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空間戰

鎖定
在宇宙空間,有各種形狀和不同大小的人造地球衞星在不停地運行,它們擔負着偵察敵情、傳送信息、探測地球資源等任務。各國在軌道上運行的衞星有近一千顆,其中有二百多顆是直接為軍事目的服務的。這些軍用衞星幾乎全部是蘇美兩個超級大國發射的。
超級暗探——偵察衞星,或稱間諜衞星,是憑藉其“視力”(照相裝置)或靠電子儀器竊取對方情報,傳送給軍事參謀部。這些空間間諜“站在”幾百到幾千公里的軌道上,不分晝夜地探測、偵查對方的軍事設施、武器裝置、軍隊調動、國防施工及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軍艦的行駛等情報,它們可以獲得用常規手段無法得到的情報。
一個超級大國的空間間諜活動,危害着另一個超級大國侵略、擴張利益,妨礙着另一個超級大國爭霸世界的野心,限制了另一個超級大國獨霸宇宙空間的狂妄企圖。多年來,兩個超級大國挖空心思研究摧毀空間衞星的各種方案,妄圖襲擊、摧毀對方的軍用衞星,主要是偵察衞星,這樣,寧靜的宇宙空間就變成了兩霸爭奪的新戰場,醖釀着一場新的戰爭——空間戰。空間戰要解決的敵人就是軍用衞星、載人飛船、衞星攔擊器或軌道(部分軌道)武器等。若一個超級大國襲擊另一個超級大國的間諜衞星,就有可能爆發一場空間戰。
中文名
空間戰
背    景
有各種人造地球衞星
問    題
爭奪資源
屬    性
戰爭

目錄

空間戰形成

蘇美兩霸在不斷地發展空間技術的過程中,軍事方面的應用一直是佔首位的,一方面費盡心機充分利用軍事衞星的作用,向敵方發起進攻;另方面採用各種防禦措施來保護軍用衞星免受對方的攻擊。
在利用軍用衞星的作用方面,超級大國正在不斷改進衞星工作性能,使它能更好地為軍事目的服務,竊取更多情報。如導彈預警衞星能更準確地探測敵人導彈的發射,為軍事參謀部提供敵人導彈發射地點和時刻,為反導彈武器及早做好戰鬥的準備。導航衞星能更有效地為水下核潛艇和水面艦船等精確地定位服務。氣象衞星可為軍事部門提供更準確、可靠的氣象情報資料等等。
間諜衞星竊取情報,手段有多種,較常見的是照相偵察衞星。這種衞星在對方國土上空快速拍照,在本國上空將情報送回地面。回收情報的辦法也有多種,一是直接回收衞星照片,在地面加工站處理;二是空間攝影,衞星上加工底片,用電子設備轉換成電信號發回地面;三是電視傳輸,將拍攝的電視圖像通過發射機傳輸回來等等。
為保護間諜衞星,超級大國也是絞盡腦汁,他們採用了許多辦法。其一,偽裝。發射許多假偵察衞星(又叫誘餌)進行干擾,而將真間諜衞星藏起來,或發射“黑暗”衞星,它表面塗上吸收電波的保護層,且本身也不發無線電信號,這樣就“偽裝”起來,不讓對方發現、跟蹤。
其二,提高“生存”能力。由於激光武器對衞星破壞嚴重,尤其是對太陽能電池。因此,衞星上改用核電源或用同位素熱電發生器等,來提高“生存”能力。衞星的其它部件也是想方設法使其免受危害。
其三,搞警報系統。為了對付空間襲擊,就要擴充空間跟蹤網的職能,使其成為空間襲擊的警報系統。一旦出現空間襲擊的預兆,就發出空間襲擊的警報。
有矛必有盾。一種進攻性武器的出現必然引起另一種與其相對抗武器的發展。隨着衞星及飛船空間偵察活動的加強,軍事通信的增加及軌道轟炸武器的出現,用以對付這些軍事活動的手段也就相繼誕生並不斷髮展。而空間武器進攻手段和防禦措施的不斷完善,促使了空間戰的形成。
對付空間武器的防禦系統應能發現“敵人”(偵察衞星、飛船及軌道轟炸武器等),預報“敵人”的危害程度,及時捕捉跟蹤“敵人”,並快速摧毀“敵人”或使“敵人”完全失效。

