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硬葉槲蕨

鎖定
硬葉槲蕨(Drynaria rigidula (Sw.) Bedd.),水龍骨科槲蕨屬植物。產海南、雲南西南部。泰國、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至波利尼西亞及澳大利亞均有分佈。
中文名
硬葉槲蕨
拉丁學名
Drynaria rigidula (Sw.) Bedd. [3]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木賊綱
水龍骨目
水龍骨科
槲蕨屬
硬葉槲蕨
保護級別
近危(IUCN標準)

硬葉槲蕨形態特徵

通常附生樹幹上,多圈攀繞,偶有生岩石上者。根狀莖分枝,直徑約1釐米,密被鱗片; 鱗片上部線狀鑽形,下部闊卵形,長約5-13毫米,寬0.5-1.5毫米,基部盾狀着生,向上漸狹,尖頭。長卵形或卵形,質薄,中部深紅棕色而有光澤,邊緣淡棕色而有睫毛。基生不育葉長卵形,長10-30釐米或更長,寬5-15釐米,上部稍狹,基部心臟形而有耳,淺裂達由葉緣至主脈的1/3或過之,裂片頂端鈍或短尖,葉脈全部明顯,兩面均隆起,深棕色; 葉厚膜質,透明,鏽棕色,幼時兩面被金黃色的星芒狀柔毛; 正常能育葉的葉柄長可達15-30 (-40)釐米,無狹翅,有遠離的褐色小瘤狀體;為羽片退化的痕跡。葉片卵形,長25-100 (-200) 釐米,寬12-25 (-50) 釐米,一回羽狀;羽片10-20 (-40) 對,狹線形,長8-25 (-30) 釐米,寬0.8-1.4釐米,頂端漸尖,基部漸狹而呈楔形,為柄,與葉軸相連處有關節,幹後脱落,邊緣有淺鈍鋸齒;小脈明顯,兩面稍隆起,網眼細小,不整齊,葉革質,幼時葉柄、葉軸及主脈兩面均疏被星芒狀灰黃色的長柔毛,以後兩面變無毛,幹後淡棕色。孢子囊羣圓形,直徑約1.5毫米,在主脈兩側各有1行,稍接近主脈,每對側脈之間有1個,着生於小脈連接處,下陷,在葉片上面形成明顯的突點。孢子囊羣中有隔絲。 [1] 
硬葉槲蕨線稿圖 硬葉槲蕨線稿圖
本種在槲蕨屬中是一個孤立的種,它以彼此分離的基部以關節與葉軸相連、幹後易脱落的狹披針形的羽片和幼時被淡灰色分叉的毛、下陷的孢子囊羣中有隔絲等特徵而同槲蕨屬其他種類關係較疏遠。 [4] 
(資料來源:中國植物誌 第6(2)卷 )

硬葉槲蕨生長環境

生長在海拔0-2000 (-2400)米的山地密林中,通常附生樹上,多圈攀繞,偶生岩石上而平鋪生長。

硬葉槲蕨分佈範圍

產自海南、雲南西南部。泰國、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至波利尼西亞及澳大利亞均有分佈。

硬葉槲蕨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近危(NT)。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