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河

(冀東沿海獨流入海河流)

鎖定
石河,又稱“大石河”,因河牀系沙卵石組成而得名 [1]  。石河古稱渝水,臨渝關、臨渝縣(山海關區舊建置)即由此得名。 [7]  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最東部,發源於長城以北遼寧省綏中縣的馬尾巴嶺,其在長城以北有支流3條,分別於義院口、花場峪、車廠西穿越長城。主流遼寧省綏中縣、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山海關區,在山海關城西南的石河鎮(原高建莊鄉)田家莊附近注入渤海。河道全長67.5公里,總流域面積618平方公里,河流發源地海拔400米,河口處海拔為零,河道比降5.9‰。主要支流有西石河、花廠峪河,北沙河等。 [1] 
建國後,政府多次撥款在石河下游修築河堤。1972年在户遠寨鄉小陳莊西建石河水庫,總庫容0.7億立方米。1975年開始攔洪蓄水,既緩解了水害,又開發利用了石河水資源。 [7] 
中文名
石河
別    名
大石河
所屬水系
冀東沿海獨流入海河流
地理位置
河北省秦皇島市最東部
流經地區
遼寧省綏中縣、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山海關區
發源地
長城遼寧省綏中縣北秋樹嶺北側馬尾巴嶺
主要支流
西石河
花場峪河
北沙河
河    長
67.5 km
流域面積
618 km²
落    差
400 m
河    口
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石河鎮田家莊附近

石河幹流概況

石河干流圖 石河干流圖
石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石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石河位於秦皇島市境東部。發源於長城以北的馬尾巴嶺(在遼寧省綏中縣 [2]  ),其在長城以北有支流3條,分別於義院口、花場峪、車廠西穿越長城。主流經城子峪入秦皇島市海港區(原屬撫寧區(原撫寧縣),2015年劃入 [8]  )境,莊河村南有二道河水匯入,經駐操營鎮,於楊山附近有西石河匯入,在傍水崖村有花場峪河匯入,再向東南進入淺山丘陵區,即柳江盆地地段,經石門寨鎮至蟠桃峪村附近有北沙河水、鴨水河水匯入,後進入山海關東北方的深山老林區,至長城鄉在小陳莊北流出山口,再進入近海平原地區,經山海關城西,在北門外有來自長城東側的青石溝水匯入,後穿越京山鐵路繼續南下,在城西南的石河鎮(原屬高建莊鄉)田家莊附近注入渤海。河道全長67.5公里 [1]  [2]  ,其中出山口以上河道長56公里,其中山海關區境內流經17公里 [7]  ;總流域面積618平方公里 [1]  [2]  ,其中出山口以上控制流域面積為560平方公里,其中山海關區境內流域40平方公里 [7]  。流域平均寬度8.9公里,最大流域寬度23.5公里,河流曲度1.46,河流發源地海拔400米,河口處海拔為零,河道比降5.9‰。 [1] 
石河河牀平均寬度400~500米,河流曲度1.46,河源地高程約400米,河道比降5.9%。山區河谷較窄,河道多彎曲,坡度較陡,近海平原河牀展開,坡度變緩,無顯著河槽。 [7] 
石河上源海港區駐曹營鎮長城村河段 石河上源海港區駐曹營鎮長城村河段
秦皇島市海港區駐曹營鎮(2015年劃入)傍水崖景區段 秦皇島市海港區駐曹營鎮(2015年劃入)傍水崖景區段
石河水庫庫區段 石河水庫庫區段
石河在山海關區城區段 石河在山海關區城區段
石河在山海關區城區段 石河在山海關區城區段
石河在山海關區田莊以東入渤海 石河在山海關區田莊以東入渤海
石河在山海關區田莊以東入渤海 石河在山海關區田莊以東入渤海

