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永泰縣

鎖定
永泰縣,隸屬福建省福州市。位於福建省中部,福州市西南部,東鄰閩侯福清,西界德化、尤溪,南連莆田仙遊,北接閩清,面積2229.86平方千米。 [1]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永泰縣常住人口為281216人。 [26] 
唐永泰二年(766年),劃侯官縣(今閩侯縣)西部和尤溪縣東部的一些鄉村組建永泰縣,設3鄉。2020年,全縣共設9個鎮,12個鄉,255個村,17個社區居委會。 [1]  2008年5月成為全國第十二個、福建省第一個“中國温泉之鄉”。 [2]  2018年9月,榮獲“中國天然氧吧”稱號。 [3]  2019年9月,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4] 
2022年,永泰縣地區生產總值367.83億元,增長2.4%;第一產業增加值64.58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195.12億元,增長4.6%;第三產業增加值108.12億元,下降2.2%。 [37] 
中文名
永泰縣
外文名
Yongtai County
行政區劃代碼
350125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福建省福州市
地理位置
福建省中部、福州市西南部
面    積
2229.86 km²
下轄地區
9鎮、12鄉
政府駐地
樟城鎮
電話區號
0591
郵政編碼
3507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青雲山風景名勝區
嵩口古鎮
雲頂
火車站
永泰站
車牌代碼
閩A
地區生產總值
367.83 億元(2022年)
人    口
281216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永泰縣歷史沿革

永泰縣山野 永泰縣山野
早在新石器晚期,就有人類在本土活動,這是形成永泰縣土著民族的基礎。東晉“永嘉之亂”,衣冠南渡遷入永泰縣,人口逐漸繁衍增多。 唐代建縣前設永泰鎮,鎮址大樟。唐永泰二年(766)析侯官縣西鄉、尤溪縣東鄉置永泰縣,以年號永泰為縣名,雅稱永陽。
五代十國時期, 後梁開平三年(909年),王審知稱閩王,閩國貞明六年(920年)升福州為大都督府,永泰縣屬之。
閩國同光三年(925年)十二月,王審知卒,子延翰立,稱威武軍留後,屬之。天成四年(929年)十月,延翰自稱閩王,十二月被王審知養子延稟所殺,延翰弟延鈞繼,尋封閩王。屬之。龍啓元年(933年),王延鈞稱帝,改元龍啓,升福州為長樂府,改閩縣為長樂縣,侯官縣為閩興縣,隸屬不變,永和元年(935年),長樂、閩興復名閩縣侯官縣。通文六年(939年),王審知少子延羲殺繼鵬自立,改元永隆,翌年稱大閩皇。屬之。天德三年(945年),延政以福州為東都,改國號為閩。八月王氏亡,複名福州。隸屬不變。
吳越國文德十八年(947年),福州為吳越國佔領,縣屬吳越福州威武軍。文德二十一年(951年),改福州威武軍為新武軍,屬之。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復以福州為威武軍,屬之。崇寧元年(1102年),因避哲宗陵諱改名永福縣。元、明、清一直沿用。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升福州為福安府,屬之。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兵侵入福州後,初設福建中書省,尋廢,改福安府為福州路,均屬之。
明洪武元年(1368年),福州路改為福州府,屬之。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南明唐王朱聿鍵(年號隆武)稱帝福州,改福州府為天興府,順治三年復原名,屬天興府。
清順治三年,永泰縣屬福建省寧福道福州府
民國元年(1912年),永泰縣政區仍沿襲清末區劃。5月5日,閩縣、侯官縣裁撤歸併,稱閩侯府。原縣一切事務均歸福建閩侯府接收管理。閩侯府印信於12日啓用, 福州府印信於同日作廢。同年11月,閩縣、侯官縣印又重新啓用。民國2年3月廢府,閩縣、侯官縣再次合併為閩侯縣,轄地範圍不變,取兩縣原名首字定名為閩侯縣,與永泰縣屬東路道(後改名為閩海道)。民國初期區劃沿襲清制。受辛亥革命影響,在閩縣內劃分為自治區民國3年(1914年),因與廣西省永福縣重名,又恢復舊名永泰縣。 [6]  本縣隸屬各代名稱不同,實際都是指代福州市長樂郡閩國王延政,改屬東都。福州屬福建行省福州路明清屬福建福州府民國3年廢府屬東路道;同年改屬閩海道;民國16年,道廢直屬省轄;民國23年,屬第一行政督察區;24年改屬第二行政督察區;32年復歸第一行政督察區管轄。民國34年9月,國民政府對鄉鎮保甲進行復查整理,正式宣佈撤銷區署建制,至翌年初編查結束,
1944年,閩侯縣改名林森縣。
1949年10月到12月,隸屬福建省第四專區,駐地林森縣。
1950年,改名閩侯專區
1959年,復屬閩侯專區。
1960年,永泰縣又歸其管轄。
1956年,改屬晉江專區。
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化
1960年,復屬閩侯專區。
1961年,劃為18個人民公社。
1970年2月17日,閩侯專區機關由閩侯螺洲遷莆田,
1971年4月,改閩侯專區為莆田專區,永泰縣隸屬莆田專區,同年5月,改莆田專區為莆田地區。6月,永泰縣改隸莆田地區。莆田地區轄莆田、仙遊、永泰、長樂、閩侯、閩清、福清、平潭、連江縣,
1983年7月,莆田地區原轄屬的福清、閩清、平潭、長樂、永泰縣從莆田地區實際劃給福州管轄。9月9日莆田地區正式改組為莆田市, 永泰縣和福清市(1990年福清縣升格為福清市)、平潭縣的電力和水利供給仍然繼續由莆田地區(莆田市)建設、管理、負責到2008年, 永泰縣和福清市、平潭縣的電力和水利在2008年實際從莆田市劃給福州管轄。
1971年至1983年,屬莆田地區。
1983年7月,迴歸福州市,劃為21個人民公社。
1984年,實行政社分開,各公社分別改為鄉(鎮),共設2個鎮19個鄉,後陸續將7個鄉改鎮。

