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秸稈扎刻技藝

鎖定
永清扎刻是用高粱秸杆扎刻而成的傳統手工藝品,從傳統的蟈蟈籠、秸稈花燈,到扎刻各類仿古建築模型,作品都需要精工細做,它屬於中國典型的民間手工技藝。
中文名
秸稈扎刻技藝
創立者
高善福
創立時間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
説    明
傳統手工藝品

目錄

秸稈扎刻技藝起源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南大王莊有老漢高善福,用高粱秸稈紮成蟈蟈籠子。徐豔豐偶然發現,從中激發了靈感,他首先把一個籠窩發展成八個籠窩,又另闢蹊徑,把扎蟈蟈籠子變成扎刻花燈、扎刻古建圖型。七十年代,徐豔豐扎刻藝術日臻完美,得到了國家和有關部門的肯定,其作品出世,國人讚許,外國友人青睞。

秸稈扎刻技藝特色

永清扎刻主要有以下基本特徵:1、仿古建築的結構特徵;2、平衡、穩定的物理性特徵;3、榫、槽、角度的幾何特徵;4、中國古建築的觀賞性特徵;5、“六節穩固”的創作性特徵。永清扎刻手工技藝精美絕倫,不僅藝術觀賞價值高,科學研究價值、實用價值也很高,涉及幾何學、物理學、力學、建築學等。高超的技藝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藝術創造力。
扎刻代表人物徐豔豐,是本地秸稈扎刻的宗師。四十年來,他扎刻大小作品七十餘件,件件精品,每一件作品都離不開幾何學、物理力學及建築學等基礎理論,其中《天安門》更是以國禮贈與日本長野縣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