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秦鴻國

鎖定
秦鴻國,從20多歲起就在阿拉伯世界工作,先後在中國駐蘇丹埃及也門利比亞等國的大使館工作多年,其中僅在伊拉克就曾工作過七年之久,在伊拉克外交界和政府部門中有不少人是他十分熟悉的。他曾親眼目睹埃及總統薩達特遇刺經過,後來又親身經歷海灣戰爭。在海灣戰爭時期,擔任中國駐科威特使館臨時代辦和代理黨委書記。 [1] 
中文名
秦鴻國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性    別

秦鴻國人物經歷

1963年北大研究生班畢業後進外交部工作,同年12月赴我國駐蘇丹大使館工作;曾任中國駐伊拉克使館隨員、中國駐科威特使館政務參贊、中國駐亞丁總領事、中國駐利比亞大使;在中東工作25年,經歷過海灣戰爭、也門內戰等重大事件。 [3] 

秦鴻國人物事蹟

中國的勞務人員雖然沒有向中國大使館聚集或擅自向邊境地區逃亡的情況,但是中國外交官肩上的擔子並不比其他國家的外交人員輕多少。
自從伊軍佔領科威特以來,已經發生多起伊軍士兵劫持中國勞務人員,持槍搶劫中資公司車輛,以及闖入駐地掠奪財物的情況。此外還有不少工地因缺少糧食、水、蔬菜等生活物資,人們的生存面臨巨大的威脅,已有人員病倒。
中國政府已經指示中國駐科威特大使館,要竭盡全力,不惜任何代價組織好包括港澳同胞、台灣同胞在內的所有中國公民的安全撤離。而要完成這一艱鉅的任務,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其中首先要做的是爭取伊拉克方面的協助。
對於中國駐科威特大使館全體外交官來説,祖國的囑託,同胞的安危,讓他們深深地感到肩上責任的重大。
8月13日上午,秦鴻國代辦緊急約見伊拉克駐科威特大使館臨時代辦阿尼,交涉在科威特的中國公民的撤離問題。
按照約定的時間,秦鴻國代辦乘車來到伊拉克駐科威特大使館。
秦鴻國代辦同阿拉伯世界有着不解之緣。他從20多歲起就在阿拉伯世界工作,先後在中國駐蘇丹、埃及、也門、利比亞等國的大使館工作多年,其中僅在伊拉克就曾工作過七年之久,在伊拉克外交界和政府部門中有不少人是他十分熟悉的。
多年在阿拉伯世界的外交經歷,使秦鴻國對中東地區事務,包括對薩達姆政權都有很深刻的瞭解。他非常清楚伊拉克人的思維和辦事方式。他知道,儘管伊拉克人一向對中國還是比較友好的,但在當前這個非常時期,同伊方的交涉不會如往日那樣順利,既要堅持原則據理力爭,又要講究策略,適當靈活,在爭取關鍵性的利益的同時,也要做出必要的妥協。
對於外交官來説,這將會是個非常艱鉅且具有挑戰性的任務,需要豐富的外交經驗和精巧的談判技能。
伊拉克駐科威特大使館是一幢方方正正的米黃色建築。自從伊拉克佔領科威特之後,這裏便成了伊拉克佔領軍的司令部,而曾經擔任伊拉克駐科威特大使七年之久的伊拉克副外長阿卜杜勒·賈巴爾則成了佔領軍的最高長官。
對於秦鴻國代辦來説,伊拉克大使館這座建築並不陌生,兩年來,他曾多次出入這裏,就在不久前的7月17日,他還在這裏出席了伊拉克大使館舉行的伊拉克國慶招待會。
時隔半月,建築物上為慶祝國慶而安裝的五色彩燈依然可見,頌揚薩達姆的標語還是那樣醒目。所不同的是,使館四周停滿了坦克和軍車,樓頂的平台上架起了重機槍,從大門口到樓裏各個通道,都有荷槍實彈的士兵把守,不時有被俘的科威特人被倒剪雙手、蒙着眼睛,在士兵的押解下進進出出。作為外交代表機構的大使館的影子已不復存在,儼然變成一座陰森可怖的兵營。
走進這座建築時,秦鴻國代辦的心情十分複雜,目睹四周的一切,真有點時過境遷的感覺,而當時招待會的情景還歷歷在目,其中一些不同尋常的情況耐人尋味。
招待會是在使館一層宴會大廳舉行的,在大廳正面的牆上,懸掛着一幅手繪阿拉伯世界地圖,地圖以伊拉克為中心,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位置上,標有薩達姆身着軍裝的半身畫像,一道道光芒四射的線條從薩達姆的身上放射而去,直指各阿拉伯國家的首都。整幅掛圖充滿一種咄咄逼人的霸氣。
