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磨盤草

(錦葵科苘麻屬植物)

鎖定
磨盤草(Abutilon indicum (L.) Sweet),又名:金花草、唐擋草。一年生或多年生直立的亞灌木狀草本,高達1-2.5米,分枝多,全株均被灰色短柔毛。葉卵圓形或近圓形,先端短尖或漸尖,邊緣具不規則鋸齒,兩面均密被灰色星狀柔毛;葉柄被灰色短柔毛和疏絲狀長毛;花單生於葉腋,近頂端具節,被灰色星狀柔毛;花萼盤狀,綠色;花黃色,花瓣5;雄蕊柱被星狀硬毛;果為倒圓形似磨盤,黑色,先端截形,具短芒,被星狀長硬毛;種子腎形,被星狀疏柔毛;花期7-10月。 [1] 
磨盤草產台灣、福建、廣東、廣西、貴州和雲南等省區。常生於海拔800米以下的地帶,如平原、海邊、砂地、曠野、山坡、河谷及路旁等處。分佈於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斯里蘭卡、緬甸、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熱帶地區。 [1] 
磨盤草皮層纖維可為麻類的代用品,供織麻布、搓繩索和加工成人造棉供織物和墊充料。全草供藥用,有散風、清血熱、開竅、活血之功,可用於治療耳聾。 [1] 
中文名
磨盤草
拉丁學名
Abutilon indicum (L.) Sweet
別    名
金花草
唐擋草,耳響草,帽籠子
磨籠子,印度苘麻,白麻
磨子樹
磨穀子 展開
別名
金花草
唐擋草,耳響草,帽籠子
磨籠子,印度苘麻,白麻
磨子樹
磨穀子
磨龍子 收起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4] 
錦葵目
錦葵科
苘麻屬
磨盤草
分佈區域
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福建、台灣等地

磨盤草植物學史

磨盤草因蒴果果爿先端平整如磨盤,故稱磨盤草、磨擋草、磨籠子。磨盤音訛為磨盆,磨籠音訛為帽籠。以其花黃,又稱金花草。 [14] 

磨盤草形態特徵

一年生或多年生直立的亞灌木狀草本,高達1-2.5米,分枝多,全株均被灰色短柔毛。葉卵圓形或近圓形,長3-9釐米,寬2.5-7釐米,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心形,邊緣具不規則鋸齒,兩面均密被灰色星狀柔毛;葉柄長2-4釐米,被灰色短柔毛和疏絲狀長毛,毛長約1毫米;托葉鑽形,長1-2毫米,外彎。
磨盤草
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達4釐米,近頂端具節,被灰色星狀柔毛;花萼盤狀,綠色,直徑6-10毫米,密被灰色柔毛,裂片5,寬卵形,先端短尖;花黃色,直徑2-2.5釐米,花瓣5,長7-8毫米;雄蕊柱被星狀硬毛;心皮15-20,成輪狀,花柱枝5,柱頭頭狀。果為倒圓形似磨盤,直徑約1.5釐米,黑色,分果爿15-20,先端截形,具短芒,被星狀長硬毛;種子腎形,被星狀疏柔毛。花期7-10月。 [1] 

磨盤草植物區別

磨盤草和苘麻的植物形態相似,在非花果期的植株或經乾燥後皺縮的藥材易於混淆,且兩者均有相同的別名 “白麻”。而磨盤草還另有別名“苘麻”,而苘麻別名則被稱為“磨盤草”,但兩者在藥用功效,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上卻有顯著差異。 [13] 
磨盤草與苘麻的主要區別點表(成熟植株的成熟葉或老葉)
區別點
磨盤草
苘麻
睫毛
短,不易察見
較長,易察見
葉柄上端被毛
具貼服的星狀毛及較長的展開毛
具貼服星狀毛及較短的展開毛
中脈下部的三級脈或間脈的夾角
多寬鋭角,少近直角
多近直角,少寬鋭角 [13] 

磨盤草生長環境

磨盤草主要在季節性乾燥的熱帶生態系統中生長。常見於海拔800米以下的地帶,如平原、海邊、砂地、曠野、山坡、河谷及路旁等處。喜温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氣候,生長適温在25-30℃,不耐寒,一般土壤均能種植,較耐旱,喜肥,在疏鬆而肥沃的土壤上生長茂盛。 [2]  [7] 

磨盤草分佈範圍

磨盤草的原生範圍是馬斯克林、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到西太平洋。 [7]  在國內香港、澳門、海南、台灣、福建、廣東、廣西、貴州和雲南等省區均有分佈。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斯里蘭卡、緬甸、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熱帶地區國家亦有分佈。 [1]  [6] 

磨盤草育植技術

磨盤草繁殖方法

磨盤草 磨盤草 [1]
用種子繁殖。造成熟飽滿種子,翌年3月直播,按行株距35cm×30cm開穴,每穴播種子3-4顆,覆土3cm,播後澆水保濕,7-10d即可發芽出苗。 [2] 

磨盤草田間管理

苗高5cm左右時間苗,每穴留壯苗1-2株。 [2] 
間苗後追1次稀薄氮肥。以後每月中耕除草及追肥1次,施肥後進行培土。雨季注意排水防澇。 [2] 

磨盤草採收貯存

全草夏秋季採集,洗淨,除去雜質,曬乾。種子秋季採集,除去雜質,曬乾。 [8]  根4月採挖,切片曬乾。 [9] 