永泰縣行政區劃

永泰縣區劃沿革

永泰縣 永泰縣
永泰縣建縣後境域屢有變動,宋代曾按水流向,把藤山鄉劃歸本縣,山溪鄉劃歸莆田縣,建國後邊界地區轄屬也多次改動。
宋時分為豐和、通化、和平3鄉。元代仍沿其舊。明代改通化鄉為中和鄉,清沿明制。
民國3年(1914年),因與廣西永福縣同名復改永泰縣。歷屬福州、長樂府、東都、福州、福州路、福州府、閩海道、閩侯專區、莆田專區、莆田地區等。民國25年(1936年),劃為3個區,民國31年(1942年),併為嵩口、葛嶺兩個區。民國35年(1946年),劃為鶴皋、梧桐、嵩口3鎮和泉山、三愛、赤埔、台口、葛嶺、龍鯉、蓋洋、蓮峯、霞東、文輔、大洋、清溪、雁鳳、丹葉14鄉。
1955年4月,把潼關鄉寨前村(32户)劃歸仙遊縣
1956年3月,將霞拔鄉蘭前村7户24人,劃給閩清縣,1962年,復歸本縣。
1957年7月,把嵩口區東湖鄉兩個村135户564人,劃歸仙遊縣。
1958年,德化縣標頭鄉大傅村(11户)劃歸本縣。同年,將長慶區珠峯、珠洋兩村,劃給尤溪縣,共劃出132户,457人,耕地553畝。4月,又將一都、善山、東山三個鄉19個村1238户,4992人,耕地9144畝,劃歸福清縣。9月將葉洋鄉29村920户,3355人,耕地1451.7畝,竹林10362畝, 劃歸閩侯縣。
1964年6月,尤溪縣中仙公社珠峯村56户198人,劃歸本縣蓋洋公社。
1997至2003年,永泰縣轄9個鎮、12個鄉;2004年11月19日,樟洋鎮更名為大洋鎮

永泰縣區劃詳情

2021年,永泰縣轄樟城、城峯、葛嶺、清涼、嵩口、大洋、同安、梧桐、長慶等9個鎮以及塘前、赤錫、洑口、蓋洋、紅星、白雲、丹雲、霞拔、富泉、嶺路、東洋、盤谷等12個鄉,設立255個行政村和17個社區居委會。 [34] 

永泰縣地理環境

永泰縣位置境域

永泰縣,福建省福州市轄縣,位於福建省中部,福州市西南部,地理方位介於北緯25度39分至26度05分,東經118度23分至119度12分之間。東鄰閩侯福清,西界德化、尤溪,南連莆田仙遊,北接閩清,面積2229.86平方千米。 [1] 

永泰縣地形地貌

永泰縣由於中生代侏羅紀白堊紀早先大規模火山噴發,加之造山運動至今的新構造運動,使全縣地貌作大幅度的上升和間歇上升,構成現代的高峻地勢,且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全縣以中低山地為主,大部分地區海拔在500~1000米,高差一般在300~500米,個別達千米左右,山勢高亢。不同火山岩巖性抗風化程度的差異,使地形多呈尖峯峭嶺,切割強烈,具山陡坡急的特點,僅大樟溪沿岸的侵入岩區和部分火山岩區呈低緩丘陵與山間侵蝕盆地展布。大致上以大樟溪為界,地勢上可分為不同的西南和東北兩部分:
永泰天門山 永泰天門山
西南部山勢高大雄偉,千米山峯連綿不絕,斷裂面、深切谷、瀑布壯觀。其中嵩口赤水至葛嶺、塘前的近東西向主體山脈橫亙永泰縣南部,長約100公里,寬約15公里,海拔高度自西向東起伏下降。東湖尖海拔1681.9米,為全縣最高山峯。其鄰近區域在縣內山勢最為高大雄偉,羣山海拔常在1100~1400米,向北延伸的蓋洋、長慶方向山勢減緩,海拔由千米以上降至800米左右,向東的赤錫一帶山勢略緩,海拔常在600米左右。再延東至嶺路一帶的地勢起伏上升,千米山峯連綿再現。沿溪流兩側高差變化大,地形陡峻,奇峯林立,懸崖、突巖、峭壁皆是,局部形似喀斯特小貌。葛嶺、塘前一帶地勢再緩,而後沒入福州平原。
東北部山勢較緩,海拔常在600~800米,點狀分佈千米孤峯。大洋、同安、丹雲、霞拔、白雲、東洋、盤谷等地形成階級侵蝕階面上的丘陵及山間小盆地,其中以同安——大洋盆地較為平坦開闊,面積在100平方公里左右,其它山間小盆地面積亦在10~30平方公里。
縣內山脈水系展布方向受地質構造控制明顯。長慶、蓋洋、嵩口一帶受浦城富嶺至永泰嵩口大南北向構造制約,山脊、水系多呈南北展布。洑口——嵩口——赤錫——縣城——葛嶺受大樟溪深大斷裂控制,沿岸山脈多呈北東向、北西向,水系呈網格狀,尤其以赤錫為中心,網格狀特徵最為顯著,間距在10~20公里不等。城關、清涼、紅星一帶受東西向構造影響,常見山脊呈東西向,石柱山、雲山地區以破火山口為中心,山脈呈環狀階梯展布(每一階梯常形成200米左右的環帶狀壁崖),水系呈放射狀等。
大樟溪自西向東,深切縣中部,形成長廊式谷地,谷地由兩巖狹窄丘陵、山間侵蝕小盆地、山前侵蝕階地組成,其中以城關丘陵侵蝕盆地、嵩口山間小盆地、梧桐丘陵盆地、葛嶺山前衝洪積盆地較具規模。面積均在20~30平方公里不等。大樟溪支流計有數十條,多形成狹谷和部分鬥狀、串珠狀小回廊谷地。 [7] 