按照外交慣例,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國慶招待會一般都是由大使出面舉行。然而,當天主持招待會的卻是伊拉克大使館臨時代辦,伊拉克大使則在巴格達“休假”。這對於兩個近在咫尺的國家而言,顯然是不同尋常的。
憑着職業的敏感,秦鴻國代辦感到這裏面很有文章。再聯想到一個時期以來科伊日漸緊張的關係,伊拉克媒體對科威特的指責和科威特向國際社會發出的制止伊拉克軍事冒險的呼籲,秦鴻國代辦判斷兩國關係必將出現新的變故。
形勢的發展果然印證了秦鴻國代辦當時的判斷。
此時,秦鴻國代辦來到伊拉克臨時代辦的會客室。
伊拉克臨時代辦阿尼一身戎裝,上來同秦鴻國代辦握手寒暄,顯得很友好。
雙方坐定之後,秦鴻國代辦提出中國公民撤離的問題。
當時我們有兩個設想,一是爭取伊方能同意中方派專機在科威特機場降落,分幾批接回中方在科人員,這樣整個過程會簡單、快捷、安全許多。根據當時的形勢,估計讓伊方答應這個要求有相當的難度。如果此方法不行,那麼就爭取對方同意我們用汽車,沿陸路撤往伊拉克境內,從巴格達搭乘中國民航專機返中國。
阿尼聽完秦鴻國代辦的話,表示在向上級請示之後他會對這些問題給予答覆。
從伊拉克大使館出來,回首望着這座已然成為兵營的建築,秦鴻國代辦的心情有些沉重。雖然他很不喜歡這裏的氣氛,但他知道今天不會是最後一次進入這幢建築。伊拉克方面只有副外長、佔領軍司令賈巴爾擁有決定權,阿尼不過是個傳話筒而已。後面還會有很多事情要同伊方交涉,而每一次交涉也許會更加的艱難。
事實也確實如此,在以後的日子裏,秦鴻國代辦又多次進出伊軍司令部,對此,他曾回憶道:
在戰爭環境下堅持工作的24天中,為了尋找失蹤的勞務人員、交涉撤離通道、領取每批撤離人員的特許通行證,我曾經先後去伊軍司令部10餘次,而不少次是在宵禁的夜晚,甚至是電話未能預約的情況下,冒着風險前往。
從約旦山頭眺望約旦與鄰國的邊界,但見山野青青、公路縱橫。
當天下午,阿尼打電話過來,對上午秦鴻國代辦提出的問題給予答覆。阿尼表示,伊拉克正處於戰爭狀態,所以機場、港口都不能開放,目前伊拉克當局只開放由科威特經巴格達,到約旦首都安曼的陸路通道供外國僑民撤離,中國公民如果撤離,也只能走這條道路。阿尼強調這條道路是暢通的,他還特別提到,目前已有包括900名蘇聯人員在內的外國僑民從這條通道撤到了安曼。
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難民的湧入都將是場災難。伊拉克也不例外,它顯然不想讓這些外國僑民滯留在伊拉克,而只是給他們一個通行權。
從科威特到巴格達,再到約旦的安曼,這條道路長達1600公里,其中由科威特城到巴格達900 多公里,沿途基本上是沙漠公路,氣温高達50攝氏度,平日裏如果乘汽車,即使順利行駛的話也要40多個小時才能到達。目前正處於戰亂時期,不僅沿途供給沒有保障,而且不斷有散兵遊勇攔路搶劫和騷擾,甚至已經發生伊軍開槍射殺過往人員的事情。沿此路撤離,安全上的問題實在令人堪憂。
儘管秦鴻國代辦一再爭取,但阿尼還是表示,在這一點上,伊方態度非常堅決,沒有商量的餘地。同時他也保證説,伊方會為中國公民的撤離提供安全方面的保障,包括派出武裝人員護送。
8月14日,剛剛返回科威特城的伊拉克駐科威特大使尤素夫就中國公民在科的安全及撤離問題約見秦鴻國代辦。
尤素夫再次表示,從科威特經伊拉克到約旦的公路是暢通的,沿途的安全和供給沒有問題,包括加油站,都在正常工作。至於中國朋友擔心的安全問題,在中國車隊撤離的時候,如果中方需要伊拉克軍警護送的話,伊拉克方面願意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他希望中方在確定了撤離的時間後能儘快通知伊拉克方面。
