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福州高蓋山森林公園

鎖定
福州高蓋山公園位於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首山路高蓋山,是1996年倉山區委、區政府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重點項目籌資興建,公園海拔202.2米,總佔地面積240公頃,公園建設規劃面積為180公頃。公園內山道曲折纏綿,沿途山巒重疊、松柏蒼翠、濃蔭蓋地、寂寥幽清、景色宜人。
2000年後,倉山區人民政府高度重視高蓋山公園建設,將其列入年度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
2005年該公園已成為以自然景觀為基礎,體現寺廟文化內涵、集健身、休閒、娛樂為主的福州城南綜合性山地公園。 [1] 
中文名
福州高蓋山公園
外文名
Fuzhou Gaogaishan Forest Park
地理位置
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日制開放
門票價格
免費
佔地面積
180 公頃
著名景點
妙峯寺

福州高蓋山森林公園公園特色

妙峯寺效果圖 妙峯寺效果圖
古來福州民間曾有:“一旗(旗山)、二鼓(鼓山)、三高(高蓋山)、四虎(虎頭山)”之説。據《八閩通志》記載:“高蓋山為郡前第三山,相傳漢代牧童徐登獲修行煉丹秘訣,在此山修煉,後入永泰縣(今永泰縣)高蓋山昇天,後人建廟紀念,也把此山稱高蓋山。” 公園內山道曲折纏綿,沿途山巒重迭、松柏蒼翠、濃蔭蓋地、寂寥幽清、景色宜人。山上有:始建於唐代的妙峯寺及海燈法師紀念堂;飛瀑流泉、花紅滿溪的桃花溪、千年古泉仙人井、波光粼粼的仙人湖;神奇傳説的青龍池(天池)、天然觀音摩崖石像及照天君祖廟、華嚴台摩崖題刻等歷史悠久、富有文化內涵的古蹟遺址。
2000年後,倉山區人民政府高度重視高蓋山公園建設,將其列入年度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結合公園的特點,在原有景觀設施基礎上,投入資金,結合地形、地貌、山林、植被、古蹟遺址等特點,先後健全完善公園路網、古蹟遺址、亭台樓閣等基礎設施和園林景觀旅遊服務配套,公園內新建的3000多米登山路網直達山頂,與原有的登山道相連接,形成環狀的登山路網,供遊客登山健身鍛鍊。2005年該公園已成為以自然景觀為基礎、體現寺廟文化內涵、集健身、休閒、娛樂為主的福州城南綜合性山地公園。
妙峯寺是高蓋山公園寺廟文化區域的中心,該寺始創於唐鹹通七年(866年),盛時有僧眾百餘人,現妙峯寺是在明代遭焚燬後於1980年重新修復。寺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閣、海燈法師紀念堂等。寺前有三座九層小塔,寺後有四座五層小塔,為鎮寺之物。該寺還保存有一塊球狀大隕石,據傳乃天外之物,供遊人觀賞,該寺在大門前的仙人湖畔塑立一尊漢白石滴水觀音。

福州高蓋山森林公園公園改造

修繕古登山道 新建環衞設施
福州高蓋山公園 福州高蓋山公園
連日來,福州春寒料峭,但高蓋山卻已是山花爛漫、飛葉如蝶。在妙峯禪寺放生池邊,一條青綠色的迴廊,曲徑通幽。池畔綠竹搖曳、春花爭豔,儼然一幅春意盎然的山水畫。
“這條迴廊是去年剛剛新建的。”據高蓋山公園管理處高文清主任介紹,高蓋山公園還新建一座六角亭和一個停車場。新建的六角亭峯禪寺通往山頂的路口,而亭邊不遠處一片新整平的綠地,就是新建的停車場,可停放車子10多輛。
高文清介紹,高蓋山還將修繕古登山道,增加基礎設施。“多條古登山道出現塌方、裂縫,今年已列入修繕計劃中。”公園內還將新建兩座公廁,其中坐落在公園山門邊的公廁開工,預計5月投入使用;另一座公廁擬建在山頂,預計年底建成。
福州高蓋山森林公園
福州高蓋山森林公園(5張)
23日,記者還從倉山區園林局獲悉,該區加大投入興建公園景區,計劃投入50萬元來提升包括高蓋山在內的倉山區公園景緻。 [2] 
市民建言:增設觀景台 建大停車場
如今高蓋山下住宅樓、商住樓一座座拔地而起,山腳附近的首山路已成為學生街,商貿繁華。高蓋山成為高校學生及附近居民健身休閒的好去處。
23日傍晚,福建警察學院2008級治安管理專業的學生許智鳴和李閩威來到高蓋山健身鍛鍊。他們介紹説,週末及節假日來登山煅煉的遊客比較多,而公園山腳處停車場太小,公交線路也不多,顯得交通擁擠,建議能在山腳處建設大的停車場。
有遊客還建議,在山腰、山頂等建設設不同角度的“觀景點”,讓遊客在休息時,能多角度多方位欣賞不同的景緻。 [2] 

