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神聖愈瘡木

鎖定
神聖愈瘡木(學名:Guaiacum sanctum L. )是蒺藜科、愈瘡木屬的常綠喬木或灌木,樹高通常為2.5-3.5米,樹徑30釐米,主幹矮,多莖,在底部分枝,側枝微垂廣展,形成濃密圓形的樹冠。葉羽狀、複葉,深綠色,6-10片卵形對生小葉。花藍色,5瓣,星型。蒴果橙色,裂開,露出一個或兩個黑色的種子,種子覆蓋着鮮紅色的假種皮。樹木深棕色,樹皮剝落,呈現灰色斑點。
分佈於佛羅里達羣島、巴哈馬羣島、西印度羣島、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的乾燥沿海地區,中國從古巴引種。
神聖愈瘡木木材堅硬,重量重,密度大,用來製造輪船的螺旋槳軸、軸承、齒輪和木槌等;還有藥用和觀賞價值。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神聖愈瘡木
學    名
Guaiacum sanctum L.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牻牛兒苗目
蒺藜科
愈瘡木屬
神聖愈瘡木
命名者及年代
L.,1753 [2] 

神聖愈瘡木形態特徵

神聖愈瘡木
神聖愈瘡木(5張)
常綠喬木灌木,樹高通常為2.5-3.5米,隨着生長年份增加,可達11米。通常樹徑為30釐米,也有達到1米的,主幹矮,多莖,在底部分枝,側枝微垂廣展,形成濃密圓形的樹冠。葉羽狀、複葉,深綠色,6-10片卵形對生小葉,小葉基部具托葉,具細尖。
花藍色,5瓣,星型。長年時斷時續地開花,常見開花時間為早春的3-4月。春天的花朵,夏天變成成熟的果實。蒴果成熟時變橙色,裂開,露出一個或兩個黑色的種子,每個種子上覆蓋着一個肉質的鮮紅色假種皮。長成的樹木深棕色,樹皮剝落,呈現灰色斑點。 [3]  [4-5] 

神聖愈瘡木生長環境

多生長在低海拔丘陵山地至平原區,分佈區屬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温22-25℃,年降水量800-1500毫米。耐乾旱,在年降水量為700毫米的區域也能生長。土壤以石灰岩母質發育而成的鈣質土至微酸性土為宜,不耐酸性土。屬陽性樹種,不耐陰。 [3] 
神聖愈瘡木 神聖愈瘡木

神聖愈瘡木分佈範圍

分佈於佛羅里達羣島、巴哈馬羣島、西印度羣島、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的乾燥沿海地區。中國20世紀60年代從古巴引種,在海南的尖峯嶺有少量植株,雲南西雙版納也有栽培。 [3]  [4] 

神聖愈瘡木繁殖方法

  • 採種
神聖愈瘡木8-9月果熟,萌果熟時果皮由青綠色轉變為褐色。採回的果實攤曬,種子自行脱落,可幹藏。種子千粒重200-250克,發芽率為65%左右。 [3] 
  • 育苗
早春3月播種。採用條點播,條距25釐米,粒距5-7釐米,覆土厚2釐米,蓋草保濕。播後約1個月發芽出土,揭除蓋草。苗期加強中耕除草施肥,1年生苗高40-50釐米,可出圃定植。 [3] 

神聖愈瘡木栽培技術

春季2-3月雨後裁植,株行距為2米×(2-2.5)米。帶墾或塊狀整地,挖60釐米×60釐米×40釐米的植穴,裸根苗漿根定植。植後頭幾年每年撫育2-3次,結合撫育適當施複合肥,促進早日成林。林地可間種山毛豆、豬屎豆等早地綠肥。 [3] 

神聖愈瘡木主要價值

木材:神聖愈瘡木木材非常堅硬,重量重,密度大,密度為1.10-1.30克/釐米,具特殊氣味,邊材淺黃色,心材綠色或棕色,結構密緻,抗腐、抗白蟻。它被認為是最堅硬的木材之一,釘子很難釘進木頭裏。木材放進水裏,不會浮在上面,而是沉在水裏。木材可用來製造輪船的螺旋槳軸、軸承、齒輪和木槌,也可用於製造高級傢俱、滑車、保齡球等。同時,木材還是一種受歡迎的木雕木材,也可用於其他細木工。 [3]  [4-5] 
藥用:神聖愈瘡木被用來治療梅毒、發燒、全身疼痛、痛風、關節炎、風濕病、扁桃體炎、皮膚病、便秘、魚中毒以及作為強化茶的成分。煮沸的葉子會產生一種茶,這種茶被用作流產劑。 [5] 
園林:神聖愈瘡木冬季耐寒,可種植在沿海地區;它有閃亮的綠葉、褐色樹皮、灰色斑塊、藍色花朵和具有觀賞性的豆莢,被用於園藝、庭園觀賞;由於生長速度慢,還可以種植在容器中。 [4-5] 

神聖愈瘡木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近危(NT)。 [6]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2019版)——附錄Ⅱ。 [7] 

神聖愈瘡木植物文化

神聖愈瘡木是巴哈馬的國樹。神聖愈瘡木的花是牙買加的國花。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