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立國

鎖定
立國,周代偃姓諸侯國(?-----公元前622),世系不明。立國為楚國所滅。
立國:建立國家。 [1] 
中文名
立國
出    自
周代偃姓諸侯國
解    釋
建立國家或使國家存在
英    文
found a state;

立國詞語

立國:lì guó【ㄌㄧˋ ㄍㄨㄛˊ】

立國引證解釋

1.分封諸侯國。《史記·秦始皇本紀》:“天下共苦戰鬭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
2.建國。 漢徐幹《中論·譴交》:“古之立國也,有四民焉。” 《東周列國志》第一百零八回:“項燕曰:‘吳、越有長江為限,地方千餘里,尚可立國。’”陳毅 《潛艇上留題》詩:“人口六萬萬,立國 太平洋 。”
3.即位。六,通“ 蒞 ”。《史記·蘇秦列傳》:“寡人年少,立國日淺,未嘗得聞社稷之長計也。”
4.對立抗衡之國。《六韜·軍勢》:“故知神明之道者,野無衡敵,對無立國。”

立國典籍相關

立國作品簡介

“立國”是古籍《管子》裏記載的一篇文章,見於《管子》第五篇。
《管子》是一部記錄中國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齊國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學派的言行事蹟的書籍。大約成書於戰國(前475~前221)時代至秦漢時期。劉向編定《管子》時共86篇﹐今本實存76篇﹐其餘10篇僅存目錄。
管仲(公元前723年-約公元前645年) 漢族,名夷吾,字仲,又稱敬仲,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潁上(今安徽潁上)人。
管仲少時喪父,老母在堂,生活貧苦,不得不過早地挑起家庭重擔,為維持生計,與鮑叔牙合夥經商後從軍,到齊國,幾經曲折,經鮑叔牙力薦,為齊國上卿(即丞相),被稱為“春秋第一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説“管夷吾舉於士”。管仲的言論見於《國語 齊語》,另有《管子》一書傳世。

立國作品賞析

【立國】
凡立國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溝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準繩。
【譯文】
凡是營建都城,不把它建立在大山之下,也必須在大河的近旁。高不可近於乾旱,以便保證水用的充足;低不可近於水潦,以節省溝堤的修築。要依靠天然資源,要憑藉地勢之利。所以,城郭的構築,不必拘泥於合乎方圓的規矩;道路的鋪設,也不必拘泥於平直的準繩。
參考資料
  • 1.    立國  .在線漢語字典[引用日期2018-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