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穗三毛草

鎖定
穗三毛草(學名:Trisetum spicatum (L.) Richt.)禾本科、三毛草屬多年生植物。稈直,密集叢生,花序以下通常具絨毛。葉鞘鬆弛,密生柔毛,基部者長於節間;葉舌透明膜質;葉片扁平或縱卷。圓錐花序常稠密,緊縮呈穗狀,卵圓形至長圓形或狹長圓形,下部有時具間斷,淺綠色或紫紅色;小穗卵圓形,含2-3小花;花葯黃色或帶紫紅色。 [1] 
分佈於中國、阿富汗、美國、俄羅斯、阿根廷等; [4]  在中國,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湖北、四川、雲南。 [2] 
穗三毛草草質柔軟,適口性好,為各類家畜所喜食,營養價值較高,是夏牧場家畜抓膘的牧草之一。 [6] 
中文名
穗三毛草
拉丁學名
Trisetum spicatum (L.) Richt. [2] 
別    名
穗三毛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禾本目
禾本科
穗三毛草屬
穗三毛草
命名者及年代
(L.) Richt.,1890

穗三毛草形態特徵

多年生。鬚根細弱,稠密。稈直,密集叢生,花序以下通常具絨毛,高8-30釐米(有時僅高5釐米即抽穗),具1-3節。葉鞘鬆弛,密生柔毛,基部者長於節間;葉舌透明膜質,長1-2毫米,頂端常撕裂;葉片扁平或縱卷,長2-15釐米,寬2-4毫米,被密或疏的柔毛,稀無毛。 [1] 
圓錐花序常稠密,緊縮呈穗狀,卵圓形至長圓形或狹長圓形,下部有時具間斷,長1.5-7釐米,寬0.5-2釐米,淺綠色或紫紅色,有光澤,分枝短,被柔毛,直立或斜向上升;小穗卵圓形,長4-6毫米,含2-3小花(常為2小花);小穗軸節間長1-1.5毫米,被幾等長的柔毛;穎透明膜質,近相等,中脈粗糙,第一穎長4-5.5毫米,具1脈,第二穎長5-6毫米,具3脈;第一外稃長4-5毫米,背部粗糙,頂端2齒裂,基盤被短毛,自稃體頂端以下約1.5毫米處生芒,其芒長3-4毫米,向外反曲;內稃略短於外稃,具2脊,脊上粗糙;鱗被2,透明膜質,頂端2裂或不規則齒裂;花葯黃色或帶紫紅色,長約1.5毫米。 [1] 

穗三毛草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900米以上的山坡草地和高山草原或高山草甸。 [1] 
穗三毛草是一種寒中生疏叢型上繁禾草,高寒草甸和山地草甸的伴生種,適宜於寒冷濕潤的高山氣候,生於高山草甸土及亞高山草甸土上,在天山北坡西段,海拔2000-3100米的高寒草甸,它常以伴生種參與由西伯利亞羽衣草山地糙蘇高山早熟禾珠芽蓼藍苞葱等組成的草場型中,該類型草場氣候涼爽,水源豐富,草質好,是優良的夏牧場;在山地草甸上部亦以伴生種參與由草地早熟禾準噶爾蓼Polvgonm songoricum)、紫羊茅Festuca rubra)、薹草Curex spp.)等及多種雜類草組成的草場型、該類型草場植物種類繁多、夏季季相華麗,產草量較高,草質優良,通常作為夏牧場利用;在崑崙山海拔4000米上下的高寒草甸草場,它以伴生種參與由窄果嵩草Kobresia stenocarpa)、線葉嵩草Kobresia capillifolia)、暗褐薹草Carex atrofusca)、珠芽蓼等組成的草場型。 [6] 

穗三毛草分佈範圍

世界分佈:中國、阿富汗、美國、俄羅斯、安蒂波德斯羣島、阿根廷、奧地利、玻利維亞、馬來西亞、文萊尼西亞、加拿大、查塔姆島、智利、聖誕島、哥倫比亞、多米尼加、尼泊爾、不丹、厄瓜多爾、芬蘭、法國、德國、格陵蘭、危地馬拉、海地、冰島、意大利、日本、勘察加半島、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朝鮮半島、千島羣島、墨西哥、蒙古、新幾內亞、澳大利亞、新西蘭、格魯吉亞、阿塞拜疆、挪威、巴基斯坦、秘魯、庫頁島、西班牙、斯瓦爾巴特羣島、瑞典、瑞士、塔吉克斯坦、亞美尼亞、圖瓦盧、烏茲別克斯坦、印度。 [4] 
中國分佈: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湖北、四川、雲南。 [2] 

