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秋宿湘江遇雨

鎖定
《秋宿湘江遇雨》是五代詩人譚用之創作的七言律詩。這首詩描繪了秋天湘江夜雨的景色,表現了作者的羈旅鄉愁,但不頹唐。全詩寓情於景,借景以抒情,二者融合無間。同時語言凝鍊,對仗工整。 [1] 
作品名稱
《秋宿湘江遇雨》 [2] 
作    者
譚用之 [6] 
創作年代
五代 [3] 
作品出處
全唐詩 [4] 
文學體裁
七言律詩 [5] 

秋宿湘江遇雨作品原文

秋宿湘江1遇雨
湘上陰雲鎖2夢魂3,江邊深夜舞劉琨4
秋風萬里芙蓉國5,暮雨千家薜荔6村。
鄉思不堪悲橘柚7,旅遊8誰肯重王孫9
漁人相見不相問,長笛一聲歸島門10 [7] 

秋宿湘江遇雨註釋譯文

秋宿湘江遇雨詞句註釋

1、湘江:即湘水,發源於廣西興安縣海陽山,北流至湖南,注入洞庭湖,是湖南省最大的河流。
2、鎖:束縛,封住。
3、夢魂:夢鄉之魂,指思鄉之情。
4、劉琨:晉朝人,少懷壯志,與祖逖相互激勵,常聞雞鳴而起來舞劍,準備為國家作一番事業。後來常用這個故事以表示胸懷壯志。
5、芙蓉國:湖南省內因廣種荷花,故有芙蓉國之稱。
6、薜荔:又名木蓮,一種常綠蔓生植物,多生於田野間。古人把它看香草。屈原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
7、橘、柚:這兩種水果都盛產於南方,在秋冬成熟。橘一向被稱為“嘉樹”。
8、旅遊:離家旅行在外。
9、王孫:本意是貴族子弟,有時也指隱士,這裏是作者自指。《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10、島門:島上。 [8-12] 

秋宿湘江遇雨白話譯文

湘江上陰雲籠罩,使人心情鬱悶。深夜裏徘徊江岸,想起劉琨的遠大抱負。
秋風吹動,萬里芙蓉花搖曳生姿。暮雨洗塵,千村的薜荔枝蒼翠可愛。
鄉思難耐,看見橘柚更令人悲嘆。羈旅他鄉,如被棄的山野之人無人看重。
就是打魚人和我相見,也不與我説一句話。自管吹着長笛回島去了。 [13] 

秋宿湘江遇雨創作背景

這首七律,寫於詩人旅遊他鄉,遇雨受阻,夜泊湘江之中。全詩通過對秋風暮雨景象淒涼的寫照,抒發了詩人遊子思鄉和懷才不遇的感嘆。 [14] 

秋宿湘江遇雨作品鑑賞

秋宿湘江遇雨文本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寫湘江秋雨的蒼茫、寂寥景色,抒發詩人的懷才不遇之感,語意極為沉痛、悲涼。
詩歌一開篇便起得雄渾壯闊。“湘上陰雲鎖夢魂”,這一句不但形象地描繪出暴雨將至之時的那種風急浪高、陰雲密佈的景色,而且點明題意,交代因雨受阻、夜宿湘江的緣由。一個“鎖”字,流露出詩人被迫困於此地的無奈和悵惘。不過,由於整句取景壯闊,無奈悵惘之中並無衰颯之氣,反倒更加激發了詩人的豪情壯志,所以接下來的“江邊深夜舞劉琨”一句,詩人即用劉琨聞雞起舞的故事,表明自己奮發振作、立志救時的抱負和決心。
頷聯則轉為描寫湘江的秋雨景色。“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這兩句既對仗工整,又寫景壯麗。秋風暮雨之中,詩人眺望遠方,只見湘江兩岸,滿目所見,盡是花枝繁密的芙蓉和隨風搖曳的薜荔,煞是美麗。描寫“芙蓉”的詩句最早見於中唐柳宗元芙蓉亭》:“新亭俯朱檻,嘉木開芙蓉。”名之以“芙蓉國”和“薜荔村”,本已極言其多、其盛,再加上“萬里”和“千家”的修飾語,則顯得更加幅員遼闊,展現出一片廣闊無邊的花海和綠色原野,面對這樣的壯麗景色,詩人的心境也不由得更加開闊了。
頸聯由寫景轉入抒情。其中“鄉思不堪悲橘柚”一句,主要抒發詩人的思鄉之情和生不逢時之悲。橘樹生長於南方,一旦移植到北方栽種,因為氣候、土壤等條件的變化,結出的果實味道就會有所不同,所以有“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之説。湖南地處南方,故盛產橘柚,何況眼下又是橘柚成熟的季節,湘江兩岸必定是金黃一片、碩果累累。詩人見此情景,對於橘樹的適得其所,不禁心嚮往之。相形之下,自己滯留此地,已是身不由己,再加上生不逢時、有志難騁的遭遇,不覺更加悽苦、悲涼。於是,只能將滿腹辛酸化為一聲“旅遊誰肯重王孫”的呼喊。“王孫”語出淮南小山《楚辭·招隱士》,意為隱居的賢士,後來也用來稱呼遊子,此處則二意並存,借指詩人自己。詩人懷抱經世之才和救世之志,然而卻始終不被重視,只能到處漂泊,這其中的苦楚卻無人明白。
尾聯則以寫景作結。“漁人相見不相問,長笛一聲歸島門”兩句,暗用屈原與漁父之事。屈原雖然不被世人理解,但是尚有漁父與之對話,而自己竟然連屈原都不如,一種世無知音的悲憤溢於言表,令人感慨萬千。
此詩寫景抒情,章法嚴密。一方面情景分明,二者相問寫來;另一方面又能融情人景,表現出由雄壯到悲憤的巨大變化,因此極易打動人心。 [15] 

