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廟村

(江蘇省六合區橫樑鎮石廟村)

鎖定
六合區橫樑鎮石廟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富民強村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走有自己特色的發展之路,把石廟村建成經濟繁榮、社會和諧、村民富裕、管理民主、生態優良的社會主義新農村。2006年,該村經濟總收入3.2億元,村集體經濟收入587.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696元。近年來,先後被評為江蘇省文明村、江蘇省生態村、江蘇省康居示範村、南京市綜合實力百強村。
中文名
石廟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江蘇省六合區橫樑鎮
地理位置
江蘇省六合區橫樑鎮
電話區號
025
郵政編碼
2115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火車站
六合站
車牌代碼
蘇A
人均純收入
8696元

石廟村走自主創業之路、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石廟村把農民創業作為富民強村的重要舉措,創造條件,提供服務,鼓勵村內有能力的農民通過創業致富。一是鼓勵能人創業。1997年邀請省農科院專家來村考察論證,帶來了一批新項目,興辦了南京新意化工廠;2002年又聘請南京林業大學博士作指導,成立了惠宇農化公司和新意表面活性劑研究所,2006年實現產值4950萬元,創利税326萬元。二是鼓勵幹部創業。村黨支部書記孫瑞曹2001年10月投資19.5萬元興辦建材廠,現年產值95萬元。在他帶動下,其他4名村幹部各自創辦了企業。2006年,村幹部創業的企業實現產值250多萬元,利税20多萬元,解決本村100多農民的就業。三是鼓勵全民創業。村幹部創業致富後,村民張寶金於2001年投資30萬元興辦了南京鑫洋制泵廠,現年產值400多萬元,創利税40萬元。幹部帶頭創業,辦一個,成一個,掀起了全民創業的熱潮。2006年,全村有206户個體工商户和28傢俬營企業,佔總户數的29%,年創產值1.9億元。全村814户中,資產在20萬元—50萬元的有280户,50萬元—100萬元的有96户,100萬元以上的有45户;95%以上的農户住上了樓房,户均擁有2部手機(電話),擁有私家轎車40多輛。

石廟村建設康居工程、讓農民住得更舒適

農户居住分散、房屋佔地面積大、生活設施不配套,針對這個情況,村裏超前謀劃,加快康居工程建設。一是高起點規劃。2002年,該村聘請南京師範大學專家,對全村村莊建設作了詳細規劃,提出了農民居住向中心村集中的思路,確定了中心村位置與基本佈局,嚴格按照規劃實施中心村建設。二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該村以交通便捷、地理位置適中的井東組、井西組為中心,建立中心村。鋪設下水管網2450米,安裝感應路燈38盞,新建7200平方米的農民休閒廣場,種植景觀行道樹2200棵,新建水衝式公廁一座,添置封閉式垃圾池14個、垃圾箱40只、垃圾清運車4輛,配備了保潔員4名,垃圾日產日清,確保了中心村衞生潔淨、環境優美。三是轉產轉業。為吸引農民入住,解決農民轉產轉業的後顧之憂,該村農民將承包的300畝土地,以土地入股的形式,集中到村股份合作社,招標轉讓給種植大户和企業經營。每年以540元/畝的標準保底分紅給農户,讓農民獲得穩定的土地收益,安心從事二、三產業。該村在中收村附近專劃一塊菜地,按人均0.1畝的標準,統一分配給入住農户,解決吃菜問題。這些措施促進了農民向中心村集聚。目前已有1216人、281户農民入住中心村,其中別墅211户,公寓樓70户。2006年該村又建成3幢農民公寓樓,安置94户農民入住。

石廟村建設生態村、讓生活環境更優美

石廟村通過幾年的努力,使中心村居住環境更優美,成為田園旅遊的目的地,成為城市居民的休閒居住地,成為廣大農民的美好家園。他們的做法,一是創建生態試驗村。村裏投入820萬元,用於村內生態環境建設,鋪設水泥硬質水渠1125米,疏浚溝渠6865米,新建生產橋12座、排澇站1座,實行垃圾無害化集中處理和畜禽糞便綜合利用,作為有機肥料肥田,秸杆氣化,創成江蘇省生態試驗村。二是發展特色農業。村裏十分重視發展旅遊觀光特色農業,打響農業品牌,提高土地的產出效益。目前,該村已形成了260畝優質香樟苗木和花卉、450畝的雪菜種植片、200畝早豆、100畝大棚蔬菜以及60畝淺水藕、西瓜、甜玉米等種植片。特色農業成為中心村一道靚麗的風景。三是美化居住環境。在中心村,家家門前栽上了香樟和海桐,屋後栽上了櫻花和小葉黃楊,院裏栽上了紫薇、月季、一串紅、廣玉蘭等,陽台、室內裝飾有垂絲海棠、珍珠繡線菊、棕櫚等盆景花,農民居住在空氣清新、綠樹成蔭、百花爭豔的優美環境中。

