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積重難返

鎖定
積重難返(拼音:jī zhòng nán fǎn)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春秋·左丘明《國語·晉語》。 [1] 
積重難返(重:程度深;返:迴轉)指長期形成的不良習慣、弊端,不易改變。主謂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分句。 [3-4] 
中文名
積重難返
外文名
bad old practices die hard;it is difficult to get rid of deep-rooted practices;ingrained habits cannot be cast off overnight
拼    音
jī zhòng nán fǎn
近義詞
積性難改、根深蒂固
反義詞
痛改前非、撥亂反正
出    處
國語·晉語一》
注音字母
ㄐㄧ ㄓㄨㄙˋ ㄣㄢˊ ㄈㄢˇ
語法結構
主謂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分句

積重難返成語出處

春秋·左丘明《國語·晉語》:“驪姬曰:‘重,無乃難遷乎?’”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積重難返”。 [1] 

積重難返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晉獻公有個為他樂舞逗趣的藝人叫施,與驪姬有私情。 [1] 
一日,驪姬向他請教説:“我想辦件大事,向晉獻公的三位公子發難,應該怎麼做?”施回答説:“早點把他們的地位固定下來,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地位已經到頂。人若知道自己的地位已經到頂,就不敢再有非分之想。即使有輕慢之心,也能很容易擊敗了。”驪姬又問:“我要發難,先從誰下手呢?”施回答説:“必須先從太子申生開始。申生為人膽小怕事,受不得辱,而且年長穩重,又不忍心害人。那受不得辱的人,就容易羞辱;穩重而不靈活的人,就可以找他的毛病;不忍心害人的人,就只能自忍。可以對他最近的行為進行誣衊。”驪姬説:“申生性格穩重,作風習俗早已養成,恐怕難以動搖他吧。”施説:“懂得羞恥的人才可以羞辱他,即使性格再穩重也會動搖的。如果一個人不在乎羞辱,也就一定不知道固守常規而容易動搖了。現在夫人內得君心,外受寵愛,你説一個人好話或壞話,國君沒有不相信的。如果你表面做出善待申生的樣子,私下用不義的罪名羞辱他,那他的意志沒有不動搖的。我還聽説,過分精明的人近於愚蠢。精明的人容易受辱,就會愚蠢得不知躲避禍難。即使想不動搖,他能辦得到嗎?” [1] 
公元二十一年,驪姬進讒言,謀廢太子申生,加害重耳及狐氏父子,致晉國內亂。而驪姬所説的:“重,無乃難遷乎?”則被後人引申出成語“積重難返”。 [1] 

積重難返成語寓意

唐朝時期柳宗元曾講過一個故事:“有一種叫做蝜蝂的小蟲,因為甲殼上生有楞刺,當它在污穢的地方爬行的時候,總是把垃圾、土屑,挨次的往背上擱,越積越多,越多越重,結果被活活壓死。”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也會因為對一些細小事物的不重視,一些習慣的放逐不管,導致養成了不易改變的不良習慣,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然而“積重”雖然“難返”,然而卻不是不能“返”;越是“積重”,越應該下定決心立刻去“返”,否則,越是“積重”越是“難返”,就會陷入無盡的惡性循環,直至像蝜蝂一樣把自己給壓死。 [2] 

積重難返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積重難返”指長期形成的不良習慣、弊端,不易改變。主謂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分句。 [3-4] 
運用示例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舊制一廢難復》:“此又皆勢處極重之難返者。” [1]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無如積重難返,不惟地方上不見些起色,久而久之,連那些地方官,也就視為具文。” [1] 
清·趙翼《二十二史劄記·唐代宦官之禍》:“實由於假之以權,掌禁兵,筦樞要,遂致積重難返,以至此極也哉。”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