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門二路街道

鎖定
石門二路街道,隸屬於上海市靜安區,地處靜安區東北部、東起成都北路、南鄰南京西路,西沿江寧路折武定路接泰興路,北隔蘇州河閘北區相望 [4]  。行政區域總面積1.09平方千米 [5]  。2010年,石門二路街道轄區總人口34288人 [4]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上海建縣後、境地屬上海縣高昌鄉。清同治元年(1862年),英租界當局開始在境內越界築路,境域原屬上海縣法華鄉 [4]  。1994年10月,撤銷武定路街道辦事處、張家宅街道辦事處,建立石門二路街道辦事處。1994~2007年,街道辦事處曾在新閘路1050弄1號、奉賢路68弄48號辦公2009年8月石門二路街道辦事處遷至武定路139號 [4]  。2016年3月,原靜安、原閘北區“撤二建一”工作完成,新的靜安區成立,始成今之境域 [2]  。截至2021年10月,石門二路街道轄11個社區 [3]  ,江寧路街道人民政府駐武定路139號 [4] 
2011年,石門二路街道實現税收收入7億元 [4] 
2020年5月,石門二路街道獲得“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社區”榮譽稱號 [1] 
中文名
石門二路街道
外文名
Shimen two street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上海市靜安區
地理位置
靜安區東北部
面    積
1.09 km²
下轄地區
11個社區
政府駐地
武定路139號
電話區號
021
郵政編碼
200041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34288人(2010年) [2] 

石門二路街道歷史沿革

石門二路街道綜述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上海建縣後、境地屬上海縣高昌鄉。
同治元年(1862年),英租界當局開始在境內越界築路,境域原屬上海縣法華鄉。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劃為上海國際公共租界的一部分。
抗戰期間,汪偽政府“收回”租界,稱原公共租界為第一區,原法租界為第八區境地屬第一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戰勝利,國民政府推行保甲制,為江寧區第一保至十八保 [4] 

石門二路街道原武定路街道

1949年起,泰興路以東分屬新成區第四辦事處西部及第八辦事處;泰興路以西屬江寧區第六辦事處東南部。
1953年,泰興路以西屬江寧區第一辦事處東南部。
1954年,將新成區第八辦事處之大部改稱為新成區武定路辦事處、其轄境為東起西斯文裏西側,西至淮安路(該段今為泰興路)、泰興路,南起新閘路,北至吳淞江畔。
1956年,新成區大通路辦事處的大通路(今大田路)以西划進,東界擴至大通路。
1960年1月,新成區建制撤銷,劃歸靜安區北京西路街道。
1964年,將張家宅街道的山海關路、新閘路以北,江寧路街道武定路以南劃並,復建武定路街道 [4] 

石門二路街道原張家宅街道

1949年起,泰興路以東分屬新成區第五辦事處西部及第九辦事處泰興路以西屬靜安區第一辦事處東部。
1954年,泰興路以東分屬新成區青海路辦事處。
1955年,泰興路以西屬靜安區奉賢路辦事處東部。
1956年,分屬新成區石門二路辦事處大部。
1957年,分屬新成區石門二路辦事處大部。
1960年,新成區建制撤銷、境地分屬靜安區。
1961年,北京西路街道改稱張家宅街道。
1964年,將山海關路、新閘路以北劃歸武定路街道,將南京西路街道的江寧路以東、威海衞路街道的南京西路以北划進 [4] 

石門二路街道撤併後

1994年10月,撤銷武定路街道辦事處、張家宅街道辦事處,建立石門二路街道辦事處。
1994~2007年,街道辦事處曾在新閘路1050弄1號、奉賢路68弄48號辦公2009年8月石門二路街道辦事處遷至武定路139號 [4] 
2016年3月,原靜安、原閘北區“撤二建一”工作完成,新的靜安區成立,始成今之境域 [2] 