福州高蓋山森林公園高蓋山淵源

高蓋山山頂風光
高蓋山山頂風光(25張)
福州有兩座高蓋山,一為城區的倉山高蓋山,二為永泰的高蓋山。其中,有關倉山高蓋山得名的記載有不少。
有一説是,福州出南門有4座山作為福州城的案山,形成南面屏障,拱衞府城。第一案為橫山,即今吉祥山;第二案為天寧山,即今煙台山;第三案為高蓋山;第四案為方山,即五虎山。東南風經過這4座案山的阻擋,到城中已是微風,福州成為天造地設的“有福之州”。
閩言有“一旗二鼓三高蓋”,高蓋山上有三峯九島,上有仙壇,絕頂有池曰青龍,俗名天池,有峯曰徐女峯,有溪曰桃花溪。高蓋山左與鼓山遙遙相望,右與走馬山相毗鄰,南側山麓即福州義序機場。
“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碧水入廊、古城擁翠”獨特的靜幽之地,歷來備受文人墨客青睞。據悉,城區高蓋山有很深的歷史淵源,除了史書記載外,也有不少民間流傳的故事。
據台嶼陳氏族譜記載,宋時中原動盪,台嶼陳氏始祖陳允元自豫入閩,先住在福州城內釣鱸橋(今鼓樓區南營附近),後擇台嶼定居修學。有關高蓋山的文字記載有“台嶼文化昌盛,名士輩出,有名望的如宋代天文、歷史學家、築有‘書隱草堂’的陳嘉言,元代隱居高蓋山桃花溪種桃讀書的名士陳憶翁,明代辭官歸來、修建福州名勝古蹟‘望北台’望北謝恩的名宦陳京,首倡並捐資修復永泰方廣巖寺的名詩人陳鳴鶴……”
另據資料,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倭冠餘孽約3000人逃竄到倉山的高蓋山,一路上逢人就殺。當年十二月,戚繼光出師高蓋山,部隊行至半野亭的綠野寺時,戚繼光恐士氣不振,遂下令休整。他手持制錢(銅錢)百枚,對軍士説:“此間菩薩威靈顯應,吾將卜之。倘百錢皆仰者,則戰必勝。”入寺擲之,果見百錢皆仰,全軍歡呼喝彩,一時士氣高昂,將殘餘倭寇3000餘人圍得水泄不通,悉數殲滅。
除此之外,有關高蓋山的歷史和人文典故還有很多。

福州高蓋山森林公園名勝古蹟

福州高蓋山森林公園妙峯禪寺

妙峯寺
妙峯寺(6張)
《福建通志》載:“妙峯院,在仁豐裏。”《三山志》雲:“宋建隆元年(960年),置院在妙峯山之巔,故以為名。”其實,妙峯寺原名高蓋院,始建於唐鹹通七年(866年),原佔地0.2公頃多,極盛時,有僧眾百餘人。明代遭火災,寺宇被焚燬。清代在原址背後重建寺宇,改名為妙峯寺。現存的妙峯寺由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閣等殿堂組成。佔地面積2048平方米,朝向東北。寺院內外,玉蘭飄香;山崗上下,桔園掛紅。柑桔園邊有發掘的一口宋代古井,井邊還有兩個鑿造於宋紹十五年(1145年)的滌盆。寺前有4座9層石塔。寺後還建有4座5層石塔,皆為鎮寺之物。現寺院住持,海燈法師的弟子釋濟平法師曾旅居香港,廣為籌資,重塑十八羅漢金身和韋馱佛,建造海燈法師紀念堂,改建天王殿和觀音閣,新建禪寺山門,使古剎雄偉壯觀,煥然一新。 [2] 

福州高蓋山森林公園桃花逐浪

山澗有桃花溪。相傳元代陳億翁於溪畔種桃數百本,每至春時眠食其中,風流倜儻,傾倒無數文人墨客。明代鄭善夫曾詩詠:“此日經過高蓋下,忽憶去年高蓋峯;只見黃花似往日,那堪衰鬢向秋風;煙霞不斷重陽路,勳業獻題三徑松;舊國蕭條歲復晏,布袍芒履何窮!”如今仍有桃樹數百株。每當暮春時節,花紅滿溪,碧波逐浪,有無限情趣,成為高蓋山勝景之一。(湯淌/文 葉誠/攝) [2] 

福州高蓋山森林公園地理環境

高蓋山位於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倉山的南面,海拔202.2米。高蓋山左與鼓山遙遠想望,右與走馬山相毗鄰,南側山麓即福州義序機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