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程兆奇

鎖定
程兆奇,1956年生於上海上海交通大學東京審判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主要從事中日戰爭遺留問題研究。著有《南京大屠殺研究》《日本現存南京大屠殺史料研究》等書。曾完成多項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曾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等獎項。正主持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東京審判若干重大問題研究》。 [1] 
中文名
程兆奇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上海
出生日期
1956年12月
職    業
教師
專業方向
東京審判、中日關係史 [2] 
職    務
東京審判研究中心主任
代表作品
《南京大屠殺研究——日本虛構派批判》
任職院校
上海交通大學
教學職稱
教師

程兆奇發表論文

△《東京審判的歷史意義不容抹殺》,《抗日戰爭研究》2022年第4期;
△《中國對日本戰犯審判研究三題》,《民國檔案》2022年第1期; [2] 
△《中國因素對於東京審判的意義》,《戰爭審判研究》第一輯,2022年1月; [2] 
△《昭和天皇戰爭責任再檢討》,《軍事歷史研究》(解放軍政治學院)2015年第6期,轉載《人大複印資料·世界史》2016年第2期; [2] 
△《日本南京大屠殺爭論的回顧與展望》,《軍事歷史》(軍事科學院)2014年第6期; [1]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審記錄〉、檢索工具及人名問題》(程兆奇、趙玉蕙),《近代史研究》2014年第5期; [2] 
△《東京審判再檢討》,《軍事歷史研究》(解放軍政治學院)2014年第4期; [2] 
△《中國東京審判研究的新進展》,《民國檔案》2014年第1期; [2] 
△《小川關治郎證詞的再檢討——東京審判有關南京暴行罪被告方證詞檢證之二》,《江海學刊》2010年第4期,轉載《人大複印資料·世界史》2010年第11期; [2] 
△《南京大屠殺研究的幾個問題》《史林》2010年第4期,又載《過去的經驗與未來的可能走向:中國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論集,社科文獻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版,轉載《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代史》2010年第12期; [2] 
△《談“偽軍”——〈偽軍〉書後》,《史林》2009年第3期; [2] 
△《松井石根戰爭責任的再檢討——東京審判有關南京暴行罪被告方證詞檢證之一》,《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6期,轉載《人大複印資料·世界史》2009年第3期; [2] 
△《從〈東京審判〉到東京審判》,《史林》,2007年第5期,轉載《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代史》2008年第1期; [2] 
△《日本現存南京大屠殺史料概論》,《社會科學》,2006年第9期,轉載《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代史》2006年第12期,日譯由日本東京財團翻譯出版; [2] 
△《早期儒家的和諧觀》、《多元文化視野下的和諧社會》,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杭州師範學院學報》2016年第2期 [2] 
△《傳統中國的意義》,《社會科學》2006年第2期;轉載《人大複印資料·歷史學》2006年第5期; [2] 
△《六十餘年前的特殊“口述歷史”——〈中共諜報團李德生訊問記錄〉書後》,《史林》,2005年第5期; [2] 
△《〈近世中國學術通變論叢〉書後》,《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2期; [2] 
△《八一三日軍死傷鈎稽》、《寶山城攻防史料鈔》、《論史傳經》,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2] 
△《侵華日軍軍風紀研究——以第十軍為中心》,《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3期; [2] 
△《小川關治郎和〈一個軍法務官的日記〉》,《史林》2004年第1期;轉載《人大複印資料·世界歷史》2004年第3期; [2] 
△《批評的界限——對張紫葛傳記質疑的再檢討》,《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又載《BLUE》2004年第1期; [2] 
△《日本〈南京學會年報〉辨析》,《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6期; [2] 
△《南京大屠殺札記》之二(8~14篇),《史林》2003年第1期; [2] 
△《南京大屠殺是東京審判的編造麼?》,《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6期; [2] 
△《日軍屠殺令研究》,《歷史研究》2002年第6期; [2] 
△《再論“百人斬”》,《江蘇社會科學》2002年第6期; [2] 
△《南京大屠殺札記》之一(1~7篇)《史林》2002年第3期; [2] 
△《對〈真相·南京事件——檢證拉貝日記〉的檢證》,《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2期; [2] 
△《以元佑兩例看宋代朋黨及其對世風的戕害》,《學術季刊》2002年第1期;轉載《人大複印資料·宋遼金元史》2002年第3期; [2] 
△《略論宋代的恢復情結》,《史林》2001年第3期; [2] 
△《宋初收權得失略論》,《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 [2] 
△《陳東和靖康學潮》,《史林》2000年第2期。 [2] 

