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盡為節

鎖定
《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盡為節》是南宋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首聯寫夜讀的緣起,起筆雖平,卻表現了作者濟世的理想抱負。頷聯寫老來讀書興味盎然,令人倍感親切。頸聯説明詩人秋夜常讀書至“二鼓”時分,還戀戀不忍釋卷。尾聯以睡前進食作結,表現作者的清苦生活和好學不倦的情懷。這首詩筆調清淡,意境深曲。
作品名稱
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盡為節
作    者
陸游
創作年代
南宋
作品出處
劍南詩稿
文學體裁
七言律詩

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盡為節作品原文

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盡為節
腐儒碌碌嘆無奇,獨喜遺編不我欺
白髮無情侵老境,青燈有味似兒時。
高梧策策傳寒意,疊鼓鼕鼕迫睡期
秋夜漸長飢作祟,一杯山藥進瓊糜 [1] 

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盡為節註釋譯文

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盡為節詞句註釋

⑴以二鼓盡為節:指讀書讀到二更天才停止。二鼓,指更鼓報過二更。
⑵腐儒:作者自稱。
⑶碌碌:平庸,無所作為。
⑷遺編:遺留後世的著作,泛指古代典籍。
⑸不我欺:並不欺騙我。
⑹策策:象聲詞,指風搖動樹葉發出的響聲。
⑺疊鼓:輕輕擊鼓,指更鼓。
⑻鼕鼕:象聲詞,指鼓聲。
⑼迫睡期:催人睡覺。
⑽作祟:暗中搗鬼,形容夜深了還沒有睡覺,肚子餓了。
⑾瓊糜:像瓊漿一樣甘美的粥。糜,粥。 [2]  [3] 

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盡為節白話譯文

我這個迂腐的儒生,可嘆一生碌碌無奇,卻只愛前人留下來的著作,從不將我欺騙。
白髮無情地爬上頭頂,漸漸地進入老年,讀書的青燈卻依舊像兒時那樣親切有味。
高大的梧桐策策作響,傳來一陣陣寒意,讀書興致正濃,忽聽更鼓鼕鼕催人入睡。
秋夜漫漫,飢腸轆轆,再也難以讀下去,喝杯山藥煮成的薯粥,勝過那佳餚美味。 [4] 

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盡為節創作背景

陸游到南昌前,任鎮江通判,與友人韓元吉、張仲欽、王明清張孝祥等,得同遊、唱酬之樂。改判隆興,孤寂無侶,鬱鬱寡歡,公餘更加肆力讀書。陸游自少至老,好學不衰,集中寫夜讀的詩篇,到八十歲以後還多見。他詩歌創作的高度成就,和這種好學精神是分不開的。這首詩寫於乾道元年(1165年)秋天他初任隆興通判時。這首詩是為描寫作者在他鄉夜晚苦讀詩書的情形,表現亂世中人難能可貴的好學精神而作。 [2] 