永泰縣氣候

氣温
大樟溪 大樟溪
永泰縣常年平均氣温在14.6~20.1攝氏度之間,自大樟溪河谷地向南北兩側山區,氣温隨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一般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0.5~0.6攝氏度,相當於向北推移60公里,其中年平均氣温降低0.56攝氏度/100米;6~9月為0.59~0.6攝氏度/100米;1~2月為0.51攝氏度/100米;其他各月為0.53攝底度/100米~0.57攝氏度/100米。但由於地形的影響,雖海拔高相近,氣温卻有明顯不同。如該縣西部的嵩口、長慶、梧桐一帶的氣温比海拔高度低的葛嶺、樟城等地還高一些。河谷丘陵地區年平均氣温在17攝氏度以上,其中梧桐、嵩口等地近20攝氏度。低、中山地區在17攝氏度以下,紫山等中山地區年平均氣温在15攝氏度以下。梧桐與紫山兩地緯度相差很少,而年平均氣温卻差距達5.5攝氏度。各季節的氣温分佈趨勢與年平均氣温分佈相似,實有“十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特徵。
氣温逐月變化基本近於週期性,以1月(或2月)為最低,月平均在5.5~11.0攝氏度。2月以後,氣温逐月回升,上升的幅度以4月最大,達4.5攝氏度左右。至7月(或8月)氣温上升到最高值,月平均在23.0~29.0攝氏度。8月以後,氣温逐漸下降,以10~11月降温最為劇烈,平均達4.5攝氏度左右。以樟城和盤谷資料為例,1月為最低值,月平均氣温分別為10.2攝氏度和6.7攝氏度;7月最為最高值,月平均氣温分別為35.5攝氏度和24.40攝氏度(見曲線圖)。 [9] 
降水
永泰大峽谷 永泰大峽谷
永泰縣全年降水量在1400~2000毫米之間,溪谷低丘向高山遞增。西部的嵩口、長慶、洑口等地在1500毫米以下,1967年嵩口年雨量僅為1012.3毫米,是該縣的少雨量地區。東北部的白雲、丹雲等地,年雨量達1700毫米多。東南部的年雨量達到1800毫米以上,是該縣雨量較多的地區。白雲最大年際差值達1536.1毫米;樟城的年際差也達779.1毫米,但多數年份雨量達1200~1800毫米之間。 [10] 
2022年,永泰站年總降雨量為1328.5mm,總降雨天數127天。6月10日降雨量為全年最大,共降水83.0mm。
2022年永泰站陸上水面總蒸發量為1236.2mm,年最大日蒸發量8.2mm(8月23日),最小日蒸發量0.1 mm(2月2日)。年最高水温為32.6℃,最低水温為11.0℃,年平均水温為21.8℃。 [39] 

永泰縣水文

建國後,永泰縣先後設立縣水文站、嵩口水位站、太平口水文站和分佈在流域內20個雨量站,形成初具規模的水文站網,從事水文測驗研究工作。 [8] 
2022年,永泰站斷面年徑流量29.28×10⁸立方米,年最高水位31.44m(黃海基面),最低水位為25.92m(黃海基面),平均水位為27.68m(黃海基面);今年最大一次洪水出現在5月24日-5月28日,水位超警戒1次;最大流量約為2370m³/s,最小流量約1.20m³/s,年平均流量92.9m³/s。 [39] 

