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硅鈣合金

鎖定
硅石石灰焦炭為原料,經過1500-1800度強還原氣氛中獲得的硅鈣合金
中文名
硅鈣合金
外文名
silicon-calcium alloys
原    料
硅石石灰焦炭
主成分
硅和鈣
特    點
1500-1800度強還原

硅鈣合金簡介

硅鈣合金(silicon-calcium alloys)
硅和鈣組成的二元合金,屬鐵合金範疇。它的主成分為硅和鈣,還含有不同數量的鐵、鋁、碳、硫和磷等雜質。鋼鐵工業用作鈣添加劑、脱氧劑脱硫劑非金屬夾雜物的變性劑。鑄鐵工業用作孕育劑和變性劑。硅鈣合金按鈣、硅含量的不同區分為: [1] 
牌號
Ca(不小於)
Ca31Si60
31
50~65
Ca28Si60
28
50~65
Ca24Si60
24
55~65
Ca20Si55
20
50~60
Ca16Si55
16
50~60
其他雜質按不同用途另有規定。此外,在硅鈣合金的基礎上,添加其他元素,組成三元或多元複合合金。如Si-Ca-Al;Si-Ca-Mn;Si-Ca-Ba等,用作鋼鐵冶金的脱氧劑、脱硫劑、脱氮劑和合金劑。

硅鈣合金簡史

法國博茨爾(BOZEL)通用電化學公司約在1907年用電硅熱法,後用電碳熱法在電爐內生產硅鈣合金。中國於50年代在太原一家電石廠冶煉硅鈣。1964年北京鐵合金廠研究成功分層加料法冶煉硅鈣合金的工藝。

硅鈣合金性質

鈣為鹼土金屬,原子量為40.08,外層電子結構為4S2,密度(20℃)1.55g/cm3,熔點839士2℃,沸點1484℃。鈣的蒸氣壓與温度的關係式為
lnpCa=25.7691-20283.9T-1-1.0216lnT
式中pCa為鈣的蒸氣壓,Pa;T為温度,K。硅與鈣生成3種化合物,即CaSi、Ca2Si和CaSi2。CaSi(41.2%Si)在高温下穩定。Ca2Si(29.5%Si)是Ca與CaSi間在低於910℃時生成的包晶化合物。CaSi2(58.36%Si)是CaSi與Si間在低於1020℃時生成的包晶化合物。工業生產的硅鈣合金的相組成為CaSi2約77%,CaSi 5%~15%,Si自由<20%,SiC<8%。含Ca 30%~33%,Fe約5%的硅鈣合金的密度約為2.2g/cm3,熔化温度範圍為980~1200℃。

硅鈣合金用途

由於鈣與鋼液中的、硫、等有較強的親和力,所以硅鈣合金主要用於鋼液的脱氧、除氣和固定硫。硅鈣加入鋼液後產生強烈的放熱效應。鈣在鋼液中變成鈣蒸氣,對鋼液產生攪拌作用,對非金屬夾雜上浮有利。硅鈣合金脱氧後,產生顆粒較大且易於上浮的非金屬夾雜,同時還改變非金屬夾雜的形狀和性質。故硅鈣合金用於生產潔淨鋼,氧、硫含量低的優質鋼,以及氧、硫含量特低的特殊性能鋼。添加硅鈣合金可以消除用鋁作終脱氧劑的鋼在鋼包水口的結瘤,和連續鑄鋼|鍊鐵的中間罐水口堵塞等問題。在鋼的爐外精煉技術中,用硅鈣粉劑或芯線進行脱氧、脱硫,使鋼中氧和硫的含量降到很低;還可控制鋼中硫化物形態,同時提高鈣的利用率。在鑄鐵生產中,硅鈣合金除脱氧和淨化作用外,還起孕育作用,有助於形成細粒或球狀石墨;使灰口鑄鐵中石墨分佈均勻,降低白口傾向;且能增硅、脱硫,改善鑄鐵質量。

硅鈣合金生產工藝

一般認為冶煉硅鈣合金的化學反應表達式為
CaO+SiO2+3C→CaSi+3CO↑
但在高温下石灰與硅石首先形成熔點較低的硅酸鈣爐渣,使碳還原反應難以進行。鈣的沸點較低,易揮發產生鈣蒸氣。而且SiO2被還原成SiO(氣),所以從爐內排出的氣體為CO、Ca(氣)與SiO(氣)。鈣和硅在爐氣中的損失各約10%。SiO(氣)與Ca(氣)穿過料層時與碳發生反應,大部分轉化為CaC2與SiC,所以碳質還原劑的反應活性對冶煉硅鈣合金很重要。氧化鈣與硅石同碳在高温下生成CaC2和SiC,是生產硅鈣合金的中間產物。最終有一部分留在爐渣中,因此硅鈣合金生產是有渣法冶煉。實質上工業生產硅鈣合金的方法,都是以CaC2為過渡產物來實現的。硅鈣合金的密度比爐渣稍小,冶煉過程硅鈣合金基本上集中在熔池上部,這是冶煉硅鈣合金的特點。出爐時要採取特殊措施,使之與爐渣分開。根據以上分析,用電碳熱(還原)法冶煉硅鈣合金的工藝有3種,即混合加料法、分層加料法與電石法。電硅熱(還原)法也是生產硅鈣合金的方法之一。

