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礫玄蔘

鎖定
礫玄蔘(Scrophularia incisa Weinm.)是玄蔘科玄蔘屬多年生直立草本,除總花梗及花梗被腺毛外,全體無毛或有短腺毛。根常粗而木質。莖多支叢生,高20-60釐米,有稜。葉柄長1-3釐米;葉片長卵形至寬條形,長2-10釐米,幾無網脈,琴狀分裂至不裂而有深刻的尖齒,裂片有粗齒。聚傘圓錐花序頂生,狹長,小聚傘有花1-6朵;花萼長3毫米,裂片卵圓形,邊緣有白色膜質的寬帶;花冠深紫色,長約7毫米,上唇2裂,裂片寬圓,邊緣波狀,比下唇長得多;退化雄蕊矩圓形至卵狀披針形。蒴果球形,頂端尖,長5-6毫米。
分佈於中國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及東北西部;蒙古,蘇聯西伯利亞和中亞地區也有。生河湖邊砂礫地和亞高山山坡。本種在葉形上多變,一般新疆的全裂、深裂,向東漸變為不裂。
中文名
礫玄蔘
拉丁學名
Scrophularia incisa Weinm. [2] 
別    名
海日音—哈日一奧日呼代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唇形目
玄蔘科
玄蔘屬
礫玄蔘
分佈區域
中國,蒙古,蘇聯西伯利亞和中亞地區

礫玄蔘形態特徵

礫玄蔘
礫玄蔘(9張)
半灌木狀草本,高20-50(70)釐米。莖近圓形,無毛或上部生微腺毛。葉片狹矩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1)2-5釐米,頂端鋭尖至鈍,基部楔形至漸狹呈短柄狀,邊緣變異很大,從有淺齒至淺裂,稀基部有1-2枚深裂片,無毛,稀僅脈上有糠粃狀微毛。
頂生、稀疏而狹的圓錐花序長10-20(35)釐米,聚傘花序有花1-7朵,總梗和花梗都生微腺毛;花萼長約2毫米,無毛或僅基部有微腺毛,裂片近圓形,有狹膜質邊緣;花冠玫瑰紅色至暗紫紅色,下唇色較淺,長5-6毫米,花冠筒球狀筒形,長約為花冠之半,上唇裂片頂端圓形,下唇側裂片長約為上唇之半,雄蕊約與花冠等長,退化雄蕊長矩圓形,頂端圓至略尖;子房長約1.5毫米,花柱長約為子房的3倍。
蒴果球狀卵形,連同短喙長約6毫米。花期6-8月,果期8-9月。 [1]  [3] 

礫玄蔘生長環境

生長於河灘石礫地、湖邊沙地或濕山溝草坡,海拔650-2600米至青海可高達3900米。

礫玄蔘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黑龍江(大興安嶺以西)、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東北部)。蒙古人民共和國,蘇聯西伯利亞和中亞地區也有。 [1] 

礫玄蔘主要價值

礫玄蔘
礫玄蔘(5張)
全草入蒙藥。
採集加工
夏季採收,洗淨泥沙,曬乾,切段備用。
性味功能
味苦,性涼、稀、鈍、柔。清熱,解毒,透疹,通脈。
主治
麻疹不透,水痘,天花,猩紅熱
用量用法
單用1.5—3克,或入丸散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