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蕨屬

鎖定
石附生小型蕨類,高10-12釐米。根狀莖細長橫走,密被鱗片;鱗片卵狀披針形,長漸尖頭,邊緣具細齒,紅棕色至淡棕色,盾狀着生。葉遠生,相距1-2釐米,幾無柄,基部以關節着生;葉片線形,長3-9釐米,寬2-3.5釐米,鈍尖頭,基部漸狹縮,幹後革質,邊緣向下強烈反捲,幼時上面疏生星狀毛,下面密被黃色星狀毛,宿存。主脈明顯,上面凹陷,下面隆起,小脈網狀,沿主脈兩側各構成一行長網眼,無內藏小脈,近葉邊的細脈分離,先端有一膨大的水囊。孢子囊羣線形,沿主脈兩側各成一行,位於主脈與葉緣之間,幼時全被反捲的葉邊覆蓋,成熟時張開,孢子囊外露;孢子橢圓形,單裂縫,周壁上面具有分散的小瘤,外壁光滑。
中文名
石蕨屬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薄囊蕨綱
水龍骨目
水龍骨科

石蕨屬本屬概述

石蕨屬 石蕨屬
石附生小型蕨類,高10-12釐米。根狀莖細長橫走,密被鱗片;鱗片卵狀披針形,長漸尖頭,邊緣具細齒,紅棕色至淡棕色,盾狀着生。葉遠生,相距1-2釐米,幾無柄,基部以關節着生;葉片線形,長3-9釐米,寬2-3.5釐米,鈍尖頭,基部漸狹縮,幹後革質,邊緣向下強烈反捲,幼時上面疏生星狀毛,下面密被黃色星狀毛,宿存。主脈明顯,上面凹陷,下面隆起,小脈網狀,沿主脈兩側各構成一行長網眼,無內藏小脈,近葉邊的細脈分離,先端有一膨大的水囊。孢子囊羣線形,沿主脈兩側各成一行,位於主脈與葉緣之間,幼時全被反捲的葉邊覆蓋,成熟時張開,孢子囊外露;孢子橢圓形,單裂縫,周壁上面具有分散的小瘤,外壁光滑。 [1] 
單種屬,模式種:Saxiglossum angustissimum (Gies.) Ching (Niphobolus angustis-simus Gies.) [1] 

石蕨屬下級物種

石蕨Saxiglossum angustissimum (Giesenh. ex Diels) Ching [1] 
石蕨屬植物
石蕨屬植物(18張)
石附生小型蕨類,高10-12釐米。根狀莖細長橫走,密被鱗片;鱗片卵狀披針形,長漸尖頭,邊緣具細齒,紅棕色至淡棕色,盾狀着生。葉遠生,相距1-2釐米,幾無柄,基部以關節着生;葉片線形,長3-9釐米,寬2-3.5釐米,鈍尖頭,基部漸狹縮,幹後革質,邊緣向下強烈反捲,幼時上面疏生星狀毛,下面密被黃色星狀毛,宿存。主脈明顯,上面凹陷,下面隆起,小脈網狀,沿主脈兩側各構成一行長網眼,無內藏小脈,近葉邊的細脈分離,先端有一膨大的水囊。孢子囊羣線形,沿主脈兩側各成一行,位於主脈與葉緣之間,幼時全被反捲的葉邊覆蓋,成熟時張開,孢子囊外露;孢子橢圓形,單裂縫,周壁上面具有分散的小瘤,外壁光滑。 [2] 
石蕨
石蕨(5張)
產台灣 (新竹、苗栗) 、福建 (三港、崇安) 、浙江 (温州、 [3]  杭州、臨安、淳安、諸暨、東陽、武義、仙居、遂昌、龍泉、慶元、縉雲、文成、泰順、蒼南) 、江西 (廬山、瑞昌、武寧、修水、銅鼓、宜豐、靖安、新建、德興、鉛山、井岡山) 、廣東 (樂昌、乳源) 、廣西 (凌雲、臨桂、龍勝、田林、興安、全縣、南丹) 、湖南 (武崗山) 、貴州 (松桃、清鎮、獨山、安順、德江) 、四川 (城口、南川、巫山) 、湖北 (興山、房縣、巴東、均縣、合豐) 、安徽 (黃山、太平、休寧、祁門) 、河南 (伏牛山、大別山、桐柏山) 、陝西 (山陽、略陽、苗壩) 、山西 (運城、雲陽、藍田、利平) 、甘肅 (徽縣、天水、文縣) 。生蔭濕石上或樹幹上, 海拔700-2000米。日本也產。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