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福建省主體功能區規劃

鎖定
省政府頒佈實施《福建省主體功能區規劃》。我省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的主要目標是,到2020年,主體功能區佈局基本形成,空間結構明顯優化,利用效率顯著提高,城鄉區域差距明顯縮小,基本建成科學發展之區、改革開放之區、文明祥和之區、生態優美之區。
中文名
福建省主體功能區規劃
發佈單位
福建省政府

福建省主體功能區規劃規劃原因

1.主體功能區佈局基本形成。以優化和重點開發區域為主體的經濟佈局和城鎮化格局基本形成,由限制開發區域為主體框架的生態屏障基本形成,農產品供給安全得到保障,禁止開發區域和基本農田得到切實保護。耕地保有量面積不低於國家下達的指標,基本農田面積不低於1.14萬平方公里。河流、濕地面積不再減少,林地面積穩定在9.12萬平方公里。 [1] 
2.空間利用效率明顯提高。城市空間每平方公里生產總值大幅度提高,城市人口集聚能力進一步增強,力爭“十二五”期間城鎮化率每年提高1.5個百分點。單位面積耕地糧食和主要經濟作物產量提高10%以上。 [1] 
3.城鄉區域協調性增強。縮小不同區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和生活條件差距,扣除成本因素後人均財政支出大體相當。
4.生態省建設成效顯著。水土流失面積減少,水、空氣、土壤等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物多樣性得到切實保護,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5.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5.人居環境更加優美舒適。工業和生活污染排放大大減少。

福建省主體功能區規劃規劃內容

根據《規劃》,我省的國土空間劃分為優化開發區域、重點開發區域、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四類 [1]  省政府頒佈實施《福建省主體功能區規劃》。據介紹,該規劃歷時六年編制完成,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省主體功能區佈局基本形成,城鄉區域差距明顯縮小。
打造“五江兩溪”生態廊道
規劃提出,我省將構建以福州、廈漳泉大都市區為中心,以快速鐵路、高速公路、主要港口為依託,以多個區域中心城市為骨幹,以國家、省級重點開發區域為主要支撐點,以一些中心城鎮為基礎的城市羣發展戰略格局。
此外,我省還將構建以“五江兩溪”(“五江”指閩江、九龍江、晉江、汀江、敖江,“兩溪”指木蘭溪、交溪)為主要水生生態廊道,以武夷山—玳瑁山山脈、鷲峯山—戴雲山—博平嶺兩大山脈為核心,以近岸海域和海岸帶為門户屏障,以限制開發的重點生態功能區為支撐點,以點狀分佈的禁止開發區域為重要組成的生態安全戰略格局。努力推進形成閩東南沿海高優農業、沿海藍色農業、閩西北綠色農業三大特色農業產業帶。 [1-2] 
32個縣(市、區)劃入重點開發區域
據介紹,該規劃將我省劃分為四大功能區,強調不同區域要依據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確定功能定位,控制開發強度,規範開發次序,完善開發政策。這四大功能區包括優化開發區域、重點開發區域、限制開發區域、禁止開發區域。
優化開發區域,主要指那些國土開發密度已經較高、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開始減弱的區域,包括福州、廈門、泉州中心城區等,共9個區。
重點開發區域,包括國家層面的海西沿海城市羣和閩西北省級層面的產業集中區域,共32個縣(市、區)。這些區域要提高集聚產業能力,加快推進城鎮化,成為支撐未來全省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增長極。
限制開發區域是指以提供農產品和生態產品為主體功能,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弱、大規模集聚經濟和人口條件不夠好並關係到地區生態安全的區域。
禁止開發區域是依法設立的各級、各類自然文化資源保護區域以及其他需要特殊保護的區域,包括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7類,共197處。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