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秦安縣第一中學

鎖定
秦安一中建校於1929年,學校為甘肅省示範性普通高中、甘肅省德育示範學校、甘肅省普通高中特色實驗學校 [1] 
校園佔地面積220餘畝,現有教職工277人,其中正高級教師2人,高級職稱教師78人,中級職稱教師101人;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特級教師1人,隴原名師1人;省級學科帶頭人1人,省級骨幹教師7人;市級學科帶頭人5人,市級骨幹教師23人;縣級學科帶頭人3人,縣級骨幹教師17人。學校現有教學班60個,學生3000餘人 [1] 
中文名
秦安縣第一中學
外文名
Qin'an no. 1 middle school
簡    稱
秦安一中
創辦時間
1929年
辦學性質
公立中學
學校類別
普通高中
學校特色
天水市示範性普通高中(2008年11月7日) [2] 
甘肅省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甘肅省德育示範學校
現任領導
校長:劉貴珍
黨委書記:徐孝忠
校    訓
仰高思齊 厚學致遠
校    歌
為了明天的輝煌 [3] 
地    址
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興國鎮邢泉村
主要獎項
甘肅省園丁獎先進集體
甘肅省文明校園 [4] 
知名校友
葉正芳
孫小舟

秦安縣第一中學辦學歷史

民國18年(1929)2月,“秦安縣立初級中學校”成立,成際䪫任校長。
民國19年(1930),開設“黨義”課,實施黨化道德教育。學校籌措學田、學款,增補校舍。
民國26年(1937)9月,秦安縣政府簽發訓令:劃撥隍廟西側一帶官地,擴充學校體育場。
民國27年(1938)3月,國立天水五中初中部遷至秦安,招收流亡學生。
民國29年(1940)8月,學校開始招收女學生。
民國35年(1946),學校更名為“秦安縣立中學”。
民國36年(1947),10月,省政府批文同意,增設高中部。批准秦安縣立中學為“三,三”學制完全中學。
1951年1月27日,甘肅省文教廳改校名為“秦安縣中學”。
1952年8月,高中停止招生。
1953年2月12日,改名為“甘肅省秦安中學”,由省廳垂直管理。執行校長負責制。同年8月,秦安工校初二級40人,合併秦安中學編班上課。
1956年8月,恢復高中招生。同年9月,學校搬遷縣城南郊邢泉村新校。
1958年9月,天水專署通知,學校更名為“甘肅省秦安縣第一中學”。
1969年10月,學工學農,學校更名為“甘肅省秦安縣五·七紅專學校”,實行軍事化管理。
1970年2月,通照甘肅省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實行“二,二”學制。
1972年10月,甘肅省秦安縣五·七紅專學校更名為“秦安縣第一中學”,名稱沿用至今。
1982年8月,恢復“三·三學制”,高一招生增至6個班。
1984年7月,學校第一棟教學樓動工修建。
1988年11月20日,實驗樓動工修建。
1993年4月,學校獲“天水市教育質量優勝獎”。
1996年9月,學校被評為“天水市高考優秀考點”。
1997年4月,縣進修學校舊址劃撥秦安一中使用。
1998年9月,學校獲天水市“高中教學質量進步獎”。
1999年9月,新辦公樓建成使用。
2001年11月22日,科技館奠基動工。
2004年3月5日,2號教學樓奠基,8月竣工。
2005年1月,改擴建工程正式立項,4月舉行奠基儀式。同年8月,剝離初中部,成為獨立高中。
2006年12月,學校獲天水市“高中教育質量”一等獎。
2007年9月,學校獲市級“文明單位”稱號。11月7日,成為天水市“示範性普通高中”。12月,學校獲甘肅省“綠色學校”稱號。
2008年4月,校園網站正式開通。 [2] 

秦安縣第一中學辦學條件

秦安縣第一中學硬件設施

校園一角 校園一角
學校佔地面積220餘畝,建築面積55000餘平方米。主教學樓為8幢連體結構建築羣,有標準化教室96間,有教師備課組辦公室29間、班主任辦公室36間。教學樓功能齊全,安裝了一體機等多媒體設備以及電子監控系統和校園廣播系統;有符合國家一類標準的理、化、生實驗室16個,多功能廳3個,通用技術實踐室3個,錄播室、音樂室、舞蹈室、書法室、美術室、心理輔導室、微格教室等各1個,圖書室及師生閲覽室5個,藏書量14.0萬冊,生均圖書達43.3冊。學校有15000餘平方米的師生公寓樓,可容納百餘名單身教師和2000餘名學生入住。學校體育器材配備達到國家類標準,塑膠標準化體育場、排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場設施齊全 [1] 
一中新教學樓外景 一中新教學樓外景

秦安縣第一中學辦學規模

學校有教學班60個,學生3000餘人 [1] 

秦安縣第一中學師資力量

秦安一中
秦安一中(8張)
據2020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教職工277人,其中正高級教師2人,高級職稱教師78人,中級職稱教師101人;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特級教師1人,隴原名師1人;省級學科帶頭人1人,省級骨幹教師7人;市級學科帶頭人5人,市級骨幹教師23人;縣級學科帶頭人3人,縣級骨幹教師17人。 [1] 

