引用日期2016-11-10]
- 35. 長征十一號今晨成功發射脈衝星試驗衞星 .騰訊網.2016-11-10[引用日期2016-11-10]
- 36. “德清一號”衞星,神通不小 .網易新聞.2017-11-16[引用日期2018-01-13]
- 37. 新時代新出發|“德清一號”衞星出征,發射進入倒計時 .南太湖規劃網.2018-01-02[引用日期2018-01-13]
- 38. 天儀“雙星”昨抵達酒泉 將於本月中旬發射升空 .長沙晚報.2018-01-12[引用日期2018-01-13]
- 39. 長征十一號火箭"一箭六星"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環球網.2018-01-19[引用日期2018-01-19]
- 40. 獨家視頻:長征十一號火箭“一箭五星”成功發射 .央視新聞網.2018-04-26[引用日期2018-04-26]
- 41. “珠海一號”再上天今年擬發射10顆衞星 .新華網.2018-01-03[引用日期2018-04-27]
- 42. 首顆以山東高校命名的衞星—— “青科大一號”衞星冠名 .新浪新聞.2018-04-21[引用日期2018-04-27]
- 43. “貴陽一號”衞星成功冠名 4月26日將發射升空 .當代先鋒網.2018-04-19[引用日期2018-04-27]
- 44. 一箭五星!中國同一軌道面發射衞星數量創紀錄 .網易[引用日期2018-04-26]
- 45. 虹雲工程首星成功發射 中國低軌寬帶通信衞星系統邁出實質性步伐 .新浪網.2018-12-22[引用日期2018-12-22]
- 46. 一箭四星 中國成功發射“吉林一號”光譜01/02星及兩顆小衞星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9-01-21]
- 47. 海上“首秀”成功!中國運載火箭今天這波操作亮了! .新浪網.2019-06-05[引用日期2019-06-05]
- 48. 我國首次固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技術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國家航天局[引用日期2019-06-09]
- 49. 國家航天局: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將進行首次海上發射 .新華社.2019-06-05[引用日期2019-06-05]
- 50. 祝賀!我國運載火箭成功實施首次海上發射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9-06-05]
- 51. 一箭五星 我國成功發射“珠海一號”03組衞星 .新浪網.2019-09-19[引用日期2019-09-19]
- 52. 一箭五星!“珠海一號”又一批衞星升空,12顆衞星在軌運行 .每經網[引用日期2019-09-19]
- 53. 一箭雙星!新技術試驗衞星G星、H星發射成功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0-05-30]
- 54. “一箭雙星”!長征十一號火箭第九次成功發射三大看點 .新華社[引用日期2020-05-30]
- 55. “一箭九星”!長征十一號成功完成海上發射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0-09-15]
- 5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7862193448309304&wfr=spider&for=pc .央視新聞百度賬户[引用日期2020-09-15]
- 57. 中國航天具備穩定高效海上發射能力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0-09-15]
- 58. “一箭九星”!長征十一號成功完成海上發射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0-09-15]
- 59. 長征十一號小型固體運載火箭(CZ-11):2018年提供海上發射服務;後續型號起飛重量115噸,整流罩最大直徑2.9米,700公里1.5噸 .China Spaceflight[引用日期2017-08-11]
- 60. 我國成功發射天平二號A、B、C衞星 .央視新聞客户端[引用日期2022-03-30]
- 61. 長征十一號成功發射“一箭七星” 中國航天完成首次海上發射 .環球時報[引用日期2022-04-10]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