程兆奇發表著作

主要著作:
△《南京大屠殺研究——日本虛構派批判》增訂本,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年; [2] 
△《東京審判:中國的記憶與觀點》(程兆奇、宋志勇、張生、翟新、何勤華,全書253頁中本人論文佔136頁),劍橋大學出版社,2016(Tokyo Trial: Recollections and Perspectives from Chin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6.); [2] 
△《東京審判——為了世界和平》(程兆奇、趙玉蕙、龔志偉、張素萍、徐持,本人撰寫九章中四章),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6; [2] 
△《歧羊齋史論集》,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年; [2] 
△《日本現存南京大屠殺史料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2] 
△《南京大屠殺研究——日本虛構派批判》,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年; [2] 
△《外敵威逼下的文治世界——宋代盛衰的幾個側面》,上海書店2002年3月第1版。 [2] 
主要編纂:
△《戰爭審判研究》(主編,戰爭審判與世界和平研究院院刊),2021年起; [2]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審記錄·全譯本》(程兆奇、向隆萬、葉興國主編,第二輯十五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21年 [2] 
△戰爭審判研究叢書(主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20年起,已出版兩種;
△東京審判研究叢書(主編,國家十二五出版重點圖書),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年-2020年,出版十餘種; [2] 
△《中國對日戰犯審判檔案集成》(馬振犢、程兆奇主編,一百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20年; [2]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審記錄·全譯本》(程兆奇、向隆萬、葉興國主編,第一輯十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年; [2]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審記錄·中國部分》(主編,中文版十二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6年; [2] 
△《國際檢察局訊問記錄索引、附錄》(主編,三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5年; [2]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證據文獻集成索引、附錄》(主編,三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4年; [2]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審記錄索引、附錄》(主編,三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3年; [2] 
△《東京審判研究手冊》(程兆奇、龔志偉、趙玉蕙編著),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年。 [2] 
參與編纂:
△《國際檢察局訊問記錄》(高紅、程兆奇編纂辦公室主任,七十卷),國家圖書館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年; [2]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證據文獻集成》(高紅、程兆奇編纂辦公室主任,五十卷),國家圖書館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4年; [2]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審記錄》(高紅、程兆奇主編,八十卷),國家圖書館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年。 [2] 

程兆奇發表評論

相關評論和文章:
△《〈亞太戰爭審判·全紀實〉序》,《中華讀書報》,2021年9月8日; [2] 
△《〈圖説東京審判〉序》,《中華讀書報》2019年8月7日; [2] 
△《〈東京審判征戰記〉序》,《中華讀書報》2018年9月26日; [2] 
△《〈另一個紐倫堡〉中文版序》,《中華讀書報》,2017年4月5日; [2] 
△《我們為什麼要回望東京審判》,《光明日報》,2016年11月14日; [2]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審記錄·中國部分〉序》,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4年4月; [2] 
△《中裏成章〈帕爾——印度民族主義和東京審判〉中文版序》,法律出版社2014年3月; [2]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審記錄索引、附錄卷〉前言》(程兆奇、石鼎、趙玉蕙),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3年12月; [2]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審記錄〉前言》,國家圖書館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年9月; [2] 
△《〈東京審判:被忘卻的紐倫堡〉中文版序》,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2] 
△《季南的建議和出版〈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審記錄〉的意義》,《光明日報》2012年10月24日; [2] 
△《〈非常與正常——上海文革社會生活史〉序》,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又刊於《炎黃春秋》2011年第6期; [2] 
△《從日本文獻看南京大屠殺》,《南方週末》2009年4月30日; [2] 
△《南京大屠殺=日中對話》,《人權與教育》(東京)2008年11月,總第419期; [2] 
△《中日兩國能超越“歷史”的障礙麼?——中日關係斷想之一》,《BLUE》(大阪)2005年第2期 [2] 
△《〈近世中國學術通變論叢〉書後》,《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2期 [2] 
△《走向珍珠港之路》《歷史月刊》(台北)2001年第12期; [2] 
△《中國大陸的日本觀》,《歷史月刊》2001年第6期; [2] 
△《〈柳如是別傳〉和陳寅恪晚年心境》,《BLUE》2001年1期;△《無懼的解剖日本人的精神世界——讀〈南京大屠殺與日本人的精神構造〉》,《抗日戰爭研究》2000年第4期;日譯載日本社會評論社《人權與教育》總第335期。 [2] 

程兆奇主要獲獎

△《東京審判——為了世界和平》(程兆奇、趙玉蕙、龔志偉、張素萍、徐持),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2019年; [2] 
△《東京審判文獻數據庫》,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2018年; [2] 
△《南京大屠殺研究——日本虛構派批判》增訂本,上海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18年;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審記錄》(全譯本·第一輯10卷)(主編),上海市政協文史委員會、上海市出版協會“上海改革開放40年40種優秀文史圖書”,2018年; [2] 
△《東京審判——為了世界和平》(程兆奇、趙玉蕙、龔志偉、張素萍、徐持),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2017年度中國30本好書”; [2]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審記錄·中國部分》(主編),第六屆年中華優秀出版物提名,中國出版協會,2017; [2]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獎,2017年; [2]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審記錄·索引、附錄》(主編),第五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中國出版協會,2015年; [2]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審記錄·索引、附錄》(主編),第十三屆上海圖書獎特等獎,上海新聞出版局,2014年; [2] 
△《松井石根戰爭責任的再檢討——東京審判有關南京暴行罪被告方證詞檢證之一》,上海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10年; [2] 
△《侵華日軍軍風紀研究——以第十軍為中心》,上海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6年; [2] 
《南京大屠殺研究》,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4年。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