秋宿湘江遇雨名家評論

  • 明·鍾惺譚元春《唐詩歸》:“孤情高響.卻生成是中、晚妙律,移上不得。”
  • 明·周敬周埏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璉曰:‘午夜晨鐘發猛省,最耐咀嚼。’”
  • 清·陸次雲《五朝詩善鳴集》:“飄逸又復完渾。”
  • 清·王壽昌《小清華圃詩談》:“天然渾成。”
  • 毛澤東曾仔細圈讀此詩。1961年12月26日致周世釗信中寫道:“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朝雲(千家)薜荔村……同志,你處在這樣的環境中,豈不妙哉?”在自己詩作《七律·送瘟神》中有“千村薜荔人遺矢”一句,在《答友人》中有“芙蓉國裏盡朝暉"一句,均從這兩句中化用而出。 [16-17] 

秋宿湘江遇雨作者簡介

譚用之(生卒年不詳),約五代後唐明宗長興(930~933)間至北宋太祖(960~975)時人。字藏用。五代宋初詩人。生於唐末。原有集,久佚,《宋史·文苑傳》載:“開寶初,有穎贄、劉從義善為文章;張翼、譚用之善為詩。”可見其在宋初尚享詩名。然仕途不順利,飄泊各地,輾轉於陝、豫、湘、皖、浙等地,多與僧道處士交遊。擅長七律。工於寫景,多寄失意之慨。《全唐詩》錄存其詩四十首,編為一卷。有《集外詩》(本集《譚藏用詩集》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七四考證定為偽作)。 [18-20] 
參考資料
  • 1.    武漢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研究室選.《新選唐詩三百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474
  • 2.    孫洙,吳戰壘.《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續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172
  • 3.    廖靜仁.《和諧湘江·禮讚卷、印象卷》.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8:92
  • 4.    陳伯海.《唐詩匯評(下)》.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3035
  • 5.    鄧詩萍.《唐詩鑑賞大典·第四卷》.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198
  • 6.    諸葛憶兵.《唐詩宋詞精品》.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01:351
  • 7.    謝明德,温慶福.《湖南旅遊文學名篇選讀》.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2:47
  • 8.    肅靜,阿華.《中國名勝風光詩詞選》.北京:中國書店,1992:360
  • 9.    秦似.《唐詩新選》.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1044
  • 10.    藍光中.《歷代詩歌選讀·下卷》.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1:34
  • 11.    鄭春山,李學文.《千古絕唱:中國古典文學賞析·卷四》.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1999:2636
  • 12.    趙麗雅.《唐詩鑑賞解析》.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2001:1111
  • 13.    楊佐義.《全唐詩精選譯註(下)》.長春:長春出版社,2000:750-751
  • 14.    周蒙,馮宇.《韻語品彙:古典詩詞名篇鑑賞集》.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8:434
  • 15.    樂雲.《唐宋詩鑑賞全典》.武漢:崇文書局,2011:660
  • 16.    楊旭輝.《唐詩鑑賞大辭典》.北京:中華書局,2011:1459
  • 17.    費振剛,董學文.《毛澤東批註圈閲史傳詩文集成·上卷》.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414
  • 18.    張福慶.《中國古代文學家字號室名別稱詞典》.北京:華文出版社,2002:252
  • 19.    袁千亞.《中國文學辭典·古代卷》.西安:三秦出版社,1989:304
  • 20.    何小顏.《豪放詩三百首》.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10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