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破冰之旅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對中國的訪問)

鎖定
“破冰之旅”指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對中國的訪問。 [3] 
中文名
破冰之旅
外文名
Ice breaking trip
意    義
結束了敵對狀態
舉辦時間
1972年2月21日到28日

目錄

破冰之旅起因

1971年4月,第26屆世界乒乓球賽在日本名古屋舉行。毛澤東果斷決策,邀請美國國家乒乓球隊訪華。毛澤東的“乒乓外交”以“小球轉動大球”,中美兩國間的堅冰被打破。中美怎麼會走到一起呢?是基於雙方戰略利益上的共同需要,是防範蘇聯威脅的需要。20世紀50年代末, 中蘇之間開始出現摩擦,直至蘇聯從中國撤走專家組、停建援華的大型項目、中止核領域的合作,同盟關係名存實亡。20世紀60年代末,蘇聯在中蘇邊境陳兵百萬,並不時挑起邊界爭端,以武力對中國相威脅。美國此時也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苦不堪言,想贏贏不了,想撤沒面子。同時,面對蘇聯人在全球重要地區的步步緊逼,美國人是步步防守,處於劣勢。怎麼辦?中美聯手製衡蘇聯。故爾,毛澤東數次向美國人揮動橄欖枝,但是美國人楞是沒看出來,不過,經過羅馬尼亞巴基斯坦等國領導人傳遞出的中國政府的明確信息,美國人還是收到了,並開始了積極行動。美國國務卿基辛格為此瞞天過海秘密訪華兩次,敲開了中美關係新篇章的大門。終於,打不敗的中國人成為美國戰略意義上的朋友。

破冰之旅經過

1972年2月21日到28日,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兩國領導人以戰略家的眼光共同開啓了中美交往的大門。這是20世紀國際外交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被譽為中美外交史上的“破冰之旅”。中國高層領導人對此次活動高度重視,日裏萬機的周恩來總理,專門審聽了軍樂團為尼克松訪華活動精心排練的樂曲,並就選曲、作品的思想性、樂曲的風格、速度以及外事紀律等方面的問題做了具體的指示。
2月21日晚上,周恩來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宴會歡迎尼克松總統。宴會進行中,總統先生驚喜地聽到軍樂團演奏的《美麗的阿美利堅》、《牧場上的家》和《火雞在草堆裏》等樂曲,十分高興,因為這些作品都是尼克松家鄉的音樂,也是他競選勝利時使用過的樂曲。他為中國方面的精心安排而感動,同時也為中國音樂家如此精湛的演奏技藝讚歎不已。周恩來總理見此情景,讓秘書送給樂隊一張親筆書寫的紙條:“請樂隊把三首美國樂曲再演奏一遍。

破冰之旅事件影響

結束了中美兩國長達二十二年的敵對狀態,使我國與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聯繫加強,關係得到改善,為以後的改革開放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在當時使我國不再處於兩個拳頭打人的不利局面,與蘇東國家的距離進一步拉開,在實際上結束了以往的以意識形態決定對外政策的指導方針。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八十年代末蘇聯對我國的影響。

破冰之旅後續

41年前,美國時任總統尼克松開啓了中美關係的“破冰之路”。41年後的2013年5月,尼克松誕辰100週年,另一位“尼克松”率團展開訪華之旅,重走當
尼克松外孫攜夫人訪華
尼克松外孫攜夫人訪華(6張)
年的“破冰路線”,而這個人叫克里斯托弗·尼克松·考克斯,美國前總統尼克松的外孫。 [1] 
2013年5月3日,美國前總統尼克松的孫子克里斯托弗·考克斯攜手夫人蔘觀北京故宮。2013年5月4日,考克斯夫婦參觀了明十三陵,更模仿當年外祖父的姿勢在大象雕塑下拍照。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