秦安縣第一中學辦學成果

秦安縣第一中學高考成績

校園一角 校園一角
1999年、2000年、2001年連續邁出了三大步:教學質量直線上升,高考上線人數大幅度增長。
1999年高考上線人數281人,大專以上錄取386人;
2000年上線334人,大專以上錄取430人,較上年增長12%;
秦安縣第一中學 秦安縣第一中學
2001年上線516人,大專以上錄取720人,較上年增長68%。
2004年以來,學校高考升學率一直名列天水市第二名。
2008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線880人。
2009高考二本以上上線1060人。
2016年高考,全校文理科二本以上上線1459人,應屆生950人,上線率81.3%,往屆生509人;其中理工類1200人(應屆842人,往屆358人),文史類259人(應屆108人,往屆151人);一本688人(應屆571人,往屆117人),應屆生一本上線率49%。
2018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線共計1402人,二本以上上線率為76.7%,佔全縣總上線人數的73.5% [1] 
2019年高考中,應屆生二本以上上線990人(理工類815人,文史類172人,藝術類3人),上線率98.5%,其中一本上線642人,上線率65%,全校二本以上上線2194人 [1] 

秦安縣第一中學學校榮譽

學校受到省、市、縣上級部門的表彰獎勵。曾多次被評為市、縣兩級“文明學校”、“先進基層黨組織”和“教育質量優勝學校”。省教委、省體委兩次命名為“甘肅省田徑傳統項目學校”。1996年被評為“甘肅省高等學校招生考試省級優秀考點”。1999年又榮獲天水市教委“教學質量進步獎”。2000年被評為“天水市學校體育先進單位”。2011年高考二本上線率為56.67,首次突破50。在近三年的學科競賽中,有34人次分別獲得國家級二、三等獎及優勝獎,有188人次分別獲得省、市級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
2005—2007年學校先後被評為省、市、縣級“綠色學校”;2004—2007年連續四年高考名列天水市第二名,並榮獲天水市委、市政府“高中教育質量”優勝獎;2004—2006年分別獲得市、縣級“文明單位”;2007年被評為甘肅省教育裝備管理、實驗教學工作先進集體,天水市職業道德建設“十佳單位”;2005—2007年連續三年被評為市、縣先進基層黨組織;2008年躋身“天水市示範性高中”行列;2009年1月榮獲天水市委、市政府“平安單位”榮譽稱號。

秦安縣第一中學文化傳統

秦安縣第一中學學校標識

校訓
仰高思齊 厚學致遠
“仰高”取自《詩經·小雅·車舝(音xiá 即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意謂仰視巍峨高山,比喻追求道德的崇高;“思齊”取自《論語·里仁》:“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意謂向品德高尚的人看齊。“仰高思齊”作為校訓,勸勉師生不斷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是學校對師生思想道德修煉的目標要求。
“厚學致遠”化用了《莊子·逍遙遊》“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與諸葛亮《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兩句的意藴,作為校訓,強調不斷豐富學養以實現遠大的人生理想,是學校對師生學業修養的目標要求。 [3] 
校歌
作詞:薛方晴 作曲:李飛樂
東方欲曉,晨星閃亮,早醒的校園托起了太陽。
朗朗書聲燃起了希望的聖火,羲裏媧鄉兒女航行在知識的海洋。
讓理想的風帆高高揚起,讓前進的號角激越盪漾。
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團結愛校,勤奮向上。
我們力浚文明智慧之河,讓他在這古老神奇的土地上泱泱流淌。
鍾靈毓秀,碩果飄香,七彩的課堂交響的樂章。
葫蘆河水滋潤渴望的心靈,大地灣的文明鏈接這明天的輝煌。
讓理想的風帆高高揚起,讓前進的號角激越盪漾。
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團結愛校,勤奮向上。
我們力浚文明智慧之河,讓他在這古老神奇的土地上泱泱流淌。
泱泱流淌,流淌,流淌。 [5] 

秦安縣第一中學社團活動

校園活動
一中孩子春遊 一中孩子春遊
秦安縣第一中學的校園活動有野營拉練,每年的五月份的校園藝術節、九月份的校園體育節以及田徑運動會等。 [6] 

秦安縣第一中學校園環境

2016年以來,學校先後完成了西誦讀大道工程、學生洗浴中心、食堂“明廚亮灶”改造工程以及符合國家C級標準配備的心理諮詢室建設。學校在改善基礎設施的同時,大力實施校園綠化、亮化、美化工程,校園綠化率達到51%,育人環境更加優美。秦安縣體育中心體育館項目落户我校,該項目的建成將進一步改善學校的辦學環境,提升學校的品位。 [1] 

秦安縣第一中學地理位置

秦安縣第一中學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校長
劉貴珍
黨委書記
徐孝忠
副校長
王二虎、李江、楊喜強、張小梅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