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盡為節作品鑑賞

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盡為節整體賞析

首聯自嘆為“碌碌無奇”的“腐儒”,只喜有古人的遺書可讀,是夜讀的緣起,詩筆平平。聯繫陸游的生平抱負和志越,內涵卻不簡單。陸游早年即飽報國壯志,不甘以“腐儒”自居,又顧以“奇才”自負;自稱“腐儒”與“嘆無奇”,都含有“世不我許,我不世與”——即當道不明,才不見賞之慨。“獨喜遺編不我欺”,則含有不屑與世浮沉,而要堅持得自“通編”的“濟世”理想之意。與五十二歲時作的《讀書》的“讀書本意在元元”,六十七歲時作的《五更讀書示子》的“暮年於書更多味,眼底明明見莘渭”,七十三歲時作的《讀書》的“兩眼欲讀天下書,力雖不逮志有餘。千載欲追聖人徒,慷慨自信寧兔愚”,七十五歲時作的《冬夜讀書示子聿》的“聖師雖遠有遺經,萬世猶存舊典型。白首自憐心未死,夜窗風雷一燈青”,八十一歲時作的《讀書示於局鬱郁遹》的“忍飢講虞唐”,“古言不吾欺”,八十五歲時作的《讀書》的“少從師友講唐虞,白首襟環不少舒。舊謂皆當付之酒,今知莫若信吾書”等句參看,其事自明。
次聯從室內寫夜讀,是全詩最精彩的兩句。陸游到老還以眼明齒堅自豪,而頭上可能早已出現一些白髮,故四十以前,即已談及“白髮”,這裏出句也説是“白髮無情侵老境”。這句孤立看便無奇。與下句作對,卻構成很美的意境:頭有“白髮”逼近“老境”的人,對着“青燈”夜讀,還覺得意味盎然,象兒時讀書一樣。“白髮”“青燈”“無情”“有味”“老境”“兒時”’一一相映成趣,勾人聯想。凡是自幼好學,覺得讀書有味,到老猶好學不倦的人,讀了這聯詩,都會感到親切,無限神往,沉浸於詩人所刻劃的夜讀情景。這一聯與後期的《風雨夜坐》中的“欹枕舊遊來眼底,掩書餘味在胸中”一聯,最能打動中老年人胸中的舊情和書味,把他們的欲言難言之境與情寫得“如在目前”。詩人六十三歲時作的《冬夜讀書》:“退食淡無味,一窗寬有餘。重尋總角夢,卻對短檠書”,七十七歲時作的《自勉》的“讀書猶自力,愛日似兒時”等句,可和此聯參證。
第三聯從室外寫秋夜。在“高梧”樹葉的搖落聲中傳來“寒意”。重複敲打的更鼓報過二更,明日公務在身,雖書興猶濃,而“睡期”卻苦不能延。策策、鼕鼕,聲聲到耳;秋夜深更,情景逼真。第四聯以寫入睡前的進食作結。忍飢讀書,一杯山藥煮成的薯粥,卻認為勝過“瓊糜”。從進食情況表現作者的清苦生活和安貧樂道、好學不倦的情懷。八十四歲時作的《讀書至夜分感嘆有賦》的“老人世間百念衰,惟好古書心未移。斷碑殘刻亦在櫝,時時取玩忘朝飢”等句,更可見出他這種生活與情懷貫徹始終。這兩聯筆調清淡,但意境不薄。
陸游詩風格在統一中富有多樣化,這首詩是他的平淡疏暢又富有深味的作品。 [5] 

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盡為節名家點評

商丘師範學院中文專業教授王增斌《陸游集》:“陸游這首寫自己讀書的詩,可見他的這種讀書生涯與情懷是貫徹其一生始終的。” [6] 

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盡為節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祖籍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陸游是堅定的抗金派,因而在仕途上不斷遭受頑固守舊派的污衊與打擊。中年後入蜀,任蜀帥范成大的參議官。雖未實現其破敵復國之心願,但中年時期的軍旅生活為他的詩詞創作積累了大量素材。晚年後,陸游閒居山陰老家,臨終之時依然惦念國家的統一。其一生筆耕不輟,今有九千三百餘首詩詞傳世,輯為《劍南詩稿》,有文集《渭南文集》《老學庵筆記》等。 [7] 
參考資料
  • 1.    陸游.陸游詩.武漢:崇文書局,2014:158
  • 2.    劉揚忠注評.陸游詩詞選評:三秦出版社,2008.2:9-10
  • 3.    (宋)陸游著,王水照,高克勤選注.陸游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年11月:16
  • 4.    鄧建烈主編.高中文言文精譯精講精練 高二: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06:35
  • 5.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陸游詩文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03:20-22
  • 6.    (宋)陸游著,王增斌解評.陸游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01:15
  • 7.    《線裝經典》編委會編.最美的詩 最美的詞:晨光出版社,2016.01:第29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