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矯,漢語一級字 [4]  ,讀作矯(jiáo或 jiǎo),本義指把箭桿揉直的一種器具,引申為“正曲使直”。 [1]  [3] 
中文名
拼    音
jiáo、 jiǎo
部    首
字    碼
U+77EB
五    筆
tdtj
詞    性
動詞
組    詞
矯情
外文名
straightening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jiǎo
動詞
形聲。從矢,喬聲。本義:把箭桿揉直的一種器具。引申為“正曲使直”。
把彎曲的物體弄直
straighten
矯,直也。——《廣雅》
坎為矯輮。——《易·説卦傳》
古枸木必將待櫽括烝矯然後直。——《荀子·性惡》
矯矢(矯直箭矢);矯揉(使物或曲或直。矯是改直,揉是變曲);矯直(矯正彎曲使之直);矯枉(矯正彎曲。比喻糾正偏邪)
匡正;糾正
correct
以矯飾人之情性而正之。——《荀子·性惡》
其刑矯誣。——《國語·周語》
以繩墨自矯。——《莊子·天下》
以身矯之。——清· 張廷玉《明史》
矯世(糾正世俗之失);矯世變俗(謂糾正和改變不良的世風民俗);矯激(矯正;偏激);矯舌(使舌頭髮音正確);矯奸(抑制奸邪);矯異(抑制差別);矯情鎮物(故意抑制情感,表示鎮定,使人不測);矯世勵俗(改正世風,激勵世俗)
假託;詐稱
pretend
矯王命以殺之。——《穀梁傳·宣公十五年》
[弦高]遇之 殽,矯以 鄭伯之命而犒師焉。——《公羊傳·僖公三十三年》
乃矯鄭伯之命以勞之。——《呂氏春秋·悔過》
非其事而居之,矯也。——《大戴禮記·曾子立事》
彼用無為有,故謂矯。——《墨子·非命》
矯君命。——《戰國策·齊策四》
矯魏王令。——《史記·魏公子列傳》
矯殺晉鄙。
矯奪(假託君命而強行奪取);矯稱(假託名義而加宣揚);矯命(假託命令);矯旨(假託帝王詔命);矯制(指假託君命行事)
高舉
lift up
矯茲媚以私處兮。——《楚辭·惜誦》。注:“舉也。”
矯首而遐觀。——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仰矯首以遙望兮。——《後漢書·張衡傳》
矯顧怒步。——唐· 李朝威《柳毅傳》
矯首昂視。——明· 魏學洢《核舟記》
矯首昂視。(抬頭仰望。矯,抬舉。)。
矯手(舉手);矯翼(振翅);矯首(昂首;抬頭)
拂逆,違背
violate
以矯俗幹名。——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矯情干譽(故違常情,以求美譽);矯俗(故意違反世俗人情,以顯示自己的清高不凡)
fly
矯,飛也。《《廣雅·釋估三》
曬夏蟲之疑冰,整輕翮而思矯。——《文選·孫卓·遊天台山賦》
鶴矯閬風,麟騰 玉京。——《當塗李宰君畫贊》
放弓一長嘯,目送孤鴻矯。——宋· 蘇軾《人日獵城南》
-
形容詞
勇武的樣子
outstanding
矯矯虎臣。——《詩·魯頌·泮水》
矯任(恣意任性)
jiáo
-
〔~情〕方言,指強詞奪理,無理取鬧
-
“這個人太~~”,(“情”讀輕聲)
-
(參考資料: [1-2] 

古籍釋義

唐韻》居夭切《集韻》《韻會》舉夭切,𠀤驕上聲。《説文》揉箭箝也。《搏雅》直也。《禮·部韻略》揉曲為矯。《易·説卦》坎為矯輮。《疏》使曲者直為矯,使直者曲為輮。《史記·平津侯傳》矯矢累弦。《注》正曲使直也。《前漢·成帝詔》民彌惰怠,將何以矯之。《注》矯,正也。《劉勰·新論》搒檠者,矯不正也。
玉篇》詐也,擅也。《類篇》妄也。《字彙》託也。通作撟。《書·呂𠛬》奪攘矯虔。《前漢·高帝詔》作撟虔。《注》稱詐為矯,強取為虔。《左傳·昭二十六年》矯誣先王。《史記·汲黯傳》矯制持節,發河南倉廩,以振貧民。《前漢·高帝紀》羽矯殺卿子冠軍。《注》託懷王命而殺之也。《大戴禮》非其事而居之,矯也。
爾雅·釋訓》矯矯,勇也。《博雅》武也。《詩·魯頌》矯矯虎臣。《周頌》作蹻蹻。《注》武貌。
強也。《禮·中庸》強哉矯。《荀子·臣道篇》作撟然剛折。《注》強貌。
《類篇》舉也。《陶潛·歸去來辭》時矯首而遐觀。《揚雄·甘泉賦》作撟首。
《博雅》飛也。《孫綽·遊天台山賦》整輕翮而思矯。《揚子·方言》作䎗。
姓。《風俗通》晉大夫矯父之後,前漢右將軍矯望,後漢逸民矯愼。矯,一作蟜。
《韻會》嬌廟切,驕去聲。與撟同。
詐也。
強亢貌。
高舉貌。本《毛氏韻增》。
《集韻》《韻會》𠀤居妖切,音驕。矢躍出也。《神異東荒經》東王公與玉女投壷,每投千二百矢矯。
矯矯,高舉貌。《前漢·敍傳》賈生矯矯,弱冠登朝。《師古曰》合韻音驕。
字彙補》其嬌切,音橋。亦姓也。《史記·仲尼弟子傳》江東人矯子庸疵。《注》矯,音橋。師古云:矯疵,字子庸。 與撟蹻蟜𠀤通。《正韻》作同橋,非。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