穗三毛草生長習性

在中國新疆北疆地區,穗三毛草通常5月中旬返青,6月抽穗,7月下旬開花,8月結實。 [6] 

穗三毛草主要亞種

  1. 穗三毛草(原亞種)(Trisetum spicatum var. spicatum)。 [1] 
  2. 蒙古穗三毛草Trisetum spicatum subsp. mongolicum Hulten ex Veldkamp):該亞種莖、葉片和葉鞘被微毛或幾光滑。圓錐花序稠密,穗狀,常短粗,長1.5-5釐米,有時下部具間斷,輪廓為卵圓形或長卵形;穎幾相等,較寬,卵圓形,第一穎長3-5毫米,具1脈,第二穎較長,長4-6毫米,具1-3脈;第一外稃與穎等長,粗糙或具小刺毛,芒短,長3-4毫米,直立或稍彎曲。分佈於中國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等省區;俄羅斯、蒙古也有分佈。生於海拔2000-5150米的山坡草地、草甸草原及林下和灌叢中。 [7] 
  3. 大花穗三毛草Trisetum spicatum subsp. alaskanum (Nash) Hulten):該亞種植株較高,高15-50釐米;莖、葉片、葉鞘均被稠密柔毛。圓錐花序稠密,穗狀且狹長;小穗較大,長6-9毫米,含2-3小花;穎近等長,先端尖,第一穎長4.5-8毫米,具1-3脈,第二穎長5.5-9毫米,具3脈;外稃短於穎,第一外稃長5-7毫米,先端尖,常2裂齒;芒較長,長5-7毫米,常直立或稍彎曲。分佈於中國西藏、四川、雲南、台灣(能高山)等省區;美國的科羅拉多州和加利福尼亞州,延伸至日本、朝鮮、喜馬拉雅及俄羅斯的遠東地區也有分佈。生於海拔3800-5600米的高山礫石坡和林下及高山草甸。 [8] 
  4. 喜馬拉雅穗三毛草Trisetum spicatum subsp. virescens (Regel) Tzvelev):該亞種與大花穗三毛草近似,但有區別:莖、葉片和葉鞘被稠密柔毛至光滑無毛。花序穗狀,較稠密,狹長,下部有時間斷;小穗小,長4.5-6.5毫米,常含2小花;第一外稃長4-5.5毫米,芒短,長3-5毫米,上部較細,下部漸粗,自基部附近向外反曲,且和小穗成直角。分佈於中國西藏、青海、四川、雲南等省區;尼泊爾東部及中部也有分佈。生於海拔3200-5000米的高山山坡、草地及草甸。 [9] 
  5. 西藏穗三毛草Trisetum spicatum subsp. tibeticum (P. C. Kuo & Z. L. Wu) Dickore):多年生草本。鬚根細長,柔韌,長達9釐米。稈直立,低矮,叢生,高3-9釐米,密被較長的柔毛,其毛長約1毫米,疏密度自上而下遞減。葉鞘鬆弛,密被柔毛;葉舌膜質,長約1毫米;葉片扁平,兩面均被柔毛,長1-5釐米,寬1-2毫米。圓錐花序稠密,穗狀,長1-2.5釐米,寬1-1.5釐米,花序軸和小穗柄密被較長的柔毛,其毛長約1毫米;小穗綠色帶紫紅色,長5-7毫米,含2小花;小穗軸節間長1-2毫米,被長1-1.5毫米的柔毛;穎膜質,近相等,先端尖,脊上粗糙,第一穎長4-7毫米,具1脈,第二穎長5-7毫米,較第一穎寬,具3脈;外稃頂端2齒裂,且呈芒尖,長約5毫米(連同長達0.6毫米的芒尖),密被長約0.5毫米的柔毛,基盤兩側被長約1毫米的柔毛,芒自稃體1/2以上伸出,其芒長4-6毫米,膝曲,且芒柱扭轉,粗糙或具短纖毛;內稃透明膜質,較外稃稍短,具2脊,脊先端延伸呈短芒狀,脊上粗糙;鱗被2,透明膜質,頂端2裂或齒裂;花葯黃色,長約1毫米。花期6-8月。分佈於中國西藏。生於海拔4800-5500米高山冰川附近的山坡草地上。 [10] 

穗三毛草主要價值

穗三毛草再生性較強,較耐踐踏和家畜啃食,草質柔軟,適口性好,為各類家畜所喜食,營養價值較高,是夏牧場家畜抓膘的牧草之一,屬優等牧草。 [6] 

穗三毛草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20)》——無危(LC)。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