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稻普通矮縮病

鎖定
水稻普通矮縮病是由水稻普通矮縮病毒引起、發生在水稻的病害。該病主要症狀是病株矮縮僵硬,色澤濃綠,病株新葉沿葉脈呈現斷續褪綠的黃白色短條,分櫱增多,一般不能抽穗結實。 [1] 
水稻普通矮縮病主要發生在中國南方稻區,由於水稻普通矮縮病毒的初侵染源和傳播介體都是黑尾葉蟬,所以任何影響黑尾葉蟬越冬和生長繁殖的剛素也都影響此病的發生流行程度,其中以氣候條件和耕作制度最為重要。發病嚴重田塊損失可達70%以上。 [2-3] 
水稻普通矮縮病的防治應以抓住黑尾葉蟬遷飛高峯期和水稻主要感病期的治蟲防病為中心,並加強農業防治措施,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3] 
中文名
水稻普通矮縮病
別    名
鳥巢病 [3] 
病    原
水稻普通矮縮病毒(RDV)
為害作物
水稻
為害部位

水稻普通矮縮病病原特徵

水稻普通矮縮病毒 水稻普通矮縮病毒
水稻普通矮縮病病原為水稻普通矮縮病毒(Ricc dwarf virus, RDV),病毒粒體為球狀正二十面體,直徑約70納米(長軸約75納米,短軸約66納米)。病毒質體表面總共180個結構單位,RNA雙鏈,含量為11%。用微量注射法測定,在病葉榨出液裏病毒的稀釋終點在10-3-10-4間,在帶毒蟲卵裏病毒的稀釋終點在10-4-10-5間。鈍化温度為40-45℃,10分鐘,在0-4℃下可保持侵染性48小時,但到72小時就喪失侵染性;病葉或帶毒蟲於-30℃至-35℃下冰凍貯存一年,仍可保持其侵染性。 [3] 
此病毒的寄主有16種,即水稻、看麥娘、日本看麥娘、燕麥、湖南稷子、稗、甜茅、裸麥、大麥、野生稻、黍、雀稗、梯牧草、早熟禾、黑麥和小麥。 [3] 

水稻普通矮縮病危害症狀

  • 外部症狀
水稻在秧田和本田期均能發生。稻株一旦感病後,所有的分櫱一般均能發病。病株矮縮,分櫱增多,葉色濃綠、葉片短小僵直粗硬,在葉鞘或葉片上出現與葉脈平行排列的數條乳白色虛線狀點條,偶爾也有散生不成條狀。在始發病葉以下的主葉上一般不現條點病斑。病株根系發育不良,多老朽根。 [4] 
症狀與發病遲早有關,在孕穗後期發病,只劍葉及葉鞘上表現清晰的條點病斑,抽穗後發病,僅在劍葉葉鞘上表現病斑。苗期到分櫱期發病一般不能抽穗,後期發病呈包頸穗,穗小秕穀多。 [4] 
  • 內部症狀
病株中除胚、胚乳和不呈現症狀的老葉片外,其餘各部分(甚至包括根、根冠和穗)均含有病毒,特別是在病葉的白色條點褪色區內的各種細胞中常可見到網形、卵圓形或不規則的內含體,尺度為3-5微米×2.5-8.5微米。 [3] 
水稻普通矮縮病

水稻普通矮縮病分佈範圍

水稻普通矮縮病分佈於中國南方稻區,主要發生在浙江、江蘇、上海、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貴州、雲南等省市。 [5] 

水稻普通矮縮病侵染循環

水稻普通矮縮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獲毒的越冬黑尾葉蟬三、四齡若蟲。大斑黑尾葉蟬和電光葉蟬也可傳播。病毒可經卵傳至下代,卵傳與否決定於母體是否帶毒,而與雄蟲帶毒情況無關。黑尾葉蟬經卵傳毒率為32-100%,電光葉蟬為0-60%。由帶毒蟲卵所孵化的若蟲除少數在孵化當天立即可以傳毒外,大多數要經過1-38天后才可傳毒。 [3] 
在中國,病區的水稻不能越冬,不成為初侵染源;但小麥等可以越冬的中間寄主是否是初侵染源之一,尚不明瞭,看來重要性不大。帶病若蟲越冬後,翌春羽化為成蟲,遷入早、中稻秧田或本田傳病。其後代可因卵帶毒而獲毒傳病,無毒若蟲則可通過吸食病株汁液而獲毒傳病。在早、中稻上繁殖第二、三代獲毒成蟲,隨着早、中稻的成熟和收割,大量遷向晚稻而成為晚稻發病的重要侵染源。黑尾葉蟬在晚稻田大量發生危害並傳染該病,使該病不斷擴展蔓延。到晚稻收割後又以獲毒若蟲在綠肥(如紫雲英等)田中的看麥娘上以及在田邊、溝邊和春收作物田中取食越冬,其中以綠肥田中的蟲口最多。 [3] 