硅鈣合金混合加料法

也稱一步法。將硅石、石灰、碳質還原劑(包括焦炭、木炭、煙煤、木塊)按計算比例混合均勻後,加入電爐內。綜合反應為CaO+SiO2+3C==CaSi+3CO↑
由於CaO與SiO2易生成低熔點硅酸鈣爐渣,熔池温度低,使上述還原反應難以進行。故須增加碳的配加量(比計算值高10%~30%),使生成CaC2與SiC溶於爐渣中,以提高爐渣的熔點和黏度,使冶煉熔池達到反應所需要的温度。但SiC與CaC2的生成,使爐底上漲和爐牆結瘤,可以加硅石破壞碳化物,並得到合金。其反應式為
CaC2+SiO2==CaSi+2CO↑
2SiC+SiO2==3Si+2CO↑
以上反應須在高温下(約2000℃以上)進行。温度越高,碳化物越容易破壞,爐內殘存的碳化物越少,有利於合金的生成。故設法提高爐內反應區的温度,是冶煉硅鈣合金的中心問題。每次出爐通電後,先往爐內加少量的硅石和碳質還原劑的混合料,破壞爐底殘留的碳化物,以抑制爐底上漲。此法操作簡單,但渣量大,鈣、硅回收率低。混合法生產硅鈣合金的爐渣組成大致為:SiC 22%~28%,CaC210%~20%,SiO212%~20%,CaO30%~45%,Al2O32%~3%,FeO約0.5%,MgO約0.3%。每噸硅鈣合金產渣1.0~1.5t。硅鈣合金含Ca≥24%~28%,Si約60%。生產1t硅鈣合金(24%Ca為基準)消耗硅石約2300kg,石灰約1200kg,焦炭約1100kg,木炭約180kg,煙煤約500kg,木塊約70kg,電極糊約200kg。電能約14500kWh。鈣回收率35%~43%,硅回收率59%~62%。

硅鈣合金分層加料法

實質上是分步冶煉法。第1步為提高爐温階段。在上爐出爐後,放電極。通電後搗爐,將硬塊取出,整理料面,扎眼透氣。爐子在滿負荷下運行。利用電弧直接加熱爐底,破壞積存的高熔點碳化物,以控制爐底上漲速度,延長爐子冶煉週期。第2步為冶煉電石階段。當爐內温度提高後,將這一爐所需的石灰及焦炭或無煙煤混合均勻後,全部加到電極周圍。CaO與C在高温下的主要化學反應為
CaO+3C==CaC2+CO↑
當熔渣中的CaC2含量超過31%時,即每公斤熔渣中的乙炔發生量超過60~70L,即可開始下一步冶煉。第3步是用硅石與CaC2反應生成CaSi階段。加入硅石、焦炭和木炭的混合料,其中SiO2與電石產生的化學反應為
CaC2+SiO2==CaSi+2CO↑
該工藝的成敗取決於在爐內能否形成“冶煉坩堝”,使爐內反應在這個坩堝內進行。正常冶煉的400kVA硅鈣合金電爐爐體的解剖結果如圖2所示。這種“冶煉坩堝”結構形成後,冶煉得以正常進行,爐子冶煉週期可達1年以上。操作時要求加料均勻,增加料面透氣性,電極深而穩地插入爐料中,防止塌料刺火,以減小鈣的揮發和保持反應區處於高温狀態。此法生產的硅鈣合金含Ca27%~32%,Si56%~60%,爐渣成分為SiC約14%,CaC27%~9%,SiO214%~17%,CaO40%~50%,Al2O32%~3%,FeO約1%,MgO約1%。1t硅鈣產渣0.5~0.7t,生產1t硅鈣合金(28%Ca為基準),消耗石灰約670kg,硅石約1500kg,焦炭約650kg,木炭約32kg,電極糊約400kg,電能消耗約12500kWh。鈣回收率55%~75%,硅回收率75%~90%。 [2]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黑色冶金行業標準——硅鈣合金:冶金工業出版社,2007
  • 2.    硅鈣合金  .成都鋼鐵網[引用日期2013-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