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樓鎮,北京市房山區下轄鎮,位於東經115°55'34″~116°02'50",北緯39°36'05"~39°40'45″之間,地處房山區中部,東與竇店鎮相連,南與韓村河鎮、琉璃河鎮接壤,西與周口店鎮相鄰,北與城關街道毗鄰。鎮域面積42.3平方千米。
[1]
- 中文名
- 石樓鎮
- 行政區類別
- 鎮
- 所屬地區
- 北京市房山區
- 地理位置
- 房山區中部
- 面 積
- 42.3 km²
- 下轄地區
- 1個社區和12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
- 石樓村北
- 電話區號
- 010
- 郵政區碼
- 102422
- 氣候條件
- 暖温帶半濕潤大陸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
- 賈公祠
- 車牌代碼
- 京
- 人 口
- 約3.16萬人(截至2018年末)
石樓鎮建置沿革
編輯民國五年(1916年),石樓鎮屬房山縣二區。
1954年,石樓地區屬房山縣石樓鄉。
1958年,石樓地區屬周口店區。
1960年,石樓地區屬房山縣。
1961年,石樓地區設石樓人民公社。
1983年,石樓公社改鄉。
1986年,石樓鄉屬房山區。
石樓鎮行政區劃
編輯社區 | 鐵路社區 | —— | —— | —— |
行政村 | ||||
楊駙馬莊村 | 襄駙馬莊村 | |||
雙柳樹村 |
石樓鎮地理環境
編輯石樓鎮位置境域
石樓鎮位於東經115°55'34″~116°02'50",北緯39°36'05"~39°40'45″之間,地處房山區中部,東與竇店鎮相連,南與韓村河鎮、琉璃河鎮接壤,西與周口店鎮相鄰,北與城關街道毗鄰。鎮域面積42.3平方千米。
[1]
石樓鎮地形地貌
石樓鎮水文
石樓鎮境內河道屬大清河水系。主要河道有三級河大石河。河流總長度21.2千米,河網密度0.5千米/平方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大石河,從夏村至吉羊村流經境內梨元店村,長9.9千米,流域面積17.2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周口店河、馬刨泉河,為季節性河流。
[1]
石樓鎮人口
編輯石樓鎮經濟
編輯- 農業
石樓鎮耕地面積29258畝,人均0.9畝。
2011年,石樓鎮農業總產值達到21130.7萬元,比上年增加9.2%。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大豆為主。
2011年,石樓鎮生產糧食23958.6噸,人均704千克。蔬菜播種面積6384畝,產量23812.5噸,其中食用菌播種面積588畝,產量3352.6噸。
石樓鎮畜牧業以豬、羊、牛飼養為主。
2011年,石樓鎮生豬出欄43522頭,年末存欄24904頭;羊出欄3953只,年末存欄4512只;肉牛出欄219頭,年末存欄62頭。
2011年,石樓鎮生產肉類3528.3噸;牛奶726.8噸;鮮蛋263.4噸;畜牧業總產值4100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20%。截至2011年末,累計造林0.6萬畝,林木覆蓋率7.2%。
- 工業
2011年,石樓鎮共有工業企業31家,工業總產值達到82901.6萬元,比上年增長11.7%,工業增加值1.1億元。實現銷售收入7.4億元,實現利潤3455.8萬元,上繳税金2675.9萬元,安排勞動力2038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家,職工1378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億元,比上年增長54.3%。
[1]
- 商業
2011年末,石樓鎮共有商業網點354個,職工810人。
- 財政金融
2011年,石樓鎮共有地方財政收入1183.5萬元,比上年增加37.7%。完成税收4953萬元,同比增長33.8%;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528.2萬元,增值税3081.4萬元,企業所得税874.1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7%、19%、133%。
[1]
石樓鎮社會事業
編輯石樓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石樓鎮共有中心幼兒園1所,分園3所,民辦園1所,在園幼兒534人,教職工46人;完全小學5所,在校生1129人,教職工130人;中學2所,在校生663人;中小學入學率均達100%,學前1年入園率達到100%,學前3年入園率達到98.5%;成人教育學校1所。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1所。主要學校有石樓中學。
石樓鎮文體事業
2011年末,石樓鎮共有文化藝術團體15個,演職人員500餘人,文藝團隊演出169場;公共圖書館(室)14個,建築面積560餘平方米,藏書2萬多冊;健身樂園2處,文化活動室13個,文化健身廣場27個,其中文化廣場佔地2.5萬餘平方米;流動電影院全年放映電影716場。文化行業兼職從業人員500人。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石樓鎮文化藝術團、石樓村夕陽紅藝術團、支樓村夕陽紅藝術團、夏村夏日陽光藝術團等9個。
[1]
石樓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石樓鎮共有衞生院1所,社區衞生服務站8個,村衞生室19個,個體診所2個;病牀83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2.4張。專業衞生人員105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3.1Ao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7.6萬人次,出院病人163人次。
石樓鎮社會保障
2011年,石樓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80户,人數110人,支出64萬元,比上年增長31.6%,月人均485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11户,人數643人,支出227.6萬元,比上年增長38.3%,月人均295元。
[1]
石樓鎮基礎設施
2011年末,石樓鎮共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70千米,投遞點150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8.4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0.2萬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0.1萬件,徵訂報紙264份、雜誌61冊,業務收入168萬元。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能源2011年,售電量累計完成6300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100%,供電可靠率100%。
[1]
石樓鎮交通運輸
編輯石樓鎮歷史文化
編輯- 賈公祠
賈公祠,位於石樓鎮二站村,是為紀念唐代著名詩人賈島而建。2005年修復竣工。
重建的賈公祠由兩部分組成,西部是文化接待區,是兩重院落。其中陳列了紀念賈島的文字書畫。東區是賈公祠的重點,前半部是由正殿和東西配殿組成的院落。正殿名為“騷壇異幟殿”,內有賈島塑像。並有賈島在房山無相寺清居生活的壁畫。東配殿名為“瘦詩軒”,內有賈島與另一位詩人孟郊的並列塑像。壁畫表現了詩人為吟詩不辭辛苦的情景。西配殿名為“月下齋”,是表現“推敲”的故事。內有賈島與人生知己韓愈的塑像。壁畫再現了“推敲”發生的情景。
[4]
石樓鎮著名人物
編輯賈島(779年—843年),唐范陽(今北京西南)人,字閬仙,一作浪仙,自稱碣石山人。曾為僧,法名無本,後受韓愈賞識,還俗。累舉進士不第,吟詩譏誚,被稱為舉場“十惡”。文宗時,以誹謗罪貶長江主簿,故稱賈長江。武宗時,遷普州司倉參軍。一生窮愁,苦吟作詩,其詩多寫荒涼枯寂之境,長於五律,重詞句錘鍊。
[5]
賈島死後,葬於四川,其故里鄉鄰在房山石樓為其修建了衣冠冢,以示懷念。明永樂年間(1412年)衣錦百户鎮國將軍李祥曾在房山城南門外建賈公祠,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當時房山知縣羅在公在現址,賈島衣冠墓旁修建了賈公祠,清嘉慶年間還進行過修繕,後漸毀,1956年廢棄,2015年當地政府組織力量重新修復,曰賈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