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福馬鐵路

鎖定
福馬鐵路是峯福鐵路的延伸線,位於福州市東部,全線自福州東站馬尾站,全長21.2484千米,1970年9月動工,1971年8月1日建成通車。2020年3月24日起,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福州工務段開始對管內峯福鐵路福馬線啓動無縫化改造,改造線路的長度共計18.2公里。 [1] 
中文名
福馬鐵路
外文名
Fuzhou-Mawei Railway
開通日期
1971年8月1日
線路長度
21.24 km
鐵路等級
國鐵Ⅲ級
起止站點
福州東站至馬尾站
地理位置
福州市東部
動工時間
1970年9月

福馬鐵路鐵路信息

福馬鐵路馬尾站 福馬鐵路馬尾站
該鐵路不同於作為快速鐵路的温福線晉安-連江段,為舊式低標準鐵路,用途以馬尾港貨運為主,遠期可能作為福州軌道交通連接市區與馬尾線路的既有線路。

福馬鐵路線路站點

福馬鐵路技術標準

1、線路等級:Ⅲ級單線。
2、限制坡度:6‰。
3、最小曲線半徑:300米。
4、路基寬度:土質5.7米,石質4.7米。
5、鋼軌類型:P44.6。
6、枕木:正線:Ⅰ類油枕1440根/公里,曲線R
7、道牀:碎石道牀,正線0.25米厚、站線0.20米厚。
8、橋樑載重:中-22級。
9、設計最大洪水週期:50年。
10、牽引種類及機車交路:內燃機車,配屬福州機務段至馬尾折返。
11、機車類型:東風型內燃機車
12、牽引定數:2200噸。
13、股道有效長:魁岐站到發線Ⅰ道626米,Ⅱ道581米,Ⅲ道452米,貨物線4股各228米。馬尾站到發線Ⅰ道603米,Ⅱ道610米,Ⅲ道657米,貨物線156米,牽出線208米。
14、通信:一銅三鐵。
15、信號:色燈信號機電鎖器聯鎖,繼電半自動閉塞

福馬鐵路建設歷史

福馬鐵路支線以峯福鐵路福州東站馬尾端最外道岔中心(K193+376.6)為起點,向東延伸,經魁岐至馬尾,終點裏程為K214+625,全長20.781公里。馬尾站也是馬尾港前站,有專用線直通馬尾碼頭。

福馬鐵路設計

1956年2月,鐵道部第二設計院提出南(平)琯(頭)線簡明初步設計,鐵道部鑑定時,決定馬尾至琯頭緩建。同年夏天,由鐵二院分期提出南(平)馬(尾)段技術設計。1959年初,福馬段路基、橋涵也基本完成,但因投資所限,沒有繼續鋪軌而停止施工。
1970年7月,為開發馬尾港福州軍區福建省革命委員會決定重修福馬鐵路,由南昌鐵路局福州設計事務所,於1970年8月25日開始進行外業勘測。同年9月提出線路、橋涵等主要施工設計文件。設計基本是在鐵道部第二設計院原設計的基礎上,根據復工調查的外業勘測資料進行補充修改。當時正值動亂時期,復工設計時,港口與鐵路各自為政,互不相關,導致路港的規模和能力都不協調。原設計魁岐車站的位置在里程K2045牛坑附近。當時,福馬鐵路修建指揮所認為牛坑不靠江邊,水陸聯運不便且需佔用農田,決定將車站移至魁岐航運碼頭的現站址,還修建了江邊卸煤線,改移了車站範圍的一段石路,較大地改動線路的平縱斷面,移山填江,增加大量石方,而車站僅3股道(含正線),有效長不足500米,且面臨閩江、背靠鼓山,兩端岔外都是小半徑曲線(R=300米),縱橫方向均毫無發展餘地,隨着運量日益增長,現站場已無法適應,勢必還須在牛坑或快安開站,將現魁岐站改為貨場。

福馬鐵路施工

福馬鐵路為外福線的一部分,該段路基橋涵在1958年已由鐵道兵施工部隊完成大部分,但在1959年4月鋪軌至福州東站停工,共計完成土方83.2萬立方米,石方18.3萬立方米,橋涵工程大部完成。
1970年7月,福州軍區決定重修福馬鐵路,責成南昌鐵路局福州鐵路分局軍管會及南昌鐵路局基建處軍管會共同組成福馬鐵路修建指揮所,因路基、橋涵、站場需補修、增加、變更等變化,決定1970年8月由南昌鐵路局設計事務所承擔勘測設計,9月提出設計文件,同月開工。參加施工的單位有:南昌鐵路局第一工程團負責橋涵及鋪軌工程;南昌鐵路局福州電務工程隊負責福州至魁岐通信、福州東站信號工程;福州鐵路分局福州電務段負責魁岐至馬尾(包括魁岐站)通信信號工程;福州鐵路分局福州建築段負責房建工程;路基土石方工程由福州市赤衞區和馬江區分別成立指揮組領導施工。1971年10月,線橋等主要工程全部完工,共投資928.26萬元(含鐵道兵移交未完工程291.30萬元),平均每公里造價43.69萬元。

福馬鐵路驗收

1971年10月,由南昌鐵路局福州分局、南昌鐵路局第一工程段、福州工務段及福馬鐵路修建指揮所組織檢查驗收,無質量評定,同意驗交。同年11月臨時運營。1972年12月辦理正式驗交,1973年10月1日正式投入運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