聽了尤素夫的話,秦鴻國代辦心裏清楚,這裏面有不少的水分,根據我們已經掌握的情況,科伊公路並不像尤素夫所説的那樣太平,伊約公路上同樣也是安全事件頻發。至於對方在安全上所做出的承諾,恐怕也只能在撤離過程中去檢驗了。
數千人大撤離,需要周密的計劃和嚴密的組織。秦鴻國代辦及其他外交官廢寢忘食,研究形勢,制定方案。
當時制定的總的基本原則是,首先撤退勞務人員、港澳台同胞,確保他們安全離開科威特,然後大使館部分人員撤離,秦鴻國代辦及部分外交官留守到最後時刻。
初步設想的撤離方案是:根據情況,由中國駐科威特大使館組織100輛大型車輛,經伊拉克前往約旦首都安曼,沿途由中國駐伊拉克大使館在巴格達市郊接應。抵達伊、約邊境時,由中國駐約旦大使館在關卡迎接,並安排食宿及搭乘中國民航航班或專機回國等事宜。力爭在8月24日前將全部中國公民撤離完畢。
外交部很快同意了駐科威特使館的撤離方案,並指示:
使館要對撤離行動做出細緻周到的安排,精心組織,既要行動迅速,又要沉着冷靜,防止出現混亂。人員撤離時要編好大隊、小隊、班、組,指定各級負責人,要求大家聽從指揮,嚴格組織紀律,提倡途中團結互助,遇到情況聽從指揮,冷靜處置,嚴防出現混亂,要充分體現中國人有組織、有紀律、有道德的氣度。沿途要帶好常用藥品,防止人員生病。對港澳同胞、台灣同胞要優先安排,提供便利。對婦女和患病人員要給予特別照顧。
國內民航方面也做好了準備,因為撤離人員眾多,預計至少要派出20多架次飛機,分兩個航段進行。第一段先把撤離人員從約旦首都安曼接運到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沙迦,第二段再從沙迦運往北京。
祖國的關懷可以説是無微不至。
安全撤離的第一個條件是要有足夠的車輛。
伊拉克向科威特發起進攻後,大批科威特人向沙特逃亡,據説科威特城57萬人當中,有30萬人逃往沙特,他們帶走不少車輛。另有很多大型車輛在伊軍的炮火中變成了一堆廢鐵。
當伊軍佔領科威特後,伊拉克當局聲稱:“阿拉伯國家貧富懸殊,現在應該平分財富。”伊方開始近乎瘋狂地掠奪財物。當時伊拉克採取的是“對口”掠奪,比如伊拉克的金融部門專門負責接收科威特的銀行,石油部門專門搶佔科威特的油田,交通部門專門掠奪科威特的交通工具等。
在科威特的港口地區,沿海建有很多大型倉庫,裏面存放着由世界各地運來的物資,當時恰巧有2000輛美國雪佛萊豪華轎車剛剛運抵科威特港口,正好被伊軍截獲,結果直接運往伊拉克。同時,包括停放在各個車行裏的世界頂級豪華轎車等各式車輛也都被掠奪一空。
因軍需的需要,大批卡車、大型巴士等也多被伊軍強行徵用,不少私人汽車也被他們以各種名目,通過各種手段奪去。
大批人員為逃亡需要,四處搜尋車輛,包括工程車輛在內的所有可以使用的車輛,此時都成了寶貝。換句話説,這個時候誰有車誰就能逃命,車輛就是生命。
為了防止大批外國僑民將汽車開往境外,伊拉克佔領軍司令部發布了一條禁令,禁止科威特籍人所擁有的汽車離開科威特,並且強調,除各國使團擁有的外交車輛外,所有其他的車輛必須要由車主本人駕駛,如有違抗,一旦查獲,車輛沒收,人員嚴懲。
伊拉克是個內陸國家,沒有出海口,它進口物資的相當一部分是先海運到科威特的港口,再通過陸路運往伊拉克境內。承擔運輸任務的是科威特一家科伊合資的大陸運輸公司。公司的總經理是科威特人,副總經理是伊拉克人。這家公司有100多輛大型車輛,平時一直是僱用中國中土公司的司機駕駛,經常性地往返於科威特和伊拉克之間。伊軍入侵後,科方人員全部逃離,留下司機和車輛。所以大使館決定利用這100輛車為中方人員撤離所用。沒想到的是,伊拉克一方的副總經理通知我們,公司的全部車輛要劃歸軍用,運輸伊軍軍需物資。
8月16日伊軍派兵強行把車全部開走了。
車輛本來就不是我們的財產,所以大使館也不便進行交涉,只好另想辦法解決車輛問題。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