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磚畫

鎖定
磚畫亦稱磚印壁畫。磚畫的藝術淵源,可以上溯到漢代,人物形象寫實,動態誇張而生動,用線仍以鐵線描為主,但卻能根據面部、衣紋、樹木等不同對象,有了粗細轉折的變化。特別是善於利用流利飛舞的長線條,有的達到數尺長度而連貫一氣,尤具六朝繪畫的特色。
中文名
磚畫
起    源
磚畫的藝術淵源
主    要
線仍以鐵線描為主
開始時間
漢代

目錄

磚畫風格

已發現的典型的南朝帝王陵墓壁畫,其歷史價值超過傳為顧愷之所作的《女史箴圖》卷等諸摹本。南京與丹陽出土的《竹林七賢與榮啓期》磚畫,其構圖、人物形象、風格基本相同,僅某些細部與題字略有差異,藝術水平以南京出土的為最高。據《南史·齊本紀·廢帝東昏侯》記載,南齊宮廷中就有“七賢”的壁畫,陵墓中的竹林七賢壁畫,正是宮廷竹林七賢壁畫的再現。以嵇康為首的阮籍、山濤、王戎、向秀、劉伶、阮咸,是魏末西晉清談玄學的代表人物,時稱竹林七賢,對當時及東晉南朝影響極大。榮啓期雖是春秋時代的人,但其思想與竹林七賢有共通之處,故與竹林七賢畫在一起。壁畫不僅表現了竹林七賢的共同特點,也塑造了各人不同的個性。如嵇康的手揮五絃,目送飛鴻;阮籍的口作嘯狀;王戎的如意舞;劉伶的醉酒;向秀的沉思;阮咸的彈阮咸(樂器)等,都能表達各人不同的愛好和典型的神情。出行儀仗、羽人、四神的題材,是漢墓壁畫的繼承,羽人導引的畫面,表現了當時人企求“昇仙”的思想,畫獅子有辟邪的含義,加上飛仙和多種的蓮花紋飾,又與當時佛教的流行有密切聯繫.

磚畫製作過程

磚畫
磚畫(20張)
壁畫的製作過程,是先有畫本,然後按磚面大小分切成若干塊刻製成木模,再用泥印火燒而成,砌時按編碼堆砌。按其製作特點而言,這種磚畫的全稱應是“木刻磚印壁畫”或“木模磚印壁畫”。這些磚畫在剛發現時,上面尚殘留色彩,在
胡橋一座墓門上還發現有用筆畫的彩畫殘跡。這些壁畫在藝術上最值得注意的是,明顯地具有南朝人物畫所特有的秀骨清像風格。畫面人物清瘦秀麗、修長苗條,表現了當時門閥士族的審美觀念,這種觀念也影響到當時工匠藝術家們的繪畫以至雕塑作品(如四川萬佛寺遺址等處出土的齊、梁石刻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