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漢基

鎖定
石漢基,男,漢族,廣東省南海人,1950年8月出生,大學畢業,香港漢榮書局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暨南大學第四屆董事會董事。石漢基是第七屆、八屆廣州市政協委員,第九屆廣東省政協常委,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第十一屆、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6]  廣州市榮譽市民。
中文名
石漢基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廣東省南海
出生日期
1950年8月
學    歷
大學

石漢基個人簡介

石漢基(右一)在贈書儀式上留影 石漢基(右一)在贈書儀式上留影 [1]
石漢基是“文化書使”石景宜的長子,1978年起,石漢基協助其父管理香港漢榮書局,參與石景宜各種捐贈書籍的活動。石景宜逝世後,石漢基承繼父親“溝通兩岸文化交流,致力建立書香社會”的志向,秉承父親的“書使精神”,繼續無償給大陸各地圖書館贈送港台或國外出版的各類書籍。據不完全統計,自1978年後,石景宜與石漢基父子倆先後向全國200多個城市,1500多個圖書館(大學、科研機構)捐贈港台版圖書650餘萬冊,價值超過4億港元。他們贈書報國的義舉,受到了海峽兩岸和香港地區人民的尊敬。 [2] 

石漢基人物事蹟

石漢基11歲時,隨家人從廣州到香港,靠擺地攤賣舊書為生。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剛剛起步,石景宜就隔三岔五地回廣東走走看看。他父親發現當時廣東的圖書館裏非常缺書,滿足不了渴望知識的廣大羣眾,於是很快就決定捐一批大學英語教材到廣州。後來那批書到了廣州,前來借閲的人排起了長龍,看到內地人對知識如此渴望,與父親一同前來的石漢基深受震撼。從1978年送出第一批書籍開始,石漢基跟隨父親贈書的腳步,從廣州到北京,從大陸到台灣。後來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文化書使”的石景宜退休了,作為長子的石漢基不僅接下書局,而且還擔起了“書使”的重任。每年買一些合適的書捐到內地,成了石漢基的一種責任與義務。1988年石漢基協助父親首次將大陸字畫帶到台灣展覽,1990年在台北公開展出捐贈給台灣的大陸圖書。這給當時兩岸帶來了轟動影響,成為了開啓兩岸文化交流的一把鑰匙。石漢基最初主要是送台灣書給大陸,但當時沒人敢要,最後是時任全國政協主席的鄧穎超説了話:“為什麼不要?”有了鄧穎超的支持和鼓勵,石漢基和父親在內地送出的書就更多了。
2006年,石漢基聯繫出版了一套17本的《中國民俗文化》,並在台灣發行。書中介紹的婚俗、節日、民居等民俗,雖然不少人都有基本的認識,但卻不一定是人人都瞭解。石漢基希望藉此喚起台灣民眾對中華民族民俗文化的記憶。2005年,為迎接漢榮書局成立35週年,石漢基花費幾百萬元出版了一套12冊的《中國全方位透視叢書》。該套叢書分別從民族、文化、繪畫、傳統建築、經濟、科技、教育、人口、宗教、政治制度、外交及國防等方面,全面介紹中國過去的發展與現況。叢書出版後,石漢基給香港中學、大學、公共圖書館以及澳門中學和大學送去了數萬冊。在贈書活動的啓動儀式上,他深情地説:“國民教育之所以重要,就是要讓年輕人透過歷史和文化去認識國家的過去、現在,以至未來的發展,進而培養及提升‘心懷祖國,熱愛社羣’的高尚情操。我們經營書局多年,有感坊間缺乏一套較能全面介紹而富普及性的國民教育的書籍,基於責任感努力地搜求,終於找到一套合適的圖書底本,出版了這套圖書。”
為了進一步發揮該套叢書的效用,石漢基還舉辦了一箇中國全方位透視“學界閲讀報告大賽”,鼓勵學生通過寫作閲讀報告,加深對祖國全面的認識併產生歸屬感。結果,該項活動在港澳開展短短數月,就收到了超過100家學校多達數千份的投稿。此外,石漢基在做好“書使”的同時,還積極履行政協委員的職責,無論是當廣州市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協常委,還是當全國政協委員,他每年都帶二三個提案來開會。石漢基很誠懇地説:“我只是想為國家做點事。” [3] 

石漢基個人榮譽

2013年,榮獲首屆世界廣府人“十大傑出人物” [4] 
1998年12月18日被授予“廣州市榮譽市民”稱號。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