永泰縣自然資源

永泰縣綜述

永泰縣
永泰縣(37張)
永泰資源豐富。主要有“五多”:一是山地多。山地面積272萬畝,有林地242萬畝,森林覆蓋率76.8%。是福建省重點林業縣之一。二是水果多。各類水果種植總面積為25萬畝,常年水果產量達8萬多噸,主導品種李果種植面積達13萬畝、年產量3.5萬噸,青梅種植6萬畝、年產量1.6萬噸。2001年被國家林業局授予“中國李鄉”和“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榮譽稱號。三是景觀多。生態資源和人文資源豐富。全縣有人文、自然景觀116處,經福建師範大學旅遊院系普查、評價,大多數為優良級旅遊資源。四是水能多。理論藴藏量88萬千瓦,可供開發水電裝機容量51萬千瓦,位居全省前列,現已建成電站122座,裝機12.5萬千瓦,是全國水電農村電氣化建設縣。五是温泉多。泡温泉是永泰人傳統保健習慣。據縣誌記載,梧桐湯埕陳俊,因常泡温泉,歷經三朝,人稱“小彭祖”。温泉開發利用已有 1000多年的歷史。永泰温泉日出水量大,水温在40-80℃之間,已探明的温泉自露點約有12處,泉脈廣,大部分鄉鎮都有温泉礦藏,為福州市各縣(市、區)最多。 [11] 

永泰縣水資源

大樟溪 大樟溪
永泰水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大樟溪在境內流長127公里,流域面積1786平方公里,年徑流量40.3億立方米,可開發水能72萬千瓦。永泰的水利工程可追溯到宋乾道年間,系農民自修自用。樣式有山塘、旱池、陂渠等。但工程小,受益面積少,抗旱能力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積極組織農民興建蓄引水工程,陸續建成了尖山水庫先進水庫頂隔水庫大喜水庫白雲水庫汪洋水庫方廣水庫丘洋水庫等和灌溉面積達千畝以上的東昇渠、翻身渠、高湖渠、環山圳等,還建起了一批水泵站。在興修水利工程的同時,積極利用水能資源發展水電事業,1957年建成第一個水電站——梧桐水電站。1994年全縣有水庫76座,引水工程5117個,其中蓄水百萬畝以上的水庫10座,10萬畝以上的水庫33座,還有機灌站、電灌站等,有效灌溉面積達17.54萬畝。全縣有水電站160多座,裝機容量達5.03萬千瓦,其中1000千瓦以上電站的6座,500~1000千瓦水電站8座,100~500千瓦電站22座。 [11] 
鳥瞰御温泉 鳥瞰御温泉

永泰縣礦產資源

已發現或初步探明儲量的金屬礦和非金屬礦有金、銀、鉬、鋅、紫砂土、高嶺土等10多種。

永泰縣人口

2019年末全縣總户數124628户(按公安統計,以下同),總人數385736人,其中:男性204708人,女性181028人。年平均人口385438人。出生人口5267人,其中:男性2749人,女性2518人,男女性別比109:100,人口出生率13.66‰。死亡人口2107人,其中:男性1254人,女性853人,人口死亡率5.47‰。人口自然增長率8.20‰。遷入4496人,遷出6899人。 [1]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永泰縣常住人口為281216人。 [26] 

永泰縣政治

現任領導
縣委書記:陳金友
縣人民政府縣長:蘇冰 [41] 
副縣長:張樂昕 [36]  、方惠忠 [40] 

永泰縣經濟

永泰縣綜述

永泰天門山 永泰天門山
2022年,永泰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67.83億元,增長2.4%;第一產業增加值64.58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195.12億元,增長4.6%;第三產業增加值108.12億元,下降2.2%。 [37] 
全縣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比上年上升2.4%,其中,服務項目價格上升0.8%。居民消費價格分類看。食品煙酒類上漲6.2%,衣着類上升0.3%,居住類上升0.2%,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升1.1%,交通和通信類下降0.6%,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升1.7%,醫療保健類上升1.9%,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升2.3%。 [12] 
2020年,永泰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00.31億元,增長6.2%;第一產業增加值56.47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139.92億元,增長8.0%;第三產業增加值103.92億元,增長4.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2%;建築業增加值增長9.4%,位居全市第八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6%。 [27] 

永泰縣第一產業

梯田 梯田
2016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9.4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5.3%,其中:農業產值43.23億元,增長5.2%;林業產值15.42億元,增長5.3%;牧業產值6.55億元,增長5.3 %;漁業產值3.16億元,增長7.1%。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為69.53萬畝,增長2.39%;糧食播種31.5萬畝,下降0.26%,產量10.88萬噸,下降1.1;蔬菜播種面積28.22萬畝,增長5.45%,產量50.22萬噸,增長5.9%;水果年末實有面積23.45萬畝,增長1.26%,產量14.72萬噸,增長1.07%;肉類總產量1.49萬噸,增長3.96%;水產品產量12055噸,增長7.07%。 [12] 
2016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9.4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5.3%,其中:農業產值43.23億元,增長5.2%;林業產值15.42億元,增長5.3%;牧業產值6.55億元,增長5.3 %;漁業產值3.16億元,增長7.1%。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為69.53萬畝,增長2.39%;糧食播種31.5萬畝,下降0.26%,產量10.88萬噸,下降1.1;蔬菜播種面積28.22萬畝,增長5.45%,產量50.22萬噸,增長5.9%;水果年末實有面積23.45萬畝,增長1.26%,產量14.72萬噸,增長1.07%;肉類總產量1.49萬噸,增長3.96%;水產品產量12055噸,增長7.07%。 [12] 
2019年11月18日,永泰縣入選“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支撐體系建設試點縣”。 [13] 
永泰縣2019年1-12月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52.94億元,增長4.0% [5] 
林業
永泰草編 永泰草編
永泰山場遼闊,森林資源豐富,是福建省重點林區。林木除杉、松、竹外,還有眾多種類的雜木和許多古稀珍樹。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國家曾在洑口、嵩口、梧桐等地建立國營採伐場,實行合理採伐。但“大躍進”、“文化大革命”期間出現全縣性嚴重的濫伐,致使森林遭到嚴重的破壞。1973年國家撥巨資在丹雲大湖辦國營林場,營造速生林。1975年全縣有集體林場24個、國營林場1個。1987年全縣林木蓄積量為534.7萬立方米,有林地面積為164.4萬畝,森林覆蓋率為54%。90年代後,森林得到較好的保護,1994年林木蓄積量為479萬立方米,有林地面積為222萬畝,森林覆蓋率為72.2%,林業總產值達1.06億元。