空間戰手段

最早採用的手段是發射導彈直接摧毀空間的軍用衞星。蘇修早期的反彈道導彈系統就具有反衞星的能力。美帝也曾研製過用導彈反衞星的武器系統。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四年間,美帝曾研究過奈克——宙斯反彈道導彈和雷神——阿金納導彈為基礎的兩個反衞星武器系統,分別作了多次試驗,截擊衞星獲得初步成功。
隨着空間技術的發展,兩個超級大國軍事競賽也就越來越激烈,除了研製從地面發射導彈直接攔擊衞星外,都積極發展可機動的衞星攔擊器(所謂反衞星衞星)去摧毀對方的衞星。研製的主要是衞星攔擊器機動運行靠近敵衞星自我爆炸摧毀之;或衞星攔擊器在自動導引裝置的引導下,用自身攜帶的火箭推進器加速,與目標高速相撞,與之同歸於盡。
在空間戰中,摧毀目標的方法還有多種,例如:
1.用彈片擊毀。在衞星攔擊器上裝帶導彈,射向目標,在接近目標處戰鬥部爆炸,使大量散彈片飛向目標,擊毀之,或是在導彈飛近目標時射出許多彈丸擊毀目標。
2.用激光武器。衞星攔擊器向目標發射激光束(激光武器),摧毀目標,或毀壞目標的電源。當然,在高強度激光束輻照下,衞星上的照相裝置及其他電子設備也會被毀壞,使衞星失去工作能力。
3.用射束武器。從地面或空間攔擊器上發射帶電粒子束(射束武器)摧毀目標。帶電粒子(如:電子、質子)通過加速器形成強大帶電粒子束,以近光速射向空間目標,將其摧毀。
此外,在空間目標的飛行軌道上,撒一片砂粒雲或金屬碎片雲,同樣可以摧毀衞星;人工製造強磁場、電場等手段也可以使目標失去工作能力。甚至有人還設想用載人飛船或可操縱的攔擊器(如航天飛機),伸出機械手去“捕捉”敵方的衞星。

空間戰攔擊器

空間戰中的攔擊器指的是直接執行攔擊任務的飛行器。它可以是反衞星導彈、載人飛船或反衞星衞星等。這裏只介紹在軌道上運行的攔擊器。
首先,攔擊器是由多級運載火箭發射的,火箭(固體或液體多級火箭)把攔擊器送入繞地球運行的軌道(即衞星軌道),這與發射人造地球衞星是一樣的。然後根據攻擊的對象,選取好進攻路線,“駕駛”(控制)着攔擊器按選定的進攻路線改變原來軌道(升高或降低軌道高度,改變軌道平面),接近目標,突然襲擊“敵人”——軍用衞星,置“敵人”於死地。這就是攔擊器完成摧毀目標的簡單過程。要實現它,攔擊器應包含控制、姿態穩定、動力、戰鬥部及對目標的跟蹤測量等裝置。
攔擊器的控制裝置主要任務是“駕駛”(控制)攔擊器按選定的攻擊路線飛行,以達到摧毀目標的目的。
姿態穩定裝置的任務是保證攔擊器在空間飛行中位置的穩定。
動力裝置是為攔擊器作軌道機動和姿態穩定等提供動力。普通採用推力或方向可調的發動機或小噴嘴,根據機動與控制的要求提供所需要的動力。
戰鬥部是殺傷目標的具體執行者,它的任務是摧毀或破壞目標,使之失效,它比常規武器的戰鬥部更廣泛,可包含普通戰鬥部(裝彈丸或彈片等)或核戰鬥部以及激光武器、射束武器和金屬碎片等。
要保證攻擊路線的實現,隨時測定攔擊器相對於目標的位置及運動參數是很必要的。這項任務由測量設備(如雷達等)承擔,空間跟蹤網或攔擊器上的雷達等就具有此功能,它將測得的位置和速度的信息,隨時傳輸給制導系統,以便引導攔擊器遵循攻擊路線飛行,準確地命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