石門二路街道行政區劃

2011年末,石門二路街道轄奉賢、新德、東王、鄭家巷張家宅、東斯文、光明、西斯文、培德、達安城、新福康裏、恆豐、華沁、祥福14個居民委員會;下設406個居民小組 [4] 
截至2021年10月,石門二路街道轄11個社區 [3]  ,江寧路街道人民政府駐武定路139號 [4] 
石門二路街道區劃詳情
奉賢社區
鄭家巷社區
達安城社區
華沁社區
東王社區
張家宅社區
新福康里社區
斯文里社區
新德社區
祥福社區
恆豐社區
-

石門二路街道地理環境

石門二路街道地理位置

石門二路街道地處靜安區東北部、東起成都北路、南鄰南京西路,西沿江寧路折武定路接泰興路,北隔蘇州河與閘北區相望 [4]  。行政區域總面積1.09平方千米 [5] 

石門二路街道地形地貌

石門二路街道電子地圖 石門二路街道電子地圖
石門二路街道地勢平坦,海拔3~4米,為市區內地勢最低的區域之一,逢特大暴雨不及排泄易造成水患 [4] 

石門二路街道氣候

石門二路街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處於上海“城市熱島”中心部位,常年平均氣温比近郊高出1℃左右 [4] 

石門二路街道水文

石門二路街道歷史上河網交叉,溝渠縱橫,後填築路,已無存留 [4] 

石門二路街道人口

石門二路街道地形圖 石門二路街道地形圖
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石門二路街道轄區總人口34288人,外來常住人口9559人,城鎮化率100%。總人口中,男性16897人,佔49.28%;女性17391人,佔50.72%;14歲及以下2135人,佔6.23%;15~64歲26662人,佔77.76%;65歲以上5491人,佔16.0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3870人,佔98.78%;另有回滿、蒙古、朝鮮等13個少數民族,共418人,佔1.22%,2011年,人口出生率13.0‰,人口死亡率14.8‰,人口自然增長率-1.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1457人 [4] 

石門二路街道經濟

2011年,石門二路街道實現税收收入7億元 [4] 

石門二路街道社會事業

石門二路街道文化事業

2011年末,石門二路街道有文化站1個、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520平方米,藏書4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30人。有社區文化活動中心1個,總面積3050平方米,中心內設青少年科技探索館、評彈書場、張愛玲書屋、健身房、合唱室、舞蹈室、公共圖書館等場館。文藝團隊55個(含居民區)。社區有一支民間的藝術團體,由著名作曲家屠巴海相任總顧問,湯兆基、汪秀月等社區文化名人擔任文化指導員。每年年初和年末組織的元宵節和鄰居節是社區較有代表性的文化活動。“元宵節”以展示海派民俗文化為主。自2003年10月27日、街道舉辦首屆“鄰居節”起至2011年已經車續舉辦8屆。轄區有20世紀30年代被譽為“遠東最先進艾術影宮”的美琪大戲院
2010年“武定書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評彈藝術展演基地,是靜安區唯一獲此殊榮的展演基地。環藝電影院和上海市評彈團也位於境內 [4] 

石門二路街道教育事業

2011年末,石門二路街道有新閘路幼兒園、靜安區第三中心小學、愛國學校、上外靜安外國語小學、上外靜安外國語中學、育才初級中學等6家 [4] 

石門二路街道醫療衞生

2011年末,石門二路街道有社區衞生服務中心1家,中心病牀17張。專業衞生人員133人,其中執業醫師46人,執業助理醫師7人,註冊護士45人。2011年,衞生中心完成診療46.4萬人次,出院病人79人次 [4] 

石門二路街道體育事業

2011年末,石門二路街道有體育社團37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44人。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全民健身周、全民健身節、健康關愛系列活動。100%的居民區安裝了健身器材 [4] 

石門二路街道社會保障

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 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
2011年末,石門二路街道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695户人數1247人,支出539.47萬元,比上年增長4.95%,月人均505元,比上年增長12.22%。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6人,安置義務兵士官0人,接收軍隊離退休幹部0人,撫卹事業費支出24.59萬元,比上年增長57.23%。新增就業人員4182人,有2331名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011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41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51% [4] 
社區文化活動中心 社區文化活動中心
有社區服務設施14個,其中有社區敬老院1個,牀位24張,社區生活服務中心1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1個“陽光之家”1個。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共受理13大類服務項目 [4] 