石廟村提高農民生活質量、讓農民享受城市人生活

通過幾年的建設,石廟村入住中心村的農民生活發生了驚人的變化。貧窮、落後、閉塞的農村,在這裏早已不見了蹤影,展現在世人面前的則是幅祥和、繁榮的新農村畫卷。一是農民出行方便了。該村鋪設了灰色化道路11.6公里,貫穿中心村各户門前,公共汽車直通該村,方便農民出行。二是農民生活質量提高了。祖祖輩輩生活在“屋旁就是廁所、豬圈,吃的是池塘水”的農民住上了和城裏人一樣的別墅,吃上了自來水,看上了有線電視,燒飯用上了液化氣,使用了升級衞生間,洗上了太陽能熱水澡,生病有醫護,衞生有保潔員,就業不出村,安居樂業。三是農民文化生活豐富了。該村農民活動室、電教室常年對村民開放,村民鍛鍊有器材,文娛有場所,休閒有去處。村裏組織開展卡拉OK歌詠比賽、撲克牌80分比賽、拔河比賽等,豐富村民的文體生活。村民普遍訂閲了《南京日報》、《農民致富》等報刊雜誌,閒時讀書看報,精神生活豐富。全村近40%的農户建立了家庭書房,形成了濃厚的學習氛圍。近幾年來,該村有60名學生考上了大學。
目前,石廟村投入2500多萬元,新建佔地400畝的農民創業園,40套高檔農民公寓樓,鋪設中心村主幹道4.5公里,新建1座污水處理廠,開挖3萬平方米的人工月牙湖,逐步把石廟村建成西有居住商貿區、南有工業集中區、北有生態農業區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 [1] 
石廟村的大搬家,既是進一步發展工業和規模農業的需要,也正是近年來該村工業和農業獲得大發展的結果。通過實施工業強村戰略,石廟村集體經濟收入近年來連年遞增:2002年8萬元,2003年11萬元,2004年60萬元,2005年128萬元;通過實施工業強村戰略,石廟村民的口袋也迅速鼓了起來:2005年,全村實現社會總產值2.2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010元,村裏資產過百萬的村民超過180人,資產超千萬的超過4人。目前村裏有私家車的農户已經超過了30户。在近年來的大發展中,20多個農民成了企業家,580多個農民成了工人,30多個種糧大户成了職業農民。石廟村成了省級文明村、南京市百強村。更為可喜的是,石廟有很富的人,但沒有很窮的人,由於各項富民保障措施有力,村民的生活都很寬裕。
新建成的石廟中心村緊靠寧通公路、寧啓鐵路,交通便利,配套齊全。走進中心村,四通八達的網格狀村中道路、見縫插針的房前屋後綠化、獨具特色的村民休閒廣場,讓人耳目一新。村幹部告訴記者,村民從老村到新村,還有一個便利,那就是鄰里之間聯繫更順暢、來往更多了,和諧文明的鄰里關係正在悄然形成。
石廟人搬家,也搬出了和諧融洽的幹羣關係。“康居工程的實施靠的不是行政命令,而是它自身的吸引力。”村主任尹華告訴記者,對於農民搬遷,村裏完全憑自願。2003年剛開始搬遷的時候,村民思想不統一,尹華就和村婦女主任尹梅帶頭搬進中心村。在村幹部的帶動下,當年6户人家隨之搬家,到2004年,新搬農户就達到了42户。
去年,村裏為了進一步節約土地,集資建起了3幢農民公寓樓,可一次性解決100户農民的居住問題。為了給搬遷農民帶來看得見摸得着的實惠,村裏決定把公寓樓以成本價每平方米680元對村民出售,結果很快被預訂一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