永泰縣第二產業

2016年,全部工業實現總產值69.4億元,增長9.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55.58億元,增長11.4%。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3.39億元,增長8.1%,全年全社會用電量71883萬千瓦時,增長5.59%。“兩區一走廊”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34.07億元,增長9.4%,其中:城峯工業集中區完成總產值10.48億元,增長8.8%;馬洋工業集中區完成總產值13.38億元,增長11.4%;塘前工業走廊完成總產值10.21億元,增長7.6%。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輕重看,輕工業增長10.9%,重工業增長12.1%。分門類看,採礦業增長8.1%,製造業增長10.6%,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8.6%。工業產品銷售率97.67%,比上年下降0.16個百分點。年產值在億元以上的重點骨幹企業共有20家,實現產值44.91億元,佔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80.81%,產值比上年增加7.97億元,增長21.6%,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15.97個百分點。所涉及的16個大行業中,有15個行業的生產情況好於2015年,10個行業的增長速度高於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長速度,紡織、電力、食品製造、儀器儀表、化學制品等五個行業的總量規模較大、增長速度較快,全年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36.9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6.31%,比去年增加3.93億元,增長11.9%,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7.9個百分點。 [12] 
2016年,全縣建築業總產值359.64億元,增長21.2%,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766.5萬平方米,增長31.6%;房屋建築竣工產值234.7億元,增長24.4%。 [12] 
永泰縣2019年1-12月建築業增加值112.8億元,增長11.5% [5] 
永泰縣2019年1-12月第二產業增加值134.43億元,增長10.7%。 [5] 

永泰縣第三產業

2016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52.56億元,增長9.7% 。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8.91億元,增長10.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3.65億元,增長8.7%。按限額分,限額以上貿易業零售額16.56億元,增長13.2%,限額以下貿易業零售額36億元,增長8.1%。
造“清新福建,樂享永泰”品牌,培育鄉村遊、文化遊、體育運動遊等新型旅遊業態,入選“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試點縣,獲得國家生態縣命名,獲評福建省旅遊標準化試點縣。舉辦首屆福州(永泰)民俗旅遊節、第四屆永泰美食節、全國網絡媒體旅遊宣傳主題研討會等活動,帶動實現年接待遊客651.4萬人次,創旅遊產值22.1億元,分別增長25.1%和30.8%。2016年末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21.34億元,增長18.6%,其中儲蓄存款餘額72.10億元,增長13.3%。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86.91億元,增長12.1%。 [12] 
2019年,永泰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79億元,增長11.4%;第三產業增加值95.25億元,增長15.8%。 [5] 
2008年,永泰縣成功創建全市第一個、全省第五個“中國優秀旅遊縣”,被評定為“福建省最佳旅遊目的地”。首次在嵩口鎮舉辦“中國永泰趕墟節”。青雲山入選“福州十大名片”。旅遊配套設施逐步完善,御温泉酒店建成並對外營業;大樟溪休閒娛樂中心部分項目已對外營業;彌勒之裏理療中心項目已開工建設;部分景區周邊開辦了多家農家飯店。全年全縣接待遊客93.8萬人次,增長38.8%;旅遊業總收入2.78億元,增長43.3%。

永泰縣社會事業

永泰縣教育事業

截止2016年底,永泰一中晉升省一級達標高中,實驗幼兒園通過省級示範園驗收。動工建設福州市中小學生實踐基地、第三實驗幼兒園、赤錫中學教學樓;加固三洋中學、二十一中、清涼中心小學教學樓;福建農林大學東方學院一期主體裝修完成。出台緊缺學科新任教師補充及教師輪崗工作方案和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實施辦法。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通過國家評估驗收,“全面改薄”通過國家督查。 [12] 

永泰縣民生保障

在全市率先成立扶貧開發協會,創新“1+3+N”扶貧捆綁機制,貧困村“造血”功能不斷增強,37個貧困村村級收入突破10萬元,實現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4286人,新增城鎮就業2125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3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下降至1.94%。社會福利中心完成項目驗收,在樟城鎮7個社區先行開展社區居家養老專業化服務試點工作。推進農村敬老院建設,在建鄉鎮敬老院4個,已建鄉鎮敬老院15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16300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3%,城鎮基本醫療合計參保率達96.9%。農村低保標準從2300元提高到3000元,全年發放城鄉低保資金3375萬元。實施臨時救助政策,救助困難羣眾3350多人,發放救濟金241萬元,城鄉醫療救助2萬人次,發放救助資金435萬元。 [12] 