水稻普通矮縮病流行規律

由於水稻普通矮縮病毒的初侵染源和傳播介體都是黑尾葉蟬,所以任何影響黑尾葉蟬越冬和生長繁殖的剛素也都影響此病的發生流行程度,其中以氣候條件和耕作制度最為重要。此外,由於黑尾葉蟬的數量在春天少,以後逐漸增多,所以早稻發病往往較輕,晚稻發病則往往較重;而晚稻發病的輕重又與稻株易感期(苗期至分櫱期)與黑尾葉蟬的遷飛高峯期是否吻合關係最為密切。 [3] 
  • 氣候條件
氣候條件又可分為影響帶毒黑尾葉蟬越冬的冬季氣候條件和影響其繁殖和遷飛的春季劍早秋氣候條件。越冬若蟲的帶毒率首先決定於當年晚稻的發病程度,只有當晚稻發病多時若蟲帶毒率才高,但是這些帶毒若蟲能否安全越冬還決定於冬季氣候條件,如果冬季嚴寒霜凍,則若蟲成活率低、翌年普通矮縮病的發生較少;如果冬季氣候較為温暖乾燥,若蟲存活率高,翌年此病也不一定就會流行,還要遇上春季至早秋温濕度適宜,特別是雨水較少、濕度不大,有利於黑尾葉蟬的生長繁殖時,帶毒蟲口密度大增,從而引起晚稻嚴重發病。 [3] 
  • 耕作制度和水稻品種
中國南方稻區由單季改為雙季或南兩熟改為三熟,有的還是早、中晚稻混栽,這樣就為黑尾葉蟬不斷繁殖和蟲口密度迅速增長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從而使此病不斷蔓延以至流行在品種方面,由於高稈型改為矮稈型,若肥水管理不當,則水稻長勢茂盛,葉色濃綠,植株柔嫩,容易誘集黑尾葉蟬的危害和傳病,因而此病也往往發生嚴重在種植雜優水稻的田塊,由於播種期較早,施肥水平也高,葉色濃綠,所以黑尾葉蟬遷入量較多,而雜優稻的種植密度較稀,叢株數少,在秧田及插秧本田初期的單株蟲幾密度較一般品種的大,感染此病的機會增多,由此抗病性弱的雜優水稻如南優2號和南優3號等受害就更為嚴重。 [3] 

水稻普通矮縮病防治方法

水稻普通矮縮病治蟲防病

水稻普通矮縮病的治蟲防病應該重點做好黑尾葉蟬的兩個迂飛高峯期的防治,特別注意做好黑尾葉蟬集中趨食而又處於易感期的早、晚稻田的防治。 [3] 
  1. 在越冬代成蟲迂飛盛期,着重早稻秧田和早插本田的防治,同時在第一代若蟲孵化盛期注意遲插早、中稻秧田的防治。 [3] 
  2. 第二、三代成蟲遷飛期的防治是全年治蟲防病的關鍵時期,除應注意保護連作晚秧田,做好邊收早稻邊治蟲和本田田邊封鎖外,特別對早捕本田應在插秧後立即噴藥防治,每5-7天一次,連續2-3次防治黑尾葉蟬的藥劑種類很多,常用的有馬拉松、兩維因、殺螟松敵百蟲稻瘟淨速滅威等防治飛蝨的藥劑也可選擇應用。 [3] 

水稻普通矮縮病農業防治

  1. 選種和選育抗(耐)病品種。雖無高度抗病品種,但品種間的抗病性有一定差異,各地可因地制宜選用較抗病的品種。 [3] 
  2. 水稻秧田儘量遠離重病田,集中育苗管理,減少受病機會。 [3] 
  3. 生育期相同或相近的品種應連片種植,不種插花田,以減少黑尾葉蟬往返遷移傳病的機會,並有利於治蟲防病工作的開展。 [3] 
  4. 在早期發現病情後,要及時治蟲,並加強肥水管理,促進健苗的早發,可減少病害。 [3] 
  5. 注意剷除田邊雜草,減少黑尾葉蟬柄息藏匿場所。 [3] 
參考資料
  • 1.    向子鈞.湖北省水稻病蟲發生預測與綜合防治.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05:168
  • 2.    張求東.水稻植保員培訓教材.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09:93
  • 3.    王玉山.水稻病蟲草害彩色圖鑑.遼寧: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07:81-85
  • 4.    《植物病毒鑑定》編寫組.植物病毒鑑定.北京:農業出版社,1980.12:124
  • 5.    浙江省農科院植保所矮縮病課題組.水稻普通矮縮病發生規律和防治的研究[J].浙江農業科學,1974,(第4期).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