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

鎖定
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1919年10月26日~1980年7月27日),伊朗末代國王,禮薩汗的長子,1979年被伊朗伊斯蘭革命推翻,逃往埃及,後病逝於開羅
中文名
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
外文名
محمدرضا شاه پهلوی
國    籍
伊朗
出生地
德黑蘭
出生日期
1919年10月26日
逝世日期
1980年7月27日
職    業
國王
信    仰
伊斯蘭教-什葉派

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人物經歷

年輕時的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 年輕時的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
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是禮薩·汗國王的長子。1925年底被立為王儲,禮薩·汗對其十分寵愛,先後把他送往英、美等國接受西方教育。1941年登基為王。同年英蘇軍隊進駐伊朗。次年美軍進駐伊朗。二戰後他在聯合國的支持下將蘇聯軍隊趕出國界。並於1946年12月攻佔了由蘇聯控制的阿塞拜疆省。並且以美國為靠山,成為美國的附庸。1951年摩薩台出任首相後,他被軟禁在王宮。到1953年8月在美國的支持下奪回權力。1965年後進行了白色革命。1976年開展開明運動,假意民主改革。卻引起了人民的不滿,爆發了民主運動。他在美國的支持下大肆鎮壓。到1979年1月被伊斯蘭革命推翻,逃往埃及,1980年7月27日病逝開羅。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禮薩汗暗中支持納粹德國英蘇入侵伊朗後強迫其父親禮薩汗禪讓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巴列維在位期間,伊朗的石油工業在民選總理穆罕默德·摩薩台的領導下基本完成了國有化,但美國支持的1953年伊朗政變推翻了摩薩台,外國石油公司重新進入伊朗。巴列維也主持舉辦了慶祝居魯士二世建立波斯帝國波斯帝國成立2500週年慶典。他領導了伊朗的白色革命,促成了一系列經濟、社會和政治改革,並稱改革的目的是通過國有化若干產業和給予婦女參政權以使伊朗進一步現代化併成為世界強權之一。
作為一個世俗主義的穆斯林,由於巴列維推行的現代化、世俗化的政策與傳統巴扎商人(bazaari)階層的衝突,對以色列的承認以及皇室及領導階層的腐敗醜聞,巴列維逐漸失去了伊朗什葉派教士和勞動階層的支持。他隨後推行了若干富有爭議的政策,如查禁共產主義伊朗杜德黨和建立鎮壓政治異議者的情報機構——薩瓦克等。根據官方統計,伊朗在1978年有2,200名以上的政治犯,這一數字因革命而快速增加
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 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
巴列維與伊斯蘭主義者的衝突、英美對他的支持以及國內共產主義者的活動加劇了伊朗境內若干人羣對他的反對情緒。1979年伊朗的政治動盪轉變為一場革命,這導致他在1月17日被迫離開伊朗,隨後伊朗皇室被正式廢除,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領導建立了伊斯蘭共和國。由於巴列維回到伊朗後很可能被處決,埃及總統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給予他庇護權,使他得以流亡並逝世於埃及。穆罕默德-禮薩沙·巴列維常被稱為“伊朗末代沙阿”或是“沙阿”。
美國一直是伊朗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的主要支持者。隨著民主進程發展,1953年改革派穆罕默德·莫沙德哈當選上伊朗首相。在阿賈克斯行動中,美國中央情報局幫助巴列維國王和保守派發動政變推翻了莫沙德哈。前後八位美國總統為巴列維國王提供了大量的軍事和經濟援助,用以換取伊朗的石油供應,以及在中東的戰略存在。那些反對巴列維國王的人(因為他1960年代早期曾許諾自由及改革,後卻食言)對於美國的做法非常反感乃至憤怒。而巴列維國王及其親信中飽私囊,奢侈地按照西方的生活方式生活,讓國內的宗教保守人士十分憤怒。社會及宗教人士的不滿情緒匯合在一起,最終爆發了伊朗革命將巴列維推翻。1979年1月他流亡國外。

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婚姻

巴列維國王的三任妻子
巴列維國王的三任妻子(3張)
他一生先後有三任妻子,分別是埃及的法絲亞·福阿德公主(Fawzia bint Fuad)、留學瑞士,伊朗南部部落的望族之女索拉婭·巴列維(Soraya Esfandiary)和法拉赫·巴列維。意大利導演將他和摯愛的第二任妻子蓄意維新伊朗及兩人的愛情婚姻故事拍成電影《蘇瑞亞:悲傷的公主》。

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人物生平

1919年10月26日出生,禮薩·汗沙王的長子。
1925年底被立為王儲,禮薩·汗對其十分寵愛,被送往送往英、美等國接受西方教育。1941年登基為王。他統治伊朗期間,自英國手中拿回石油的開採主權,使伊朗石油國有化;慶祝自居魯士建立波斯王朝以來2500週年;並進行“白色革命”——一連串的經濟和社會改革,以期伊朗進入現代化國家。
1941年英、蘇軍隊進駐伊朗,次年美軍進駐伊朗。
1945年後他在聯合國的支持下將蘇聯軍隊趕出國界。
1946年12月攻佔了由蘇聯控制的阿塞拜疆省。
1951年摩薩台出任首相後,被軟禁在王宮。
1953年8月在美國政府中情局的支持下奪回權力。
1965年後進行“白色革命”,但因個人生活的奢華與敵視伊斯蘭宗教勢力,引起了下階層人民和伊斯蘭教徒的不滿,爆發了反對王室的抗議行動。
1979年1月被霍梅尼所領導的伊斯蘭革命推翻,逃亡埃及,1980年7月27日病逝於埃及的開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