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秸稈扎刻

鎖定
秸稈扎刻是河北省的特色傳統手工技藝。永清扎刻主要有以下基本特徵:1仿古建築的結構特徵;平衡、穩定的物理性特徵;榫、槽、角度的幾何特徵;傳統古建築的觀賞性特徵;六節穩固的創作性特徵。永清扎刻手工技藝精美絕倫,不僅藝術觀賞價值高,科學研究價值、實用價值也很高,涉及幾何學、物理學、力學、建築學等。
2019年11月,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組織開展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檢查和調整工作,秸稈扎刻保護單位為永清縣文化館。 [1] 
中文名
秸稈扎刻
所屬地區
河北 ·廊坊 · 永清縣
遺產編號
1—8—7
遺產類別
傳統手工技藝
保護單位
永清縣文化館

秸稈扎刻詳細介紹

永清扎刻就是用高粱秸杆扎刻而成的各類工藝品,從傳統的蟈蟈籠、秸稈花燈,到扎刻各類仿古建築模型,作品都需要精工細作,它屬於典型的特色傳統手工技藝。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南大王莊有老漢高善福,用高粱秸稈紮成蟈蟈籠子。徐豔豐偶然發現,從中激發了靈感,他首先把一個籠窩發展成八個籠窩,又另闢蹊徑,把扎蟈蟈籠子變成扎刻花燈、扎刻古建圖型。七十年代,徐豔豐扎刻藝術日臻完美,得到了國家和有關部門的肯定,其作品出世,國人讚許,外國友人青睞。
扎刻代表人物徐豔豐,系本地秸稈扎刻的宗師。四十年來,他扎刻大小作品七十餘件,件件精品,每一件作品都離不開幾何學、物理力學及建築學等基礎理論,其中《天安門》更是以國禮贈與日本長野縣收藏。

秸稈扎刻傳承意義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永清縣文化館獲得“秸稈扎刻”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