磨盤草主要變種

變種區別
中文名
形態
分佈
生境
幾內亞磨盤草
長的花梗和萼片、較大的花和無毛的雄蕊柱
產中國台灣省,分佈於幾內亞、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非洲熱帶、大洋洲等地
/
小花磨盤草
花和果均較小,分果爿先端的芒短而鋭尖,與磨盤草和幾內亞磨盤草均不同
產雲南金沙江河谷的鶴慶、元謀、祿勸等縣和四川南部會東、雷波等縣
生於海拔高1000-1500米的乾熱山坡或河谷灌叢中 [1] 

磨盤草主要價值

磨盤草觀賞價值

磨盤草全株可供觀賞。 [12] 

磨盤草經濟價值

磨盤草種子可以用來榨油,有芳香。 [10]  皮層纖維還可用為麻類的代用品,用於織麻布、搓繩索和加工成人造棉供織物和墊充料使用。 [1] 

磨盤草食用價值

磨盤草的嫩葉、未成熟種子可食用,多用來與肉同煮。 [11] 

磨盤草藥用價值

藥材
乾燥全草主幹粗約2釐米,有分枝,外皮有網格狀皺紋,淡灰褐色如被粉狀,觸之有柔滑感。葉皺縮,淺灰綠色,背面色淡,少數呈淺黃棕色,被短柔毛,手捻之較柔韌面不易碎,有時葉腋有花或果。氣微。
產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
①《生草藥性備要》:"味甘,性平,無毒。"
②《本草求原》:"葉:甘澀,微温。"
功用主治
清熱,利濕,開竅,活血。治泄瀉,淋病,耳鳴耳聾,疝氣,癰腫,蕁麻疹。
磨盤草
磨盤草(5張)
①《生草藥性備要》:"散風、盤熱。耳鳴、耳聾,煲雞、肉食亦可。"
②《本草求原》:"健脾,止瀉,同米擂煮黃糖食。"
③《嶺南採藥錄》:"能升清降濁,開竅活血,又搗敷搭手、癰瘡。"
④《廣東中藥》Ⅱ:"治小腸疝痛,腎虛餘瀝,小便刺痛或小便渾濁,腮腺炎,骨蒸勞熱。"
⑤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疏風清熱,升清降濁。治感冒高熱不退,流行性腮腺炎,耳聾,耳鳴,甲狀膿腫,遺精。"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2兩;或燉肉。外用:搗敷。
選方
磨盤草 磨盤草
治過敏性蕁麻疹:磨盤草幹全草一兩,豬瘦肉適量,水燉服。(廈門《新療法與中草藥選編》)
附方
①治赤白痢:磨盆草子實,炒研為末,每次一錢,每日三次,飯前蜜湯送服。 [3] 
②治癰疽腫毒:磨盤草子實一枚,研末,開水沖服;另取鮮葉與蜜或紅糖搗敷患處。(功用主治以下出福建晉江《中草藥手冊》) [3] 

磨盤草化學成分

磨盤草 磨盤草
全草含土木香內酯(alantolactone)和異土木香內酯(isoalantolactone),沒食子酸(gallic acid);地上部分含亮氨酸(leucine),組氨酸(histidine),蘇氨酸(threonine),絲氨酸(ser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對-香豆酸(coumaric acid),對-羥基苯甲酸(hydroxybenzo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延胡索酸(fumaric acid),對-β-D-葡萄糖氧基苯甲酸(β-D-glucosyloxybenzoic acid),葡萄糖基-香草酰基葡萄糖(gluco-vanilloylglucose),果糖(fructose),半乳糖(galactose),葡萄糖(glucose),β-谷甾醇(β-sitosterol),粘液質(mucilage)及C22-C44。烷烴(alkane);花含棉花皮素-8-葡萄糖甙即棉花皮甙(gossypetin-8-glucoside,gossypin),棉花皮素-7-葡萄糖甙即棉花皮異甙(gossypetin-7-glucoside,gossypitrin),矢車菊素-3-蘆丁甙(cyanidin-3-rutinoside)。磨盤草還含揮發油,油中成分有β-蒎烯(β-pinene),丁香烯(caryophellene),丁香烯氧化物(caryophyl-lene oxide),桉葉素(cineole),牻牛兒醇(geraniol),牻牛兒醇乙酸酯(geranylacetate),欖香烯(elemene),金合歡醇(farnesol),龍腦(borneol)及桉葉醇(eudesmol)等。 [2] 
參考資料
  • 1.    磨盤草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磨盤草  .中國醫藥網[引用日期2013-12-18]
  • 3.    磨盤草子  .中國醫藥網[引用日期2013-12-18]
  • 4.    磨盤草 Abutilon indicum|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06]
  • 5.    温玉波、李海濤主編.一分鐘速查中草藥全圖鑑: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01:243
  • 6.    李沛瓊、李勇藏 主編.《深圳植物誌第二卷》中國林業出版社,2010年09月:第36頁
  • 7.    Abutilon indicum (L.) Sweet  .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引用日期2023-10-19]
  • 8.    餘甘霖,胡玉彬主編.長江三峽中草藥圖譜.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9.第249頁
  • 9.    南京中醫藥大學編著. 中藥大辭典 下 第2版[M].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6.03.3759
  • 10.    鍾榮輝,徐曄春主編. 芳香花卉[M]. 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 2009.07.122
  • 11.    吳棣飛編著. 野菜野果經典圖鑑[M]. 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2.08.141
  • 12.    蔣謙才,李鎮魁主編. 中山野生植物[M]. 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 2008.02.94
  • 13.    何報作,朱意麟,廖月葵,等.磨盤草與其易淆品苘麻的葉形態-脈序圖譜的鑑別特徵[J].中國中藥雜誌, 2012(15):5.DOI:CNKI:SUN:ZGZY.0.2012-15-016.
  • 14.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華本草(第五冊)[M].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33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