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礦區

(越南武輝心著長篇小説)

鎖定
《礦區》是越南作家武輝心著長篇小説,於1951年首次出版。 [1] 
《礦區》是越南現代文學中第一部反映礦工的生活和鬥爭的小説。小説主要描寫礦區地下鬥爭的領導人老俊如何不屈不撓地排除萬難,發動和組織工人怠工、罷工和破壞生產,力爭少出煤,打擊法國侵略者。小説描寫了礦工們的貧困生活和所受的非人待遇,揭露和譴責了殖民者、密探、資本家和包工們的殘暴罪行,歌頌了地下工作者和工人們的反抗鬥爭。在越南的礦區中有大批華僑工人,作者並沒有忘記這一點,小説通過阿生等形象,自始至終都表現出華僑工人與越南工人的同仇敵愾,並肩戰鬥。小説寫到老俊被捕時,讚頌了他的堅貞不屈;但寫到主要幹部老盛和老史被捕時,則似乎過份渲染了他們的恐懼與動搖。 [2] 
作品名稱
礦區
外文名
Vùng mỏ
作品別名
停工
作    者
武輝心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字    數
105千字
首版時間
1951年

礦區內容簡介

《礦區》是一部反映越南煤礦工人在法國帝國主義統治下的血淚生活和鬥爭史。小説的主人公老俊,是一位越共地下黨員,為反對法國老闆和工頭老光對工人的壓榨和迫害,他和妻子棉姑以及工人老史、老盛等,領導工人舉行了一次反迫和要求增加工資米的罷工鬥爭,取得了初步勝利。在越共市委領導下,老俊和他的戰友們制訂了一個更為嚴密的鬥爭計劃,以便開展聲勢更大的罷工。這時法國殖民主義統治者也猖狂地利用一切手段,破壞罷工。敵人先後逮捕了老俊、老盛和老史,但都未能從他們口中得到什麼。老盛、老史趁亂離開礦區,老俊被釋放後,更加堅定,為奪取最後的勝利而努力工作。 [1] 

礦區創作背景

武輝心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工人家庭,本人也是工人出身,曾經在鴻基、北江兩地先後參加過十六次罷工鬥爭,1945年成為工人運動幹部。他沒有上過學,靠自學能閲讀和書寫,喜歡讀《聖經》《佛經》《金雲翹傳》和《三國演義》等,從中學習寫作。他在敵佔區的礦區做地下工作時,起初編過快板和歌謠搞宣傳,1949年底寫過一篇《法國鬼子統治下的礦工》,許多工人很受感動。於是武輝心覺得有必要寫一本像《三國演義》那樣大的書來反映礦區的一切。1950年起,他仿中國《三國演義》的形式,撰寫《礦區》,最初題為《停工》,後來改為《礦區》。在創作過程中,得到越南文藝協會的支持,經過多次的修改而成。 [1]  [2] 

礦區人物介紹

  • 老俊
小説主人公老俊,是一位越共地下黨員。他領導工人進行罷工鬥爭,打擊法國侵略者。被法國殖民主義統治者逮捕後,雖然受盡折磨,但沒有吐露一句黨的機密。被釋放後,老俊更加堅定,為奪取最後的勝利而努力工作。小説寫到老俊被捕時,讚頌了他的堅貞不屈,他身上具有高度的黨性原則和堅定不移的鬥爭意志,表現了一個共產黨人堅貞不屈的英雄品質。 [1]  [2] 

礦區作品鑑賞

礦區主題內容

《礦區》以越南抗戰時期敵後的一個煤礦為背景,寫了越南煤礦工人在印度支那共產黨(越南勞動黨前身)和越南總工會的地下組織的領導下,對敵偽進行的英勇艱鉅的鬥爭。礦工們的鬥爭從小到大由部分礦工參加的,為增加米貼而破壞礦區設施的自發性鬥爭發展到反對帝國主義奴役和壓迫的有組織的大規模罷工,顯示出礦工們爭取解放的巨大階級力量。
小説成功地塑造了老俊這一個地下共產黨員的形象。他心胸開闊,不計私利,竭盡全力工作,組織礦工團結一致反對法國帝國主義。老俊身上引人注目的特點是高度的黨性原則和堅定不移的鬥爭意志。他不因為老盛是他的老戰友而放寬對他錯誤的批評和處分;也不因為棉姑是他的妻子而佔有學習機會以便夫妻同行。一切服從鬥爭的需要,為黨的事業而全力奮鬥是老俊的生活目的。他性格剛強堅韌,在獄中,他雖然受盡折磨,但沒有吐露一句黨的機密,表現了一個共產黨人堅貞不屈的英雄品質。 [1] 

礦區藝術特色

武輝心文筆流暢,敍事層次清晰,語言通俗易懂。他在談《礦區》寫作經過時曾説:“我還是照過去的老辦法,在寫完一段之後就翻來覆去地讀,在文意、修辭和造句上加以推敲、修改,然後再讀給礦工兄弟們聽。”從小説的行文、結構上看,作者在這方面所下的功夫確實已取得成果。他描寫了礦區工人一個接着一個的鬥爭,但從未給人重複、冗長之感。他設置懸念,如老俊的被捕和誤傳他們被殺等情節,使小説情節曲折動人;他不過多地花費筆墨描寫自然景色,把篇幅集中用於敍述工人的鬥爭歷程和心理變化。這些特點都體現了作者為現實鬥爭服務的文學主張和重視口頭宣傳的創作傾向。 [1] 

礦區作品影響

《礦區》出版後,獲越南文藝協會1951—1952年度創作一等獎。 [1] 

礦區出版信息

《礦區》於1951年由越南文藝出版社首次出版。1956年,中國作家出版社出版了《礦區》的中譯本,譯者黃敏中,譯本前附有作者撰寫的《我怎樣寫〈礦區〉的》譯文。 [1] 

礦區作者簡介

武輝心(Vo Huy Tam),越南作家。1926年出身於礦工家庭。年輕時在鴻基煤礦當過工人。八月革命後,開始學習文化,併成為作家。作品有短篇小説《月》《錘柄》《洋人時代的礦區》,長篇小説《礦區》《上去吧》等。 [3] 
參考資料
  • 1.    彭端智主編;郭振乾等著. 東方文學鑑賞辭典[M]. 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0.12:173-174.
  • 2.    中山大學中文系文藝理論教研室編. 外國文學 上[M]. 1979.01:326-327.
  • 3.    張迪安,關家鶴主編;《外國文學家大辭典》編輯委員會編. 外國文學家大辭典[M]. 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瀋陽:遼寧少年兒童出版社, 1989.1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