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蓮村

(江西省贛州市龍南市汶龍鎮下轄村)

鎖定
石蓮村,江西省贛州市龍南市汶龍鎮下轄村。
石蓮村為“十二五”貧困村,距縣城27公里,距鎮政府駐地1公里,轄區面積近27000畝,其中耕地面積1786.26畝,林地面積24623.2畝,主要產業有生豬養殖、礦產、水稻種植等。全村總人口980户,3473人,其中農業人口3270人、常住人口2350人,村小組24個(耀三圍、凌角塘、老屋十一、老屋十二、老屋十三、嶺頭、田壠、坎下、下屋、塘丘、羅屋崗、曾屋、井頭、水頭、上社灣、石口塘、羅屋、中心屋、上新屋、河壩賢、趙屋、賴屋、太平崗、打石坑)。 [2] 
中文名
石蓮村
行政區劃代碼
360783103204 [3] 
行政區類別
行政村
地理位置
龍南汶龍鎮西南部
面    積
27000 畝
電話區號
0797
郵政編碼
341709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3436人
車牌代碼
贛B

石蓮村建制沿革

石蓮村解放前夕屬汶龍區汶龍鄉。解放後屬汶龍區模範鄉。合作化時屬水頭、中心、石蓮三個高級社。公社化時屬水頭、中心、石連三個大隊。1963年三個大隊合併為中心大隊。1983年12月更名為石蓮大隊。 [2] 

石蓮村村情概況

石蓮村總位於龍南縣汶龍鎮西南部,距圩鎮2公里,距離縣城19公里,面積8平方公里山地面積3800畝耕地面積1450總人口數3436人外出務工人數1156人。村集體經濟收入4.2萬元,收入來源為轉移支付,無負債情況,農民年均收入3500元,可利用資源和可發展項目為山場。 全村黨員總數52人,其中女黨員數7人,35歲以下12人,35-60歲17人,60歲以上23人;村兩委幹部總數6人,其中女幹部數1人,平均年齡47.5歲。全村共有五保户人數3人,低保户人數55人,計生困難户人數73人,優撫對象人數5人,貧困學生人數3人。 [1] 

石蓮村經濟概況

石蓮村民收入長期依賴礦山經濟,受礦業經濟下滑影響,部分村民專向外出務工、生豬、牛羊養殖、水稻種植等為主,村裏未成立覆蓋較廣、帶動羣眾較多的合作社,石蓮村的經濟發展仍然比較滯後。石蓮村範圍內生豬養殖户有21户,存欄2000多頭,牛羊為個別養殖户在飼養,存欄100多頭,蔬菜種植大户2户,規模在15畝左右、水稻種植456.08畝,主要以農户自種為主。石蓮村村民主要收入靠外出務工,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276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8.110581萬元,組成為:百村創業園店鋪租金5.56124萬元、光伏200千瓦1700㎡收入0.96萬元、公益林補助1.544341萬元、村集體土地租金0.045萬元等。 [2] 

石蓮村歷史文化

姓氏人口:石蓮村姓氏以王、曾、趙、賴、黃五姓,其中石蓮房始祖王南公,於明代洪武辛未年由南京九曲巷遷徙汶龍石蓮立居,至2020年共629年;曾氏從山東武城遷徙到江西吉安,吉安遷廣東河源,又從廣東河源遷徙龍南大穩,龍南大穩之後定居汶龍上莊村、石蓮村,至2020年止共居住652年。
村名由來:因祠堂建在一小山敦下(即樹杉仔),以屋背小山形似蓮葉,村右角,後來的高圍,又曰永綏圍,有一個石墩隆起而得名,門前有池塘,栽有蓮花,故曰石蓮。 [2] 

石蓮村歷史建築

飛龍古廟:從汶龍圩出發到打石坑三四公里山路方可到達這座古廟,以往這地方是山高水清,崇山峻嶺,樹木參天,茂密的大樹和山間的竹木把古廟掩蓋得難於尋找,野山動物穿躍廟堂之中,增加了廟環境的優美與生氣,該廟初建於明朝正德年間,又修於明朝末年,再修於清朝道光辛乙(1821年),此廟靠山,山勢如飛龍盤繞,氣勢如龍騰飛,故名飛龍山。民國38年八月下旬的一天,時任贛州專員的蔣經國及隨從人員王升、宋傳宗等五人巡視定南龍城三亨後,徒步從三亨至龍南汶龍圩,路上蔣肚痛難忍,他們路過飛龍古廟時是下午4點左右,他們進廟小息,廟掌事的和尚老僧泡茶接待,蔣經國隨意走到神台前拿起籤筒搖出一簽,主事老僧按籤意作解釋,並熬了藥給蔣吃,肚痛立止,蔣便乘意借得廟裏筆墨,在石壁上即興題詩一首:“青山隱隱水滔滔,飛龍山下結古廟,百姓求神簽有應,求籤治病病即消,今日路過無暇日,他日“緣再來酬”。詩成壁上,沒有落款,隨後付給老僧二個銀元作茶水費,即與隨從離廟而去。(此事是龍南政協已編入文史資料第四期)飛龍古廟:2月2日起衙,6月6日曬袍日,9月29日老爺聖誕日,12月22日圓衙日。 [2] 
田壠圍:田壠圍位於龍南縣汶龍鎮石蓮村。清代王姓始祖所建,是一座二層石砌外牆結構封閉式方形圍屋建築,長45米,寬40米,佔地面積1800平方米,四角設三層石砌炮樓組成。圍內建三進式磚木結構祠廳,朝向東北,2006年曾修葺。二層土建房屋計80多間,現仍居住幾十户人家。 [4] 
石蓮村田壠圍 石蓮村田壠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