永泰縣科學技術

從8世紀以來,永泰人民在生產勞動實踐中,逐漸出現一些能工巧匠。如在唐代就已經鑄造出縣城重光寺、下漈能仁寺的銅鐘。宋元豐到清道光年間,先後對太原銀場的銀礦,樂山的鋅礦及莆邊的鉬礦進行開採。清代醫學家力鈞的研究成果被醫學界所推崇。明、清時期本縣對李果加工已負盛名,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加工的化核嘉應子更是馳名國內外。但由於地處山區,交通不便,長期處於封閉狀態,總的説來本縣的科學技術發展比較緩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永泰才逐漸開展羣體科學技術研究和試驗工作。建國初期,重點發展農業科技,先後建立北斗農場(良種場)、氣象站、種子站、獸醫站、水文站、農科所等機構。並着力興修水利,進行農業技術指導,改良土壤,引進良種,推廣化學肥料,化學農藥,防治病蟲害等。工業方面的科技活動,在20世紀50年代末和進入60年代後逐漸加強。1959年3月成立縣科學技術委員會,作為管理全縣科學技術的政府職能機構。以後,全縣科技隊伍逐年擴大,專業門類逐漸增多,技術水平也不斷提高。但由於“左”的傾向影響,特別是“文化大革命”時期,科技活動受到嚴重的干擾和破壞,到1975年3月才恢復科技委員會機構,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以後,永泰科技工作逐步走上正軌,1978年,成立了縣科學技術協會,此後各鄉鎮也相繼成立科協,同時各種專業學會也先後成立,促進了該縣科技工作的發展。
1974年至1985年,全縣較有成效的開發項目有50項,其中:工業12項,農業22項,林業6項,資源普查4項,山區資源綜合開發6項。1986年開始執行“星火計劃”,至1987年,兩年間共開發科技項目37項,屬“星火計劃”的有31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級1項、市級4項、縣級24項。
2008年組織實施科技項目省級1項、市級7項、縣級21項。永泰三中科技實踐活動課題《保護名山室研究》獲得第二十二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
2016全年專利申請量574件,增長245.8%;專利授權量161件,增長57.8%。 [12] 

永泰縣醫療衞生

民國前,永泰城鄉多是個體行醫,大部分是中醫。民國3年(1914年)基督教會在城關開辦一所亨通醫院,歷時3年就停辦。到民國27年(1938年)1月縣政府才成立一所簡陋的縣衞生院。由於缺醫少藥,醫院無法發揮有效的防疫醫療的作用,因此各種傳染病地方病仍長期在城鄉肆虐。至於婦幼衞生保健更為落後,全縣僅縣衞生院有一個助產士,婦女分娩皆由產婆接生,甚至“自包”,產婦和新生兒死亡率高得驚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縣人民政府對醫藥衞生保健事業非常重視。從1951年一所簡陋的縣衞生院,發展到1981年有相當規模的縣醫院、縣中醫院、縣衞生防疫站、縣婦幼保健所、縣衞生進修學校等5所醫療衞生事業單位和21個鄉(鎮)衞生院(或中心衞生院)、226個村衞生所。全縣形成一個相當完整的縣、鄉、村三級醫療衞生保健網。國營醫藥單位從無到有,1956年成立縣醫藥公司,現有4個醫藥商店、1個製藥廠。1987年全縣有衞生技術人員576人,平均每幹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1.8人,其中醫生0.7人,護士0.5人;有牀位497張,平均每千人牀位數為1.58。醫療技術日益提高,消滅了鼠疫、天花,有效控制霍亂等傳染病的發生,減少了麻疹、痢疾、百日咳、乙腦、肺結核等慢性傳染病的發病率。新法接生率已達94.4%,新生兒死亡率下降到27.3‰,年出生率下降到12.74‰,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到6.9‰,人民的體質有了明顯的提高。
2008年完成長慶、蓋洋、嶺路3所鄉鎮衞生院門診樓建設。全面啓動免費婚檢服務,恢復婚檢以來全縣婚檢率達85%。
截止2016年底,縣中醫院和婦幼保健院遷建項目動工建設,縣精神病院住院部大樓、城峯衞生院新門診投入使用。鄉村醫生養老保障得到落實,完成計生技術服務與婦幼保健資源整合。 [12]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14] 

