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硤尾大火

鎖定
講述的是1953年12月25日晚九時半,九龍白田村發生空前大火,首由白田上村八家坡起火,除了整個白田上村、中約、下村付之一炬外,還波及窩仔村、石硤尾村、大埔道村,直至26日晨二時始被控制,燃燒將達六小時。初步估計,被焚去木屋、石屋一萬餘間,災民達七萬多人,面積一點五平方英里。
中文名
石硤尾大火
地    點
九龍白田村
損    失
被焚去木屋、石屋一萬餘間
發生時間
1953年12月25日晚九時半

目錄

石硤尾大火簡介

石硤尾大火
香港公共房屋至今已有五十年的歷史,是最多香港人居住的房屋。而公屋的出現卻與一場慘烈的大火關係密切。
起火地點是白田上村八家坡某號一間木屋。有人點火水燈時不慎燒着棉胎,引起火警。剎那間,火勢就蔓延開了。人們發出淒厲的救命聲,夾雜着‘火燭呀!’的叫聲、拍門聲。居民從夢中起來,扶老攜幼,亡命奔逃。
起火不夠十分鐘,火勢已蔓延到中約了,天又不造美,捲起猛烈的東北風,火尾被風由白田上村半山吹下,形成一條火海,火場爆出劈拍的聲音,濃炮鷠天,火頭處處,火光映紅了整個天空。
説時遲那時快,火勢已蔓延到白田中約了,雖然救火隊人員奮不顧身展開救火工作,但是火頭已四散開了,刺鼻的火焰,焦熱的火海,經不起東北風一吹,火勢像洪水猛獸般奔向山下,使救火隊人員也不得不退縮。
到十時許,整個白田上村已燒成灰燼,火勢還繼續蔓延至白田下村。初時居民以為火很快就會撲滅,因此還未搬東西,直至救火人員拍門叫疏散時,他們才搬。但較近火場的木屋,為了保命,連棉胎還沒搬出,就往窄巷奔跑。
整個白田上村、中約被火神光顧後,火勢已蔓延至下村了,火頭起得更多,不消二十分鐘,整個白田下村已被燒光了。無家可歸的中約居民,紛紛往白田村逃命,由於這些巷橫度窄得只容五個人,前面的人已堆成人山人海,逃跑不便,後面的火勢像野獸般追來。站在後面的居民,沒法逃出,只得爬上木屋,由這間木屋,跳過那間木屋,把木屋屋頂,當做逃命的出路。由於木屋建築不牢固,屋上的人又多,常使整間木屋都坍下去,幾十個奔逃的居民,連人帶物,跟着木屋蓋也塌下去,坍屋的闢拍聲,坍下去的居民的哭叫聲震動天地。
由於逃命沒出路,居民像生了翼般,不顧一切由這邊水溝,跳到那邊水渠,轉過火場,爬上白田村山頂逃命。
至十一時許,火勢已蔓延至窩仔村,窩仔村的村民又像白田村的居民一樣,往山頂奔逃。有些居民爬到半山腰突然滾下來,淒厲地哭叫:“我死咯!”大約十一時十分,窩仔村已燒了大半木屋了。接着另一個火頭又往大埔道村木屋燒去,這裏的居民又在混亂中奔逃。
到了十一時十分,石硤尾消防局發出緊急火警報,消防員叫居民疏散。剎那間,火勢已蔓延至石硤尾村。
消防局人員分散在火場的邊沿,舉起斧頭,在那裏劈木屋的門,辛辛苦苦才把門打開,進去搬了幾件東西出來,但是洪水般的火勢又衝到了,結果搬出的東西又被火神燒去。

石硤尾大火結果

火災後,香港政府打破一貫的不干預政策,在原地興建了一批七層高的大廈,稱為徙置大廈。從高處望去,這些樓宇像英文字母H字。大廈的單位面積只有百多尺,租户要共用浴室,煮食需在大門外的走廊空間。至於徙廈的天台,則開闢作小學、社區中心。這就是香港的第一批公共房屋──石硤尾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