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惟正

鎖定
石惟正,,1940年出生於天津市。1963年畢業於天津音樂學院,同年留校任教。
中文名
石惟正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40年
畢業院校
天津音樂學院
職    業
教師
出生地
天津

石惟正個人榮譽

石教授的照片 石教授的照片
所教授的學生中有多人成為教學或演出單位的骨幹,如中央歌劇院享受國家津貼的一級演員林金元,中國歌劇院一級演員劉月明,天津音樂學院教授、原聲樂系主任楊海燕,副教授王硌、周箴石、李清資、曹俊玲,天津音樂學院附中聲樂學科主任、副教授楊寶利等。學生中林金元曾在法國奧芬巴赫作品演唱比賽中獲得特別獎,王硌曾在德國彩葉藝術節歌唱比賽獲第三名,楊海燕曾在意大利依布拉歌唱比賽中獲獎,王瑩曾在全國少數民族歌唱比賽獲金獎,李清資曾在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獲二等獎。天津歌舞劇院二級演員王虎鳴曾獲金鐘獎全國聲樂比賽三等獎。學生中還有多人獲得各種比賽獎項。
在聲樂科研方面,已出版的三本專著:《聲樂教學法》、《晨聲69聲字節結合練聲曲》、《聲樂學基礎》都是填補學術領域空白的著作。在核心刊物上發表的代表性論文有:《聲樂發聲的矛盾和平衡》、《論聲樂藝術表現》、《二十世紀前半葉中國聲樂史述》、《是分道揚鑣,還是殊途同歸?——論中國民族聲樂的發展道路》、《論中、西傳統聲樂的優勢契合——關於尋求中國當代聲樂優勢的思考》等。在以上科研成果中專著《聲樂教學法》獲國家教育部普通高校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藝術學三等獎。《是分道揚鑣,還是殊途同歸?——論中國民族聲樂的發展道路》獲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四屆文藝評論獎評論獎一等獎。專著《聲樂學基礎》已成為學院音樂教育系大班課教材以及碩士生選修的《聲樂學基礎》研討課教材。這兩門課由石惟正教授創立並延續至今。以上成績2005年被教育部評為第七屆區永熙優秀音樂教育獎獲獎者。

石惟正人物經歷

歌唱家陳蓉蓉及丈夫石惟正 歌唱家陳蓉蓉及丈夫石惟正
石惟正教授創立並領導的聲樂理論研究教研室已連續八年每年將全國省級(含學報)以上刊物發表的聲樂論文在仔細閲讀的基礎上分類、分等、寫出摘要和評語,然後撰寫全國聲樂論文年度綜述並在《人民音樂》上發表。在《歌詞月報》上創立《晨聲聲樂專欄》免費向聲樂界300多人寄送,溝通聲樂界同行的信息、發表學術文章。研究室作為策劃、發起和承辦單位成功地舉辦了全國性學術會議——2003天音聲樂論壇,對聲樂科研起到了交流和推動的作用。
石惟正教授曾多次應邀擔任全國冼星海、聶耳聲樂作品演唱比賽、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全國金鐘獎聲樂比賽、文化部出國比賽選拔賽等全國大賽評委。曾應邀到中國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中央民族大學、山西大學、山東藝術學院等二十多家院校講學,被多家院校聘為客座教授,還被聘為中國音協第六屆理論委員會委員、《人民音樂》雜誌變為以及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專業委員會聲樂學術委員會學術顧問。
在聲樂理論建設上,石惟正教授在聲字結合、聲樂藝術表現規律、聲樂藝術的風格結構、歌唱種類劃分等方面有獨到的見解和建樹。最新的研究成果就是音像實例分析做出中、西傳統演唱的比較並提出如何做到雙方優勢契合。此成果是處於學術前沿,具有理論和現實的雙重意義。到2005年為止,此學術成果已在天津音樂學院以及中國音樂學院、山東大學藝術學院的大師班上作了學術講座,得到熱烈的反響。
石惟正院長的夫人是天津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聲樂教授陳蓉蓉,她是印尼華僑,曾演唱過《星星索》、《梭羅河》、《哎喲媽媽》等一系列具有濃郁印尼民族特色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