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矮暴龍

鎖定
矮暴龍(Nanotyrannus)屬於暴龍類,分佈於美國,生存於白堊紀晚期。
古生物學家曾對本世紀初發現的兩具恐龍化石所屬種類各執己見。如今,一項新研究給出確切答案,結束將近20年的爭論,加深人類對恐龍成長過程的瞭解。 [1]  這兩具化石體格較小,分別由收藏它們的美國伊利諾伊州伯比自然歷史博物館命名為“雅內”和“珀泰”。一部分古生物學家認為它們屬於矮暴龍,即霸王龍的一個矮小品種,另一部分認為它們是未成年霸王龍。 [1]  俄克拉何馬州立大學研究人員由解剖學專家霍莉·伍德沃德牽頭,從腿骨化石切下薄至透光的薄片,把它們放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認定它們是未成年霸王龍。 [1] 
中文名
矮暴龍
別    名
Nanotyrannus
拉丁學名
Nanotyrann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爬行綱
亞    綱
雙孔亞綱
蜥臀目
亞    目
獸腳亞目
暴龍科
暴龍屬
生存年代
白堊紀晚期
體    長
5-8米
身    高
2 m
體    重
2.5 噸
食    性
肉食
分佈區域
美國
出土時期
1942
出土編號
CMNH 7541

矮暴龍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chinese)→ 矮暴龍
拉丁文學名( name)→ nanotyrannus
含義( meaning)→ 小暴君
目( order )→ saurischia 蜥臀目
亞目( suborder)→ theropoda 獸腳亞目
類( infraorder)→ neotheropoda 新獸腳類
tetanurae 堅尾龍類
avetheropoda 鳥獸腳類
coelurosauria 虛骨龍類
maniraptorifromes 手盜龍形類
tyrannosauroidea 暴龍超科
科( family)→ tyrannosauridae 暴龍科
亞科( subfamily)→ tyrannosaurinae 暴龍亞科
屬( genus)→ Tyrannosaurus
模式種( type species)→ Tyrannosaurus rex
錯誤歸屬種( misassigned species)→ 暫無
時代( period)→ 白堊紀晚期
分佈( found in)→ 美國
發現地層( stratum)→地獄溪組
食性( diet)→ 肉食
典型狀態( length up to)→ 8米
推測體重( mass)→ 2.5噸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 bakker, currie en williams,1988

矮暴龍簡介

矮暴龍 矮暴龍
矮暴龍生活在晚期的白堊紀時代,主要分佈在美國等地,是蜥臀目、獸腳亞目、新獸腳類、暴龍超科、暴龍科、暴龍亞科的一種恐龍。體長5-8米,身高2米,體重1-3噸,典型的肉食性恐龍。最早於1942年由大衞·鄧克爾考古團在美國蒙大拿州東南部出土了一個編號為CMNH 7541的恐龍頭骨,並放置在克利夫蘭自然歷史博物館。直到1946年,古生物家首次發表有關這具的頭骨化石的研究,可惜當時研究的材料受限僅有一個完整的頭骨。所以被貼上了暴龍科下的蛇發女怪龍未成年個體的標籤。直到1988年,著名的古生物學家羅伯特·巴克再去研究這具頭骨時。他發現這個頭骨有許多連接處都已經癒合,而骨頭癒合的現象往往是動物成年的標誌。於是他提出這個標本是一個“侏儒版的”成年個體,並命名為“矮暴龍”。但是最新數據表明,矮暴龍很大概率是未成年霸王龍。

