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穆拉加鸚鵡

鎖定
穆拉加鸚鵡(學名:Psephotus varius)是典型的攀禽,鳥喙強勁有力,喙鈎曲,上頜具有可活動關節,喙基部具有臘膜。肌肉質舌厚。腳短,強大,對趾型,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和攀援生活。鳥體為綠色;前額黃色,頭頂帶有一塊紅羽;腹部和大腿為黃色,並帶有程度不一的橘紅色;尾巴內側覆羽為黃綠色。晚成雛。棲息於熱帶草原、開闊的林地、桉樹、農耕區、牧地、水流經過的樹林或是草地等處。主要以草地和灌木種子、地面上的植被、植物嫩芽、漿果、水果、花朵、昆蟲以及其幼蟲等為食。分佈於南澳地區。
外文名
Mulga Parrot
別    名
穆加鸚鵡
穆勒氏鸚鵡
中文學名
穆拉加鸚鵡
拉丁學名
Psephotus vari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鸚形目
鸚鵡科
紐澳鸚鵡
金肩鸚鵡屬
命名者及年代
Clark, 1910

穆拉加鸚鵡外形特徵

穆拉加鸚鵡
穆拉加鸚鵡(20張)
穆拉加鸚鵡
穆拉加鸚鵡(5張)
穆拉加鸚鵡體長26-31釐米,體重50-70克。這種鸚鵡鳥體為綠色;前額黃色,頭頂帶有一塊紅羽;腹部和大腿為黃色,並帶有程度不一的橘紅色;尾巴內側覆羽為黃綠色;翅膀內側小覆羽、翅膀彎曲的地方、主要飛行羽覆羽、翅膀內側覆羽和外側主要飛行羽附近的羽毛為藍紫色;其他翅膀的小覆羽為黃色;尾羽內側藍色,羽尖白色;鳥喙灰黑色;虹膜棕色。雌鳥為橄欖灰色;頭頂、背部、翅膀均為橄欖綠色;前額為深橘黃色;頭頂帶有暗紅色的羽塊;胸部棕綠色,腹部和尾巴內側覆羽為藍綠。鳥喙灰棕色。公雌雄幼鳥都和成鳥羽色類似,但是顏色較深;年幼的雄鳥腹部紅羽較少,幼鳥需要6個月才能長成成鳥般體色。 [1] 

穆拉加鸚鵡棲息環境

穆拉加鸚鵡主要棲息於熱帶草原、開闊的林地、榕樹植被區(mallee vegetation)、農耕區、牧地、沿着水流經過的樹林或是草地等處。 [1] 

穆拉加鸚鵡生活習性

穆拉加鸚鵡
穆拉加鸚鵡(31張)
穆拉加鸚鵡平時大多成對或是小羣體活動,鮮少聚集龐大的數量;大部分都會在樹蔭下或是道路的兩旁覓食,覓食的時候相當安靜,只有偶爾才會聽見他們發出幾聲輕柔的叫聲;如果受到驚擾,會集體飛到隔壁鄰近的樹上躲避,等到危險過去才回到原先的地方活動,只有情況很危急不斷有危機發生,才會離開當時活動的地區;在日正當中炎熱的時候會靜靜的棲息在樹上或是灌木叢中,那時候身體的羽色和周遭環境融為一體,相當難以發現。在飛行的時候則相當顯而易見,因為會發出鳴叫連絡同伴。
主要以草地和灌木種子、地面上的植被、植物嫩芽、漿果、水果、花朵、昆蟲以及其幼蟲等為食。 [1-2] 

穆拉加鸚鵡分佈範圍

穆拉加鸚鵡分佈圖 穆拉加鸚鵡分佈圖 [3]
分佈於南在利亞地區,從西澳的中部和南部,到新南威爾斯的西部,和昆士蘭南部。 [4] 

穆拉加鸚鵡繁殖方式

繁殖季節在7月和12月之間,而且在一年的其他時間,只要有充足的降雨,也可繁殖。巢往往位於一棵樹的自然樹洞裏,也使用其他鸚鵡的巢室或在河岸開口的洞穴中。孵化期為19天,雄鳥守護在巢前警衞,並警告可能發生的危險。雛鳥四個星期後起飛離巢。其後幼鳥與成鳥參加家族羣落。 [1] 

穆拉加鸚鵡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ver 3.1 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低危(LC)。 [5] 
穆拉加鸚鵡全部圖冊網址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