石河水文特徵

石河流經燕山山脈的多雨地帶,因而水量充沛,多年平均徑流量1.68億立方米,實測最大年為1977年,其年徑流總量為3.85億立方米,最小年為1957年,徑流量2920萬立方米。最大洪峯流量4750立方米/秒(1959年),洪水最大日平均流量為337秒立方米,最大3日洪水總量平均為4455萬立方米,最大7日洪水總量為5928萬立方米;枯水最小日平均流量為0.28秒立方米,枯水最小旬平均流量為0.32秒立方米;實測最高水温為30.5度(攝氏),發生在1968年的7~8兩月間。 [1] 
石河洪水峯高量大,常給下游造成極大危害。據記載,自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到1990年,發生較大洪水6次,山海關城池被淹。1959年7月22日,石河最大洪峯流量4750立方米每秒(小陳莊),洪水沖毀京山鐵路橋一側路基,火車停運7天,衝淹下游農田一5000餘畝,造成巨大損失。每逢汛期,石河洪水對山海關要隘,常構成極大威脅。石河藴藏着豐富水資源,多年平均年徑流量1.68億立方米,有着較大的開發價值。 [3] 
石河流域土質多為砂礫和壤土,山區植被度頗高,可達40%~60%間,因而水土流失不甚嚴重。河牀大部系卵石組成,衝淤變化不大。實測多年平均輸沙量為11.4萬噸;年最大日輸沙率為963.0公斤/秒,最大年輸沙量為84.3萬噸,發生在1959年;最大日平均輸沙率為9320公斤/秒,發生在1959年7月22日;最小年輸沙量為o.18萬噸,發生在1957年;最小日平均輸沙率為0.24公斤/秒,發生在1957年8月20日。 [1] 

石河主要支流

石河的支流有二道河,西石河、花廠峪河,北沙河、鴨水河,其中主要的有三條。 [2] 
石河主要支流情況
支流名稱
河源
河口
集水面積
(平方公里)
河長
(公里)
流域寬
(公里)
河流
曲度
河源
高程
(米)
河口
高程
(米)
比降
(‰)
支溝
北沙河
撫寧石人溝
撫寧蟠桃峪
69
21
4.9
1.5
505
60
21.2
-
西石河
青龍大嶺溝東
撫寧義院口南
77.5
17
5.8
1.28
55
120
25.3
2
花場峪河
青龍婆婆嶺東
撫寧傍水崖
82.3
15
6.6
102
567
100
31.2
2
[1] 
水墨河,山溪性河流,位於山海關區北門外1公里。發源於北部山區,經長城鄉青石溝、北營子村南,向西流入第一關鄉北園入石河,長3.5公里,河寬5~20米。 [7] 

石河治理開發

石河水庫工程

石河水庫 石河水庫
石河水庫,位於山海關區西北部小陳莊山口以北700米處,所在河流石河,水庫因河得名。水庫大壩上控流域面積560平方公里,約為石河總流域面積93%。1972年4月破土動工,1975年6月建成運用,是一座以供水為主,兼顧防洪、灌溉、發電等綜合效能的中型水庫。庫區風光秀麗,水域狹長曲折,水體清澈透底,兩岸奇峯屹立,山坡林木葱翠。湖光山色,美景多不勝數。1980年代初,闢為旅遊景點,稱“燕塞湖”。水庫設計洪水標準為百年一遇,校核標準為千年一遇,總庫容6800萬立方米,防洪庫容470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5163萬立方米,年調節水量1.01億立方米。水庫主體工程由大壩及大壩附屬建築物溢洪道、放水洞、泄洪洞、發電洞、壩後式電站組成。大壩壩型為漿砌石重力壩,壩長365米,最大壩高44.6米;溢流壩段長90米,為實用堰,上設高10.2米、寬8米,升卧式平板鋼閘門9扇,最大泄洪量7000立方米每秒。泄洪洞位於大壩左側主河槽處,2×2米方洞,最大泄量57.3立方米每秒。放水洞位於大壩右側,2×2米方洞,最大輸水量10.88立方米每秒。發電洞位於大壩左側,直徑1.5米圓形壓力洞,進口底高程35.0米,引水流量78立方米每秒。電站位於壩後,總裝機容量960千瓦,設計年發電量296萬度。 [3] 
淺中水庫,位於石河上游,撫寧淺水營村東,老煉爐山下,流域面積1.5平方公里。1975年10月動工,1978年8月竣工。大壩為粘土心牆壩,壩高22米,壩頂長165米,壩址地質是片麻岩。總庫容112.4萬立方米,興利庫容39萬立方米。溢洪道最大泄量99.5秒立方米,放水洞是內徑75釐米的混凝土預製管,最大泄量0.8秒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600畝。水庫總工程量10.52萬立方米,投資13.7萬元,其中國家投資12.6萬元。 [6] 
李莊水庫,位於撫寧黃士營鄉李莊東溝,長城腳下,石河上游東支,控制流域面積2.5平方公里。1975年冬季動工興建,由於資金有限,陸續施工築壩。1983年完工。總庫容134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01.4萬立方米。大壩高28米。是漿砌石固定圓心等半徑圓弧拱壩,最大圓心角122度,圓弧外徑78米,壩頂弦長130米。溢洪道採用挑流式壩頂溢流。放水孔採用直徑529毫米焊縫鋼管做內襯,澆築在壩體內,最大泄量2.1秒立方米。此庫於1984年汛期攔洪蓄水。現發現壩體嚴重漏水,準備做防滲處理,1985年尚未驗收。 [6] 