矮暴龍物種界定的爭議

關於本世紀初在美國西北部發現的兩具“迷你版”霸王龍化石骨骼的分類,科學家一直有不同看法。美國研究人員分析這兩具化石骨骼的微觀結構認為,它們並不像此前某些人猜測那樣屬於一種名為“矮暴龍”的獨特暴龍,而是尚未成年的霸王龍。 [2] 
新研究還揭示了霸王龍的成長髮育過程,相關論文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 [2] 
霸王龍學名雷克斯暴龍,體長可達12米左右,頭部長約1.5米,堅固的牙齒可以咀嚼骨頭,是體型最粗壯的食肉恐龍。 [2] 
本世紀初,美國伯比自然歷史博物館研究人員在蒙大拿州找到兩具“縮小版”霸王龍化石骨骼,個頭僅比役用馬略高,身長約是役用馬兩倍。研究人員將它們命名為“雅內”和“珀泰”。 [2] 
有科學家提出,存在一種個頭較小的霸王龍近親“矮暴龍”,但這一觀點一直備受爭議。美國俄克拉何馬州立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利用高倍顯微鏡觀察“雅內”和“珀泰”的腿骨薄片後認為,它們並不是“矮暴龍”,而是幼年霸王龍。 [2] 
恐龍骨骼上會留下類似樹木年輪的生長痕跡,研究人員通過數“雅內”和“珀泰”骨骼切片上的“年輪”發現,它們的死亡年齡分別是13歲和15歲。 [2] 
研究認為,幼年霸王龍生長速度與包括哺乳動物和鳥類在內的現代恆温動物接近。霸王龍要經過長達20年才能成年,因此它們在成長過程中可能經歷了一些劇烈變化。例如,幼年霸王龍行動迅速,步伐敏捷,長着刀一樣的鋒利牙齒;而成年的霸王龍行動變得笨拙,牙齒粉碎骨頭的能力更強。 [2] 
研究還發現,為了在惡劣環境中生存下來,霸王龍成長過程中還會耍些“小花招”:如果某個年份食物匱乏它就會少長一些,而在食物充足的年份就多長一些。 [2] 
領銜這項研究的俄克拉何馬州立大學學者霍莉·伍德沃德解釋説,化石骨骼上的“年輪”間隔距離記錄了霸王龍個體每年的成長幅度。“雅內”和“珀泰”的骨骼“年輪”間距並不一致。 [2] 

矮暴龍其他論點

矮暴龍是不是新種,支持方還有更多依據 [3] 
1.對比牙齒,矮暴龍的牙齒更加扁平,而霸王龍的牙齒則更加粗壯。 [3] 
2.對比顱腔內部,人們經過CT掃描發現,霸王龍的大腦相對較直,而矮暴龍的大腦較為彎曲,通過耳道,也可以看出明顯的差別。但認為它不是一個新物種的科學家認為從整體上看來矮暴龍就像是一具霸王龍的縮小版。霸王龍力量更強,而矮暴龍更靈活,可以追逐獵物致死。 [3] 
3.矮暴龍與霸王龍牙齒數量不同。 [3] 
4.同齡的霸王龍比矮暴龍更加粗壯。 [3] 
5.體重2.4噸的矮暴龍腿部長度超過了10噸的暴龍。 [3] 
6.矮暴龍的前肢巨大,體重1.5噸的矮暴龍的手爪大小遠超13噸的霸王龍“蘇”。 [3] 
矮暴龍並非新種,持這一觀點的人士表示,小朋友的身體結構、生理情況和成年人有很大差別,如果它們還只是些孩子,那麼將其歸類為全新物種就不合適了。同時,僅僅依靠骨骼癒合情況,判斷化石屬於“大人”還是“小孩”,恐怕證據不足。此次研究,科學家拿出了“年輪”這一證據,表明了矮暴龍實際上是幼年霸王龍。 [3] 
美國俄克拉何馬州立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利用高倍顯微鏡觀察“雅內”和“珀泰”的腿骨薄片後認為,它們並不是新種,而是幼年霸王龍。理由是:恐龍骨骼上會留下類似樹木年輪的生長痕跡,通過數“雅內”和“珀泰”骨骼切片上的“年輪”發現,它們的死亡年齡分別是13歲和15歲。通過“年輪”確定下來的年齡無疑成為這一爭論的“硬核”證據。 [3] 

矮暴龍特徵及習性

矮暴龍的性情兇猛殘暴,它們主要以中小型植食性恐龍為食,有時也會集羣捕食大型植食性恐龍。矮暴龍的牙齒邊緣呈鋸齒狀,不能承受超大負荷。
參考資料