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神舟十一號

鎖定
神舟十一號,簡稱“神十一”,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的第十一艘飛船,是中國第六次載人飛行任務,也是創造中國載人航天在軌飛行時間的新紀錄的重要里程碑。
神舟十一號於2016年10月17日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 [1]  於2016年10月19日與天宮二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工作,形成組合體; [1]  於2016年11月18日進入返回程序,返回艙降落主着陸場,完成載人任務。 [1] 
神舟十一號實現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從第二步到第三步的過程,為中國空間站建造運營和航天員長期駐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 
中文名
神舟十一號
所屬國家
中國
發射地點
酒泉衞星發射中心
返回地點
內蒙古主着陸場
發射日期
2016年10月17日
返回日期
2016年11月18日

神舟十一號運行歷程

神舟十一號 神舟十一號
2016年3月,神舟十一號完成回收着陸分系統降落傘子系統產品的驗傘、包傘工作。 [1] 
2016年6月,神舟十一號飛行乘組完成定選,載人飛船通過出廠評審工作。 [1] 
2016年8月3日,發射神舟十一號的長征二號F遙十一火箭經鐵路,從北京運輸。 [3] 
2016年8月6日,發射神舟十一號的長征二號F T2火箭和長征二號F遙十一火箭運抵發射場。 [4] 
2016年8月13日,神舟十一號從北京空運至中國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開展發射場區總裝和測試工作。 [5] 
2016年10月16日,執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的飛行乘組公佈。 [6]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 [1] 
神舟十一號兩名航天員 神舟十一號兩名航天員
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工作,形成組合體。 [1] 
2016年11月17日,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進行分離工作,並開展快速變軌控制驗證試驗。 [1] 
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進入返回程序,返回艙降落住主着陸場,完成載人任務完成。 [1] 
2016年11月23日,神舟十一號返回艙開艙儀式在北京舉行,進行搭載物品移交工作。 [7] 

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

神舟十一號任務計劃

1、神舟十一號飛船入軌後,兩天內完成與天宮二號的自動交會對接,形成組合體,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組合體在軌飛行30天。
2、兩名航天員將按照飛行手冊、操作指南和地面指令進行工作和生活,按計劃開展有關科學實驗。
3、完成組合體飛行後,神舟十一號撤離天宮二號,並於一天內返回至內蒙古四子王旗着陸場,天宮二號轉入獨立運行模式。 [1] 

神舟十一號任務目的

1、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進一步考核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功能和性能,以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為主。
2、完成航天員中期駐留,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
3、開展航天醫學、空間科學實驗和應用技術試驗、在軌維修試驗、空間站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 [6] 
4、進一步對改進型載人飛船功能進行全面驗證,為後續載人任務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 [8] 

神舟十一號任務特點

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主要的難點及特點為:
  • 距離高
過去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對接時,軌道高度是343千米,而神舟十—號和天宮二號對接時的軌道高度是393幹米,高了50千米,這與未來空間站的軌道高度基本相同,飛行也更加接近未來空間站的要求;同時,在交會對接時飛船的控制與神舟十號不一樣,神舟十一號還需要連續變軌。 [1] 
  • 實驗多
任務期間,神舟十—號要進行4項在軌試驗項目,包括寬波束中繼在軌驗證試驗、變軌控制驗證試驗、帆板任意偏置角跟蹤太陽功能驗證試驗和微生物控制試驗。通過這些試驗進一步驗證飛船設計功能,獲取和積累截人環境相關的飛行試驗數據。
通過這些試驗進一步驗證飛船設計功能,獲取和積累載人環境相關的飛行試驗數據。 [1] 
  • 時間長
此次任務中航天員需完成組合體30天中期駐留任務,比神舟十號的15天翻了一倍;在這30天中,要保障航天員的生活健康,也要保證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飛船在駐留、應急、返回方面的保障能力就需要比過去更強。 [1] 
神舟十一號

神舟十一號技術狀態

神舟十一號對接目標

天宮二號是在天宮一號備份目標飛行器的基礎上改進研製而成,採用實驗艙和資源艙兩艙構型,為滿足推進劑補加驗證試驗需要,對推進分系統進行了適應性改造;為滿足中期駐留需要,對載人宜居環境進行了重大改善,具備支持2名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30天的能力,設計在軌壽命2年。 [6] 

神舟十一號飛船組成

神舟十一號與神舟十號飛船技術狀態基本一致,根據任務和產品研製需要,部分技術狀態進行了更改,停靠天宮二號執行30天組合體飛行任務,具備獨立飛行5天的能力。
長征二號F T2與之前的T1火箭、Y11火箭與之前的Y10火箭技術狀態基本一致,為進一步提高安全性與可靠性,進行了部分技術狀態更改; [6]  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為捆綁式二級液體運載火箭,芯級直徑3.35米,捆綁4枚助推器,助推器直徑2.25米。 [3] 

神舟十一號測控通信

酒泉發射場系統以及測控通信系統主要技術狀態基本不變,與神舟十號基本一致。 [6] 

神舟十一號着陸場地

內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陸場,承擔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搜救和回收任務。 [6] 

神舟十一號飛行運載

神舟十一號飛行乘組

2016年10月16日,執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的飛行乘組公佈,共計2人,分別為:
圖片
景海鵬 景海鵬
陳冬 陳冬
姓名
景海鵬
陳冬
性別
擔任
指令長
協助員
參考資料: [9] 