永泰縣體育事業

大樟溪 大樟溪
清代以前,永泰的體育有民間傳統項目,如武術、游泳、划龍舟、舞獅、舞龍等。此外還有踢毽、跳繩、敲機等兒童遊戲體育,至於下棋則古已有之。民國以後,學校開始設體育課,體育活動逐步發展。40年代初,因日軍侵擾,從福州等地遷來很多學校,一些體育界人士也避亂於永泰,永泰的體育活動曾興盛一時。民國27年(1938年),舉行全縣第一屆運動會,後又分別於民國28年、30年、31年舉行二、三、四屆全縣運動會。抗戰勝利後,內遷學校紛紛遷回原地,外地人也多離開永泰,體育活動相對減少。
1951年,舉辦建國後第一屆全縣運動會,至1958年共舉辦了8屆。1959~1961年“困難時期”全縣運動會停止舉行,到1967年1月又舉行第9屆全縣運動會。以後由於“文化大革命”停止舉辦,直到1978年才舉行第十屆全縣運動會。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永泰的體育事業得到恢復和發展,發源於永泰的“虎尊”拳現已流傳至日本以及西歐一些國家。
2008年組隊參加第六屆全國“武術之鄉”武術比賽,獲得一等獎和二等獎各2項。
截止2016年底,啓動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示範區創建,“六館一中心”主體基本建成,實施綜合布展和二次裝修,藝術中心實現動工。環福州·永泰國際公路自行車賽賽事升級,成為繼環中國、環太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後國內第三個UCI2.1級國際大賽。成功舉辦第17屆縣運會。參加第24屆市運會,獲得金牌30枚。 [12] 

永泰縣交通運輸

永泰縣境內有355國道,534國道穿境而過。
向莆鐵路於2013年9月26日建成通車,在永泰縣境內設永泰站。
G1523甬莞高速公路(寧波→東莞)[原S35福詔高速公路],經過永泰縣境內,設有葛嶺,城峯,樟城,梧桐4個收費站。青雲山一處服務區。
G1517莆炎高速公路(莆田→炎陵)[原S1512興尤高速公路],經過永泰縣境內,設有嵩口收費站,2020年6月30日下午12時,莆炎高速公路福州段正式通車。

永泰縣歷史文化

永泰縣景觀 永泰縣景觀
永泰縣文化歷史悠久。宋張元幹的詞,清黃任的詩、柯祺的畫,均名噪一時。民間文藝源遠流長,民歌盤唱久盛不衰。“詩社”、詩會,百餘年不輟。閩劇表演在清末即有“信足樂”、“慶雲仙”等頗有影響的戲班。這些活動大都屬於自發性質,政府並未設立專門機構加以指導和管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縣成立了文化局、文化館,羣眾文化活動有了領導和管理、輔導的專門機構,羣眾文化、民間文藝、文藝創作、戲劇表演、圖書檔案、電影電視廣播等均有了長足的發展。1966年開始的10年“文化大革命”,給文化事業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傳統文化被視為“封、資、修”,一律封禁,文化界人士被視為“牛鬼蛇神”,大部分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和摧殘。
至1987年,全縣建立了21個鄉鎮級文化站,149個村級文化室,羣眾文化活動不僅有了場所,也有了管理機構;全縣舉行過6次(1978年以前14次)大型文藝會演和調演。縣閩劇團年演出場次均在200場以上,最高年份達333場。縣成立了文藝創作指導委員會、劇目室、業餘創作組,積極開展文藝創作,還出版了《永泰文藝》(季刊)。電影放映隊伍由1955年的1個隊,發展到1987年的22個隊;放映場次由1963年的292場,觀眾13萬多人次,發展到1987年的6144場,觀眾364萬人次。檔案館全部整理了民國檔案,完成了所有縣直機關的檔案鑑定。鄉村廣播通播率達90%;有大小電視差轉枱22座,電視覆蓋面積達65%;城鄉有電視機萬餘台。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豐富了人民精神生活,造就了一批文化人材,先後被吸收為各種協會會員的有: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人;中國民間文學家協會福建分會會員2人;中國戲劇家協會福建分會會員5人;中國曲藝家協會福建分會會員1人;中國舞蹈家協會福建分會會員1人;中國攝影家協會福建分會會員2人;中國美術家協會福建分會會員8人;中國作家協會福建分會會員1人。
2008年椽板龍、紙獅、虎尊拳、安海拳成功申報為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嵩口鎮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

