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種種有情

鎖定
《種種有情》是張曉風散文代表作之一。
作品名稱
《種種有情》
作    者
張曉風
創作年代
當代
文學體裁
散文

種種有情作者簡介

張曉風 張曉風
張曉風,筆名有曉風、桑科、可叵,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1941年出生於浙江金華,江蘇銅山人。八歲後赴台灣,畢業於台灣東大學,並曾執教於該校及香港浸會學院,現任台灣陽明醫學院教授。
她篤信宗教,喜愛創作。小説,散文及戲劇著作有三、四十種,並曾一版再版,並譯成各種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年其作品被列入《台灣十大散文家選集》,編者管管稱“她的作品是中國的,懷鄉的,不忘情於古典而縱身現代的,她又是極人道的。”
余光中也曾稱其文字“柔婉中帶剛勁”,將之列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稱其文“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皆評價甚高。曾得過吳三連,中山國家文藝獎,當選過十大傑出女青年。

種種有情創作歷程

張曉風的散文藝術創作歷程,又大體上可劃分為三個前後銜接的段落。
第一個段落以她於1966年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為標誌,她以一個聰穎純情少女的眼睛看世界,世界是一條清澈澄碧、纖塵不染的潺潺溪流。
早在1977年,時年36歲的張曉風,就被台灣地區的批評界推為“中國當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評論贊辭説她“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纓絡敲冰”,可以説是對她詩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
第二個段落,猶如小溪奔向了風雲激盪、愛恨交織、濁浪排空的湖泊,以散文集《愁鄉石》張曉風(7張)(1977)、《步下紅毯之後》(1979)至《你還沒有愛過》(1981)為標誌,可視為由第一個段落到第二個段落的過渡和完成。第二段落的時間幅度較長,《再生緣》(1982)也可視為是這一段落的延伸,至《我在》(1984)、《從你美麗的流域》(1988)、《玉想》(1990),廊廡漸趨廓大,猶如從湖泊遞變為壯闊浩渺的大海。我們姑且在這裏作一個假定,如果張曉風的散文創作在第二個段落就打住了,她雖然仍是中國現代散文史上優秀的女作家之一,是一位從一般女作家狹隘侷促的閨秀天地裏突破出來的闖將,但終究還不是一位擁有很大原創性光榮席位的散文大家。
1981年,當她的第四本散文集《你還沒有愛過》出版時,余光中先生為該書作序,稱她為“亦秀亦豪”“腕挾風雷”的“淋漓健筆”。

種種有情原文欣賞

有時候,我到水餃店去,餃子端上來的時候,我總是怔怔地望着那一個個透明飽滿的形體,北方人叫它“冒氣的元寶”,其實它比冷硬的元寶好多了,餃子自身是一個完美的世界,一張薄繭,包覆着簡單而又豐盈的美味,我特別喜歡看的是捏合餃子邊皮留下的指紋,世界如此冷漠,天地和文明可能在一剎那之間化為炭劫,但無論如何,當我坐在桌前上面擺着的某個人親手捏合的餃子,熱
霧騰騰中,指紋美如古陶器上的雕痕,吃餃子簡直可以因而神聖起來。“手澤”為什麼一定要拿來形容書法呢?一切完美的留痕,甚至餃皮上的指紋不都是美麗的手澤嗎?我忽然感到萬物的有情。巷口一家餃子館的招牌是正宗川味山東餃子館,也許是一個四川人和一個山東人合開的,我喜歡那招牌,覺得簡直可以畫上清明上河圖,那上面還有電話號碼,前面注着算是有了三個英文字母,至於號碼本身,寫的當然是阿拉伯文,一個小招牌,能涵校車反正是每天都要坐的,而坐車看書也是每天例有的習慣,有一天,車過中山,劈頭栽下一片葉子竟把手裏的宋詩打得有了聲音,多麼令人驚異的斷句法。
原來是通風窗裏掉下來的,也不知是剛剛新落的葉子,還是某棵樹上的葉子在某時候某地方,偶然憩在偶過的車頂上,此刻又偶然掉下來的,我把葉子揉碎,它是早死了,在此刻,它的芳香在我的兩掌復活,我札開微綠的指尖,竟恍惚自覺是一棵初生的樹,並且剛抽出兩片新芽,碧綠而芬芳,温暖而多血,鏤飾着奇異的脈絡和紋,一葉在左,一葉在右,我是莊嚴地合着掌的一截新芽。二年前的夏天,我們到堪薩斯去看朱和他的全家——標準的神仙眷屬,博士的先生,碩士的妻子,數目“恰恰好”的孩子,可靠的年薪,高尚住宅區裏的房子,房子前的草坪,草坪外的綠樹,綠樹外的藍天……
臨行,打算合照一張,我四下列覽,無心地説:“啊,就在你們這棵柳樹下面照好不好?”“我們的柳樹。”朱忽然回過頭來,正色地説:什麼叫我們的柳樹?我們反正是隨時可以走的!我隨時可以讓它不是‘我們的柳樹’。”一年以後,他和全家都回來了,不知堪薩斯城的那棵樹的如今屬於誰——但朱屬於
這塊土地,他的門前不再有柳樹了,他只能把自己栽成這塊土地上的一片綠意。春天,中山北的紅磚道上有人手拿着用粗絨線做的長腿怪鳥的兜賣,幾吹着鳥的瘦脛,飄飄然好像真會走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