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神舟二號

鎖定
神舟二號,簡稱“神二”,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的第二艘飛船,也是中國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 [1] 
神舟二號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三個艙段組成。與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相比,神舟二號飛船的系統結構有了新的擴展,技術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飛行期間,進行了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天文和物理、微重力科學等領域的實驗 [7] 
神舟二號飛船於北京時間2001年1月10日1時0分3秒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於2001年1月16日19時22分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成功着陸,在太空飛行了6天零18小時/108圈 [1] 
神舟二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飛行試驗,標誌着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取得了新的進展,向實現載人航天飛行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1] 
中文名
神舟二號
所屬國家
中國
發射時間
2001年1月10日1時0分3秒(北京時間)
發射場地
酒泉衞星發射中心
返回時間
2001年1月16日19時22分(北京時間)
返回地點
內蒙古中部地區
飛行時間/圈數
6天零18小時/108圈

神舟二號研製綜述

神舟二號主要由飛船系統和火箭系統等系統組成。其中,飛船系統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 [2]  。與神舟一號飛船相比,神舟二號飛船的系統結構有了新的擴展,技術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 [3]  。火箭系統採用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的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 [2]  ,其總指揮為黃春平 [4] 

神舟二號系統組成

神舟二號飛船系統

神舟二號飛船系統在設計上採用模塊化設計,採用的是三艙(軌道艙+返回艙+推進艙)、兩對太陽能電池帆板構型(“神舟二號”的兩對太陽能電池帆板)和升力控制返回、圓頂降落傘回收方案。三艙結構比兩艙結構增加了一個軌道艙,它是宇航員在太空自由飛行時的生活艙和工作艙,航天員在返回地面之前將其分離掉,這樣座艙就可以適當減小尺寸,以供航天員在上升和返回時使用。
返回艙在飛船的中部,為密閉結構,其前端有艙門,供宇航員進出軌道艙使用。返回艙是航天員的座艙,是飛船惟一可再入大氣層返回着陸的艙段,艙內設置了可供三個宇航員斜躺的座椅,座椅下方設有儀表盤和控制手柄、光學瞄準鏡。
軌道艙位於飛船的前端,其外形為兩端帶有錐角的圓柱形,在其兩側裝有太陽能電池陣、太陽敏感器和各種天線以及各種對接機構。軌道艙是宇航員在軌道飛行期間的生活艙、試驗艙和貨艙。
推進艙位於飛船的後部,形狀像一個圓筒,主要用於飛船的姿態控制、變軌和制動。推進艙安裝有四台大推力的主發動機和平移發動機,推進艙的兩側還裝有20多平方米的主太陽能電池陣 [5] 

神舟二號火箭系統

神舟二號的發射任務由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承擔,此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65次飛行,也是繼1996年10月以來中國航天發射連續第23次獲得成功 [3] 

神舟二號其他系統

神舟二號在軌運行期間和返回過程,由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統一調度和指揮,西安衞星測控中心有關測控站和“遠望號”遠洋航天測量船隊,將對飛船進行持續跟蹤、測量與控制 [2] 

神舟二號運行歷程

神舟二號發射升空

2001年1月10日1時0分3秒,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載着神舟二號飛船在中國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發射。
飛船起飛十三分鐘後,進入預定軌道(距地球表面高度近地點為200公里、遠地點為340公里的橢圓軌道) [3] 
神舟二號發射升空 神舟二號發射升空

神舟二號在軌運行

2001年1月10日21時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向飛船下達了變軌的指令。接到指令後,飛船上的發動機一次點火成功,在發動機的推力作用下,飛船的近地點高度由200公里抬高到了340公里,成功地進入了圓軌道。
2001年1月12日20時,神舟二號飛船自從變軌後,又以圓軌道在太空中繞地球飛行了31圈,軌道高度在飛行中逐漸出現衰減。
2001年1月12日20時24分,在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的統一指揮和調度下,由陸海基航天測控網實施首次軌道維持。西安衞星測控中心向飛船發出進行軌道保持的控制數據指令。

神舟二號返回着陸

2001年1月16日19時22分,神舟二號飛船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成功着陸 [3] 
神舟二號飛船