永泰縣風景名勝

樂峯赤壁生態風景區野生短尾猴 樂峯赤壁生態風景區野生短尾猴
城東南塔山公園有烈士墓、聯奎塔。蓋洋赤嶺闇亭寺景區。白雲鄉姬巖(雞巖)濃蔭覆翠,雲霧繚繞。樟洋棋杆院裏村高蓋山(名山室)有紫蓋峯、龍嶺池、飛昇台諸勝。葛嶺方廣巖有天泉閣、玉泉洞、“一片瓦”、脱凡樓等景,為閩山勝地。名勝古蹟還有城峯太原灘唐代石刻“清流戲鳳”,赤錫溪門桃源洞,嶺路青雲山青龍瀑布、狀元洞水簾宮八仙崖雲天石廊、玉女相思巖、鯉魚潭、神谷、天池(古火山口),塘前小雄溪龍潭瀑布、鋪錦灘、莒溪尺五樓,嵩口壽春寺、德星樓、祭門司遺址、林帶溪石刻,梧桐教忠寺、巖侖洞、宋狀元鄭僑墓,樟城重光寺,富泉力華瑞應寺,同安鳳凰寺、清涼白鶴仙山、極樂寺,長慶下祭寺(能仁寺)、文昌閣(奎光閣)、龍門石刻。
永泰赤壁景區
赤壁生態景區 赤壁生態景區
赤壁景區佔地23平方公里,計劃投資1億元,截至2012年,已投入4000多萬元。赤壁溪貫穿景區全境,共有九十九彎、八十八曲。赤壁生態景區已成為福建省著名旅遊景區之一,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景區保持了原始粗獷野趣極強的自然風貌,成羣結夥的頑猴時常出沒,伴隨遊客,山羊、野兔、穿山甲、狸貓、小浣熊等野生動物穿梭自如。植物生長繁茂,種類多樣,有維管束植物多達700多種,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紅豆杉、水松、銀杏、刺桫欏等就有近20種。2011年被列為國家級生態藤山林自然保護區及福州農業經濟開發區。主要景觀:峽谷瀑布、天湖草場、石柱古柏、懸崖峭壁、海豚戲球、板龜吸水、雄獅瀑布、巨蟮入洞、幽谷瀑布、佛光潭、擎天一柱、洗墨崖、大仙桃、無源三疊瀑布等。
永泰青雲山景區
青雲山景區 青雲山景區
青雲山,國家級AAAA重點景區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距福建省永泰縣嶺路鄉莆田市涵江區相接處,因山峯平地拔起,矗立青雲而得名。景區面積47平方公里,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峯有7座,最高海拔1130米。動植物資源豐富,有珍稀動植物--桫欏和獼猴等。是集峽谷、森林、瀑布、古火山口、高山牧場和鳥類自然保護區為一體的生態旅遊區。9條溪流盤桓其間,形成了系列瀑布和深潭,其中九天瀑布號稱亞洲最大的梯級瀑布。主要旅遊景點有九天瀑布、青龍瀑布、雲天石廊、桫欏神谷、白馬峽谷五大景區及單獨管理的天池草甸景區(中國雲頂)。
中國雲頂
中國雲頂 中國雲頂
中國雲頂景區位於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與莆田市涵江區相接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青雲山之巔。距福州90公里,佔地36平方公里。雲頂景區分別由花海梯田景區、天池草甸景區、雲頂大峽谷景區(含七彩瀑高山花海梯田景區谷景區、紅河谷景區及翡翠谷景區)三個風景區構成。
嵩口古鎮
嵩口古鎮 嵩口古鎮
嵩口古鎮位於福州市永泰縣的西南部,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也是福州市唯一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嵩口古鎮是南宋愛國詞人張元幹的故鄉,同時是永泰西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重要交通樞紐。嵩口鎮區有60多座明清時期古民居保存完好,屬下各村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達百座以上。

永泰縣特產美食

永泰芙蓉李 永泰芙蓉李
永泰特產主要有永泰芙蓉李青梅柿子板栗福桔西甜瓜等水果及其產品,此外香菇綠茶、茶籽油、地瓜燒酒加飯酒及竹草編、軟木畫等也極具特色。永泰蜜餞聞名遐邇,主要產品有李幹化核嘉應子、蜜李餅、鹽水梅、酸梅露等。

永泰縣著名人物

五代時期閩國君主:朱文進
七年三狀元:蕭國樑鄭僑黃定
有史書中記載的世界上最長壽之人:陳俊 [42] 
四疏劾秦檜:黃龜年
宋代愛國詞人:張元幹
五子登科三代人十八條官帶:張肩孟
閩中十才子之一:王稱
清代詩人:黃任
乾隆皇帝贊為“福建之寶”:黃文煥
近醫學家、教育家、藏書家和社會活動家:力鈞 [15] 
近代民主主義革命者、曾任孫中山先生秘書:黃展雲
現代林業專家:俞新妥
女子排球運動員:侯玉珠
現代作家:鬱秀
女子體操運動員:姚金男
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檀雲坤 [16] 
福建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張作興 [17] 

永泰縣榮譽稱號

永泰縣是全國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縣、水土保護生態修復試點縣、水電農村電氣化縣、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福建省林業生產重點縣,福建省10大旅遊重點縣之一,素有“福州後花園”、“中國李果之鄉”、“中國建築之鄉”、“中國武術之鄉”、“中國温泉之鄉”、“中國優秀旅遊縣”等。
2018年9月26日,永泰縣榮獲2018年“中國天然氧吧”創建地區稱號。 [3]  [18]  2019年9月,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4] 
2019年9月20日,獲得全國綠化模範單位榮譽稱號。 [19] 
2020年5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全生態百優榜。 [20] 
2020年8月,入選“2020全國縣域旅遊發展潛力百佳縣”。 [21] 
2020年11月,入選2020年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縣(市、區)名單 [22-23] 
2020年11月,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4] 
2021年7月,上榜“2021年全國縣域旅遊發展潛力百佳縣”。 [25] 
2021年8月,被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認定為“2021年全國休閒農業重點縣”。 [28]  [30] 
2021年10月,入選福建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發佈的2021年度福建省經濟發展“十佳”縣(市)。 [29] 
2021年11月25日,入選2018年“中國天然氧吧”擬保持稱號地區公示名單。 [31] 
2022年2月,被評為2021年度全國健康促進縣(區)。 [32] 
2022年3月,入選2022年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縣(市、區)公示名單。 [33] 
2022年8月10日,入選首批省級數字鄉村試點縣(市、區)名單 [35] 
2023年5月,永泰縣被授予“中國文旅融合創新典範縣”和“2023年美麗中國首選旅遊目的地”。 [3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