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科雷希多島

鎖定
科雷希多島(Corregidor Island ),地理位置:N14° 23 11.16 120° 35 16.95 E 菲律賓馬尼拉灣入口處的小島,戰略地位重要。是紀念美、菲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少數部隊抗擊人數眾多的日本軍隊的紀念地。該島面積5平方公里(2平方哩),一直被用作天然要塞。島上有太平洋戰爭紀念碑,和平戰爭紀念博物館,天主教堂,軍用機場,軍用碼頭和美軍修建的馬林塔隧道(Malinta Tunnel)等等遺留的軍用設施。
中文名
科雷希多島
外文名
Corregidor
地理位置
菲律賓馬尼拉灣入口處
面    積
5 km²

科雷希多島簡介

遊客碼頭 遊客碼頭
科雷希多島(Corregidor)位於菲律賓馬尼拉灣入口處、巴丹半島以南的海面上,行政上屬於甲米地管轄。由於地理位置特殊,科雷希多島是防衞首都馬尼拉的重要海軍基地,這個在地圖上看似一隻小蝌蚪的小島扼守着馬尼拉海灣的入口,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科雷希多島歷史沿革

陳列館內景 陳列館內景
科雷希多島是位於菲律賓首都馬尼拉以西的一個小島。18世紀,西班牙的帆船在大炮的轟鳴中趕走了荷蘭“海盜”,從此,西班牙開始了在菲律賓的殖民統治。科雷希多這個名字來自西班牙文,意為“地方法官”。在西班牙統治時期,它是一個信號站,人們在島上燃起篝火為返回馬尼拉城的帆船導航。後來。西班牙人又在島上修建了燈塔。二戰中燈塔被毀,戰後得以重建。站在燈塔上可以島瞰馬尼拉灣和南中國海。 19世紀末,美國的一個海軍中隊在此摧毀了西班牙的艦隊,從而結束了西班牙對菲律賓的長期統治。因科雷希多島重要的地理位置,美軍從1902年起加強了該島的防務,並將其作為軍事基地和“馬尼拉與蘇比克灣港口防禦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美軍在島上修建的眾多炮兵陣地和軍營、學校、郵局、電影院、醫院等,二戰中均被摧毀。這些建築的殘垣斷壁靜靜地掩映在綠樹叢中,扭曲的鋼筋和累累的彈痕無聲地向人們講述着歷史。
從1922年至1932年,島上守軍在馬林達山下修建了隧道。隧道由主隧道和24條分支隧道構成,最初作為醫院、油庫和軍火庫,後改做防空工事,作為菲律賓和美國守軍的指揮部以及菲律賓總統奎松的辦公室。1941年至1942年間,菲律賓和美國的軍隊在這個彈丸小島上對日軍進行了抵抗,從而延滯了日軍的前進速度。1941年底至1942年5月,島上的大炮支持了巴凡半島上的菲律賓和美國守軍。後來,日軍無休止的炮擊和轟炸摧毀了該島的防禦系統,守軍在1942年5月6日投降,美軍也被迫撤出菲律賓。麥克阿瑟將軍在撤退後發誓説:“我還要回去!”戰後,人們在當時美軍撤退的羅沙碼頭為將軍修建了一尊塑像,並將刻着這句話的金屬牌釘在塑像旁的水泥墩上,以表示對他本人和那場戰爭的紀念。
日軍佔領科雷希多島後,將它作為重要軍事基地,並修復了被炸燬的工事。然而1945年初,美軍轟炸該島,摧毀了日軍的工事,並用空降部隊奪回了科雷希多島。3月2日,麥克阿瑟將軍返回該島。
為了紀念這場戰爭,美國政府出資123萬美元於1968年在島上修建了紀念館、紀念碑和公墓。80年代,日本政府也在島上修建了日本和平公園。科雷希多島已成為旅遊景點。島上的部分工事被修復,以向遊人展示該島的歷史。

科雷希多島重要事件

1942年科雷希多島戰役
南岸碼頭遇襲 南岸碼頭遇襲
當時科雷希多島是美軍的海岸炮兵駐紮地,島上駐紮著舊海岸炮兵團-第91團及美軍高射炮單位-第59及第60團,後者版部署在科雷希多島的高地上,擊落了很多日本空軍的戰鬥機及轟炸機,用以防範從海上來的任何進攻的固定舊炮台及巨大的榴彈炮,很容易被日軍轟炸機尋找到及摧毀,美軍士兵及菲律賓童子軍防守這個小型的堡壘。
1942年年初,日本空軍已命令在轟炸機上裝上氧氣以使轟炸機飛得更高,以避過島上的高射炮射擊,之後更猛烈的轟炸來臨。
1941年12月,菲律賓總統曼努埃爾·奎松、麥克阿瑟將軍、其他高級海軍軍官、民選議員及家族逃過對馬尼拉的空襲及搬入在科雷希多島上的馬林塔隧道,他們到達時馬林塔兩邊是作為高級指揮部、醫院及食物和軍火的儲存地,1942年3月,數艘美國海軍潛艇到達科雷希多島北部,海軍帶來信件、命令及武器,又接走美國及菲律賓高級軍官、黃金、銀及其他重要紀錄文件,一些人不能由潛艇的接走的則最後被日軍俘虜及關進在馬尼拉及其它地方的集中營。
科雷希多島共有守軍11,000人,包括以上説過的部隊、美國海軍第4團及其它被作為步兵的美國海軍人員,當日軍攻佔巴丹半島時,一些美軍逃到科雷希多島,日軍在1942年5月1日開始對科雷希多島展開猛烈炮轟,1942年5月5日晚至5月6日,日軍第61步兵團的兩個營在島上東北登陸,雖然面對猛烈抵抗,日軍仍在坦克及炮火支援下,建立了灘頭陣地,守軍很快被趕到馬林塔山的山腳下。
1942年5月6日傍晚,温賴特向本間提出投降條件,本間堅持投降必需包括所有在菲律賓的盟軍,由於相信在島上的士兵面對生命的威脅,温賴特接受,1942年5月8日,他發出信息,命令夏普的米沙鄢羣島–棉蘭老島部隊投降,夏普遵從,但個別士兵則作為游擊隊繼續戰鬥。
美軍及菲律賓軍在巴丹及科雷希多島的預定防線上的抵抗堅持了6個月之久,而同時英國在其殖民地馬來亞及新加坡則已經崩潰,在巴丹及科雷希多島的守軍堅強抵抗給予美國一些時間用魚雷艇把麥克阿瑟救走及送往澳大利亞,每年4月9日,美軍及菲律賓軍士兵均會慶祝英勇日或勇士節,以紀念這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