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禽龍屬

鎖定
禽龍屬學名Iguanodon,意為“鬣蜥的牙齒”),屬於蜥形綱鳥臀目鳥腳亞目的禽龍類,為大型植食性動物,身長約10米、高3到4米,前手拇指有一尖爪,可能用來抵抗掠食動物,或是協助進食。
禽龍的化石多數發現於歐洲的比利時、英國、德國。它們主要生存於約1億2600萬年前到1億1300萬年前。禽龍的演化位置大約位於行動敏捷的稜齒龍類首次出現,演化至鳥腳亞目中最繁盛的鴨嘴龍類,這段演化過程的中間位置。禽龍與年代更晚的鴨嘴龍類,共同屬於禽龍類演化支。
禽龍的化石在1822年首次發現,並在1825年由英國地理學家吉迪恩·曼特爾進行描述與命名。在過去的研究歷史中,有許多化石被歸類於禽龍,年代橫跨侏羅紀啓莫里階到白堊紀森諾曼階,範圍廣達歐洲、北美洲、亞洲、以及北非。但根據近年研究,這些化石多被歸類於其他屬,或是建立為新屬。有兩個有效種,分別是貝尼薩爾禽龍I. bernissartensis)與加爾韋禽龍I. galvensis [1] 
禽龍是繼斑龍之後,世界上第二種正式命名的恐龍。斑龍、禽龍、以及林龍是最初用來定義恐龍總目的三個屬。古生物學界對於禽龍的瞭解,因為新發現的化石而隨着時間不斷改變。禽龍的大量標本,包括從兩個著名屍骨層發現的接近完整骨骸,使得研究人員可提出許多禽龍生活方面的假設,包括進食、移動方式、以及社會行為。禽龍的重建圖也隨着標本的新發現而改變。
中文學名
禽龍屬
拉丁學名
Iguanodon
動物界
蜥形綱
鳥臀目
禽龍科
下    目
鳥腳下目
禽龍屬(意為“鬣蜥的牙齒”),屬於的禽龍類,是大型草食性動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