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祖域

(趙匡胤麾下健將)

鎖定
祖域,字貞夫,福建松溪縣人,五代後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麾下健將。
本    名
祖域
字    號
貞夫
所處時代
宋朝
出生地
福建松溪縣
祖域剛毅有文武才,他作戰勇敢又有智謀,深得太祖器重,建隆初年擢為殿前司統制,執掌禁軍。太祖思慮唐亡以來五十四年,中原已歷梁唐晉漢週五代,共八姓十二帝,篡竊相繼,變亂不休,原因都是方鎮擁兵君弱臣強,若要長治久安,須將各鎮兵權撤去收歸中央。翌年某晚,宴請典兵諸將,説了一番亦莊亦詼的家常話,第二天他們都提出辭去軍職,太祖則派他們出任地方長官,這就是宋史的“杯酒釋兵權”。見此形勢祖域也稱老母有疾,急需居家照顧,遞上辭去殿前司統制的呈書,太祖立即准奏,説你帶上十萬銀兩回家盡孝去吧。
祖域熱心慈善樂於助人,他常去後山活動身體,望村中有炊煙不起者濟以米粟。有一年奉東大旱,次年春上不少人家先後斷糧,只得挖野菜度日,他以己財糴谷賑饑,一千多人賴以活命。里人有婚喪因貧不能成禮,他出財帛相助。他發現這裏多數人因貧沒有文化,他出資在鳥石潭辦義學,請來奉邑飽學之士作塾師,鄉人子弟不論貧富都可入學,不收學費,里人鹹頌其德。祖域於景祐年間高壽而終,遠近百姓都來送喪。皇祐二年(1057)立廟於今松岙鎮街一村地域,廟名安松,意為保松岙平安。
祖域死後,由於民間神化,產生了種種傳説,地方長官上達朝廷,所以,宋、元、明三朝皇帝先後給了他三次殊榮。一是宋高宗於建炎四年(1130)遣太保恩榮為欽差,封祖域為文惠侯,賜廟額為“景祐”(因其歿於景祐年間),撥皇糧十萬斛擴建廟宇(斛是古代的量器,五斗為一斛)。把安松廟擴建成七開間三進,山門正中懸“敕賜景祐廟”匾額,山門外有高近2米石獅一對,廟前立10米高旗杆兩根,擴建工程到第三年方告完成。恩榮這次來明州還有另一件任務,訪尋一位救過皇上的女子。原來高宗為避金兵追趕曾一人落荒而走,卻進入另一股金兵的視線,後受到一位民女的保護而脱險,皇上吩咐找到後接來宮中封她為後。尋訪中發現“村姑救康王”的版本有很多,不但松岙有裘村有,奉化有象山有,鄞縣鎮海都有類似傳説,計18處之多,且都不願入宮。他派人向京師呈報,這位歷史上唯一到過寧波的皇帝批示:乘景祐廟擴建之機另建後殿,塑她們的像供奉。松岙人俗呼十八娘娘。之後,松岙周邊又陸續建造東祐廟、南祐廟、西祐廟,三廟都是景祐廟分祀,東祐廟在海沿東小島上,俗呼墩頭廟;南祐廟在松岙南,俗呼塔頭廟;西祐廟在西岙南,俗呼大廟。二是至正廿七年元順帝下詔加“昭烈”之號。三是明洪武四年(1371),太祖朱元璋下詔易號為“宋義士祖公之神”,每年四月初二由縣令以剛鬣行祀事,並定為恆制,長期執行。故山門重檐之上,又有豎式“祖公廟”匾額。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