神舟二號搭載物品

神舟二號科研設備

神舟二號共搭載64件科學實驗設備,均為首次上天的正式產品。其中有進行空間材料科學試驗的多工位空間晶體生長爐和空間晶體生長觀察裝置;有進行空間生命科學試驗的空間蛋白質結晶裝置和空間通用生物培養箱;有進行空間天文觀測的太陽和宇宙天體高能輻射監測儀,包括超軟X射線探測器、X射線探測器和γ射線探測器;有進行空間環境探測的大氣成分探測器 [1]  、大氣密度探測器和固體徑跡探測器;有有效載荷公用系統,還有微重力測量儀等 [6] 

神舟二號其他物品

神舟二號其他搭載物還包括蔬菜、花卉種子和樹苗等,如專為西部開發和北京周邊綠化而搭載的楊樹苗和紅豆杉苗 [1] 

神舟二號科研創新

神舟二號科學實驗

藉助神舟二號搭載的科研設備,中國科學家首次在飛船上進行了微重力環境下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天文和物理等領域的實驗,包括半導體光電子材料、氧化物晶體、金屬合金等多種材料的晶體生長,蛋白質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間晶體生長,植物、動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離體細胞和細胞組織的空間環境效應實驗等。同時穿插進行了部分對地觀察設備的在軌測試,以及空間天文、環境監測儀器的試驗任務。其中,進行了包括曾被廣泛關注的細胞“太空婚禮”——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兩項空間細胞融合試驗,為空間製藥和培育生物新品種探索新的方法 [1] 
神舟二號上的科學實驗是中國科學家首次在自己研製併發射的飛船上進行多學科、大規模和前沿性的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 [3]  [6] 

神舟二號技術創新

與“神舟一號”相比,“神舟二號”飛船的結構和技術都有了新的改變和提高,可以説跟真正的載人飛船沒有區別。在這艘飛船上,載人飛行的幾大系統全部參加了實驗,包括:逃生系統,用來保證宇航員的生命安全;飲食系統,用來解決宇航員的體力問題;衞生系統,用來解決宇航員的個人衞生;醫療系統,用來解決宇航員暈船、頭痛、輻射等病症;環境系統,要求温、壓、氣、濕都能自動調節。
神舟二號飛船自從變軌後,又以圓軌道在太空中繞地球飛行了31圈,軌道高度在飛行中逐漸出現衰減。軌道維持,就是通過控制飛船上發動機的點火時間和推力,使飛船始終保持在正確的軌道上飛行。在神舟二號飛船飛行全過程中,要進行多次軌道維持。西安衞星測控中心首次啓用了最新研製建成的測控網網絡管理系統,實現了測控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測控設備的遠程監控,大大提高了測控網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神舟二號”發射試驗,運載飛箭、飛船和測控發射系統進一步完善,提高了載入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飛船上裝有人體代謝模擬裝置、擬人生理信號設備以及形體假人,能夠定量模擬航天員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動參數。這次發射,逃逸救生系統也進行了工作。這個系統是應急情況下確保航天員安全的主要措施。飛船擬人載荷提供的生理信號和代謝指標正常,驗證了與載人航天直接相關的座艙內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統。

神舟二號逸聞軼事

  • 原定發射日期前的意外碰撞
2000年12月31日,由於基地發射站一個工作人員操作失誤,發射平台意外啓動,已經處於垂直對接狀態的重達40多噸的火箭與十一層平台撞在一起。經過一番檢測,火箭一共被碰傷18處,而此時,距原定發射日期僅剩4天。原定於2001年1月5日的發射被迫取消。
後經連續兩天的細緻檢測與分析,13位專家一致認為:碰撞產生的力量小於火箭的設計承受力量,撞擊位置距離火箭關鍵氣路就差幾毫米,而這個數值恰好還在安全範圍內。隨後,火箭再次等待發射 [4] 

神舟二號價值意義

神舟二號發射,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飛行試驗,標誌着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取得了新的進展,向實現載人航天飛行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1] (中央電視台 評)
神舟二號的太空之旅,為中國今後實現空間產品產業化、商品化開闢道路。它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飛行試驗,對全面掌握和突破載人航天技術具有重要意義。(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評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