石門二路街道郵政電信

2011年末,石門二路街道有社區內有郵政網點2個,投遞點1個。社區內電信網絡、寬帶、數字電視全覆蓋 [4] 

石門二路街道風景名勝

綜述
作為上海老城區的一部分,石門二路地區集中了一大批近代優秀歷史建築及革命歷史紀念地。較為著名的有:小德肋撒天主教堂、圓利當鋪舊址、原猶太人總會、中共淞浦特委舊址、農民運動領袖彭湃烈士故居、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陳列館等。境內值得一遊的還有靜安雕塑公園、蝴蝶灣綠地等。
小德肋撒天主教堂
小德肋撒天主教堂 小德肋撒天主教堂
小德肋撒天主教堂位於大田路370號,是一座天主教堂,建築風格為哥特式,帶有2個鐘樓。該堂門前的大通路現已改名為大田路。此處原為洋涇浜聖若瑟堂屬下的一個分堂。民國十六年(1927年),上海天主教神父們許願,如能平安度過革命風暴,將在新閘平民區內建造大教堂。恰逢當時上海教區推行對聖女小德肋撒(一位法國聖衣院修女)的敬禮。事態平息以後,民國十九年(1930年)10月3日“聖女小德肋撒日”,在大通路370號舉行奠基典禮。民國二十年(1931年)10月3日,惠濟良主教主持新教堂的開堂典禮。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小德肋撒堂被關閉,並被工廠佔用。1990年,房屋歸還天主教上海教區。1993年10月,恢復宗教活動。
圓利當鋪舊址
圓利當鋪舊址 圓利當鋪舊址
圓利當鋪位於武定路203號~211號。民國十一年(1922年)1月,典當業巨頭陸冠曾出資興建。建築南北二進,深約二十米,佔地面積約540平方米,本為二層磚木結構城堡式,一樓是營業地點,二樓為庫房和職工休息處,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後加建為三層。
中共淞浦特委舊址
中共淞浦特委舊址 中共淞浦特委舊址
中共淞浦特委舊址位於山海關路339號的陳列館於2012年7月1日正式向市民開放。當年淞浦特委樓下的正德小學課堂也已全部恢復,樓上也恢復了當年的辦公場景。陳列館還設置了多媒體互動裝置,並有專門介紹陳雲、杭果人等主要領導的電子圖片,可供參觀者點擊查看。此外,館內還開闢了“陳雲主題展區”,所有展覽內容均由陳雲故居提供。陳列館布展設計中特別加入了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元素。
農民運動領袖澎湃烈士故居
農民運動領袖澎湃烈士故居 農民運動領袖澎湃烈士故居
新閘路613弄(經遠裏)12號是彭湃民國十七年(1928年)11月調來上海工作時的居住地。這是一座普通的舊式里弄房子,內約8平方米的亭子間是卧室,前樓是開會和聯絡的地方。該處在民國十八年(1929年)同時成為中共中央軍委的辦公地。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
中國共產黨為了加強對工人運動的領導,於民國二十年(1921年)8月成立了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即中華全國總工會的前身),它是共產黨公開領導工人運動的總機關。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陳列館原位於成都北路899號。1993年,由於成都路高架工程建設,舊址陳列館被拆除。1999年9月29日,在成都北路893弄重建的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陳列館對社會開放,同年被上海市總工會命名為“上海職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陳列館建築面積179平方米,陳列內容為書記部會議室、辦公室場景(原系《勞動週刊》通訊處)和“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產生的歷史背景”、“創建過程”、“光輝業績”的史料等。

石門二路街道歷史文化

名稱來歷
石門二路街道因石門二路而得名。由原武定路街道與原張家宅街道合併而成 [4] 

石門二路街道榮譽稱號

2020年5月,石門二路街道獲得“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社區”榮譽稱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