石河灌區工程

石河灌區, 秦皇島市郊約有耕地23萬餘畝,地下水缺乏,地表水特別石河水源未能得到充分開發,僅在山海關區石河沿岸修建了4處揚水站(點),灌溉面積2500畝。1966年,根據中共秦皇島市委在研究第三個五年農業發展規劃時提出“必須充分利用石河水為農業增產服務”的精神,當年軍民一起修築一條引水渠,該渠自石河右岸疙瘩嶺引水至海港區南李莊止,全長12.5公里,擴大灌溉面積6000畝。但是乾旱季節,該渠引水後,下游石河形成斷流,減少了對下游沿岸地下水的補給,又給下游沿岸農田灌溉及山海關城市用水帶來困難。1972年,石河水庫動工修建,為石河灌區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條件,1973年春,灌渠工程動工興建。石河灌渠由受益單位山海關、海港兩區負責施工。 [4] 
石河灌渠由石河水庫直接引水,設計最大引水流量10.83立方米每秒。總乾渠下分東、西兩乾渠,分建東,西兩灌區。乾渠總長75.58公里,共中總乾渠長605米,東干渠長19.58公里,西乾渠總長55.39公里。配套分乾渠4條,長14.2公里,支渠80條,長140.76公里。配套渠系建築物322座。全部工程完成工程量168.81萬立方米,總投資533.87萬元,其中國家投資268.90萬元,設計灌溉面積8萬畝,實際灌溉面積7.2萬畝。 [4] 
東灌渠乾渠自總乾渠分水處引水,設計引水流量2.5立方米每秒,向東跨越石河,經山海關區5個鄉,於馬頭莊鄉南塗莊止,矩形砌石渠,底寬2米,水深1.7米,配套支渠18條,長29.56公里,建築物175座,設計灌溉面積2萬畝,投資223.87萬元。其中國家投資98.90萬元。 [4] 
西灌渠自總乾渠分水處引水,設計引水流量8.33立方米每秒。於渠自總乾渠分水閘處向西南方向,經山海關、海港、北戴河區8個鄉,至北戴河區蔡各莊止,尾水入新河。設計灌溉面積8萬畝,實灌面積6萬畝。 [4] 
灌區建成後,農業種植結構發生變化,從種植玉米、高粱為主逐步改變為以小麥、水稻為主。全灌區水稻種植面積2.5萬畝,小麥3.5萬畝,雜糧及其它2.0萬畝。糧食作物畝產也由300公斤提高到425公斤。此外兩條幹渠還分別承擔石河水庫向山海關、海港區城市用水部分輸水任務。 [4] 

石河水電工程

石河電站,坐落石河水庫大壩西壩肩下,開發方式壩後式,總裝機容量320千瓦×3,電站由進水口、引水隧洞、壓力管道、廠房等項工組成。1984年12月,水輪機組及電氣安裝完畢,電站工程竣工。電站最大水頭20.18米,最小水頭7.48米,平均水頭15.80米,設計引水流量7.8立方米每秒;最大出力1632.27千瓦,最小100.17千瓦,平均375.51千瓦,保證239.67千瓦;設計年發電量296萬千瓦時,年利用小時3158小時。1985年1月5日,電站正式運行發電。7月15日,石河電站併入國家電網。當年,發電量136.8萬千瓦時,收入6萬元。1986年至1990年發電量691萬千瓦時,5年中,1986年最多,發電量206萬千瓦時,1989年最少,發電量僅53萬千瓦時。電站設備選型、佈局新穎,特別是水電機組在起動、同步(併網)、調速、停機等均為自動控制,被省水利廳列為小水電“櫥窗電站”。 [5] 
參考資料
  • 1.    秦皇島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秦皇島市志 .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4:181-182
  • 2.    撫寧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撫寧縣誌 . 河北人民出版社 . 1990 :92
  • 3.    秦皇島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秦皇島市志 .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4:231
  • 4.    秦皇島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秦皇島市志 .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4:244-245
  • 5.    秦皇島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秦皇島市志 .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4:391
  • 6.    撫寧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撫寧縣誌 . 河北人民出版社 . 1990 :101
  • 7.    山海關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山海關志 .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4:32
  • 8.    秦皇島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 撫寧撤縣設區  .CCTV[引用日期2024-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