神舟十一號運載物品

神舟十一號移交的搭載物,既有搭乘神舟十一號飛船飛行33天的物品,也有跟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飛行66天,由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帶回的物品,包括有:
1、解放軍總醫院科研團隊的醫學實驗生物樣本;
2、香港特別行政區中學生設計的太空實驗及實驗裝置;
3、雲南、寧夏、陝西和天士力集團等搭載的特色農作物和藥材種子(種苗);
4、西藏和山東搭載的紀念哈達、濰坊風箏等。 [10-11] 

神舟十一號技術保障

神舟十一號技術突破

1、為滿足本次任務要求,調整了軌道控制策略和飛行程序,使神舟十一號飛船能夠適應本次任務交會對接軌道和返回軌道高度由343千米提高到393千米的要求。
2、為進一步提高安全性可靠性,新配備了寬波束中繼通信終端設備,顯著擴大了測控覆蓋範圍,提升了飛船姿態快速變化時的天地通信保障能力,從而提高了航天員的安全性和飛船的可靠性。
3、為驗證未來航天技術,滿足未來空間站交會測量設備長壽命使用要求,對神舟十一號的交會測量設備進行了升級換代。
4、神舟十一號艙內照明設備(近距離泛光照明)和交會對接照明設備(遠距離投光照明)使用LED光源,即固態照明光源。
5、採用熱控分系統和環控生保系統進行温度控制,通過流體流動將船上產生的熱量傳遞給外部輻射器,再通過輻射器將熱量輻射到太空中,保障航天員在空間飛行的特殊環境下安全生活和正常工作,為航天員營造一個温暖如春的居住環境。
6、配製艙門快速檢漏儀,實現對艙門和對接面的快速、準確檢漏,維持艙內正常生活的氣體。
7、安裝儀表板減振器,通過振動過程中金屬絲之間不斷互相摩擦消耗了大量能量,這部分能量最終變成熱能消失在了周圍介質中。
8、為軌道艙設計了一套厚度約2釐米的外衣,高效隔離空間環境與軌道艙艙壁之間的換熱,外衣表面還有一層華麗的複合膜,來提高飛船對軌道原子氧等粒子的防護能力;在返回艙外表面,噴塗了特殊設計的有機熱控塗層,為保證在軌期間的返回艙温度條件提供有力支持。
9、研製“逃逸發動機”逃逸救生系統,為航天員放心巡天提供了安全保障。
10、研製當時中國國內回收質量最大、着陸速度最低、可靠性安全性最高、系統最複雜的一套航天器回收着陸系統。 [12] 

神舟十一號太空保障

執行這次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的兩名航天員將在軌工作33天,為了保證他們能夠健康生活和高效工作,主要採取措施為:
1、醫健醫保。在飛行期間,綜合利用醫療問詢、基本生理指標檢查、尿常規檢測、心肺功能檢查等手段,定期對航天員實施健康狀態的評估;注重艙內微生物的控制,並且配備了預防治療的一些藥品和相關的醫療器械,以此來保證航天員的健康;同時在首次建立起了天地遠程醫療支持系統,通過天地協同的會診來解決航天員的在軌“看病”問題。
2、失重生理效應防護。神舟十一號配備了一些防護裝備和鍛鍊設備來儘量降低失重對航天員帶來的不利影響,如航天員可以使用套袋來解決飛行初期這種頭暈和鼻塞等不適應的反應,通過使用拉力器自行車的鍛鍊,工作時穿着企鵝服,對心肺功能的下降,對肌肉萎縮和骨丟失進行綜合的防護。
3、營養健康保障。進一步豐富了航天食品,它的種類有近百種,食譜週期達到五天,膳食結構也更加科學,同時考慮部分個性化的需求,增強食品感官接受性。
4、心理支持。對本次飛行任務時間比較長的特點,加大了心理支持的力度,在專業心理醫生的支持,親情的交流和航天員團隊的支持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技術支持手段,如研製了基於虛擬現實技術的一個心理舒緩系統,還有升級了天地信息交流系統,方便航天員與地面進行雙向的溝通,可以傳遞郵件,可以與親朋好友進行視頻和音頻的交流,以此來緩解航天員的壓力,保證航天員的心理健康。 [13] 

神舟十一號實驗活動

飛行任務期間,神舟十一號共開展了40餘項空間科學與應用技術、航天醫學、在軌維修技術等方面的實(試)驗項目,以及科普實驗和展示活動,釋放伴隨衞星並對組合體進行了伴飛拍攝和近距離飛越觀測。 [1] 

神舟十一號榮譽表彰

獲獎單位
所獲獎項
天宮二號、神舟十一號載人航天任務研製團隊
2016年度"影響中國"科技人物
參考資料: [14] 

神舟十一號文化特色

  • 紀念郵品
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返回後,中國郵政太空郵局以太空信的形式,神11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親筆簽名,對外公開發行“航天員郵票珍藏冊”,共計8枚紀念郵票,4枚加蓋郵戳紀念封。 [15] 

神舟十一號任務意義

神舟十一號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着中國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取得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重要成果,為我國空間站建造運營和航天員長期駐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具體來講就是,面向空間站建造運營任務,驗證了航天員中期駐留的生命保障技術、人機協同在軌維修技術,考核了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組合體運行、載人飛船返回等相關關鍵技術,以及地面長時間任務支持等技術,積累了長期飛行任務管理和組織實施較大規模空間應用試驗的相關經驗。 [6]  (中國網 評)
神舟十一號升空後與天宮二號對接,兩名航天員會在天宮二號內完成一系列在軌科學實驗,為未來中國建造空間站奠定堅實基礎。 [1]  (《天天愛科學》 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