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磨拉巖

鎖定
磨拉石(molasse)是1824年,由Studer命名的由砂岩礫岩組成的巨厚粗碎屑岩系,是造山帶主形變作用本身的產物,反映了山嶽的存在。
中文名
磨拉石
外文名
molasse
定    義
巨厚粗碎屑岩系
屬    性
造山帶主形變作用本身的產物
地質意義
反映了山嶽的存在
應用學科
地質學

磨拉巖簡介

磨拉石(molasse)這一術語來自瑞士,是1824年,由Studer命名的由砂岩礫岩組成的巨厚粗碎屑岩系。是主形變作用本身的產物,可反映造山帶的存在。

磨拉巖組成

磨拉石(molasse)這一岩石組合由各種碎屑岩組成,含有泥灰岩灰巖夾層。按不同氣候條件還可出現石膏芒硝等鹽類沉積或煤等有機質的湖沼堆積。其中粗碎屑岩佔絕對優勢,常組成厚達數千米的巨厚巖系。
由於它直接來自相鄰高地的快速侵蝕作用,所以磨拉石礫石和重礦物組分沿層序的變化就順序反映了毗鄰高地的母巖性質。 [1] 

磨拉巖磨拉石盆地

由於補給源區主要來自一側,所以磨拉石盆地在結構上是強烈不對稱的。磨拉石本身空間上成楔狀,近造山帶一側厚度最大,堆積物粒度也最粗。沿傾向之外,粒度迅速變細,礫岩為復礦砂岩,最後為粉砂和粘土巖所取代。其厚度也相應變小。化學和有機成因沉積只出現在當時的湖沼中心,一般偏於盆地外側。 [1] 

磨拉巖地質意義

由於磨拉石是造山帶主形變作用的直接產物,所以它與下伏地層到處成不整合接觸,基本上不變質,變形強度也要低得多,一般稱之為後造山堆積。在經典地槽理論中,磨拉石的出現是地槽封閉的最重要標誌之一,在板塊構造學説中,也是大陸或弧陸焊接以後陸殼成熟的一種標誌,因而具有重要的構造意義。 [1] 

磨拉巖實例

歐州早泥盆紀的老紅砂岩、二疊紀的新紅砂岩、我國鄂西北青白口紀的馬槽園組、北祁連泥盆紀的雪山羣等都是典型的磨拉石堆積。 [1] 
參考資料
  • 1.    馬文璞.區域構造解析:方法理論和中國板塊構造:地質出版社,1992.05: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